
展览城市: 北京
策 展 人:
展览时间: 2009-02-14~2009-03-22
展览地点: 三潴画廊
参展人员: 青木京太郎、樱井理惠子、谷口奈津子、三宅玄朗、宫崎勇次郎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备 注: 三潴画廊: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241-15号 开幕酒会:2009年2月14日(周六)14:00~18:00
三潴画廊2009年首展——“天欲|INSTINCT”,展出了日本当代艺术家KYOTARO、櫻井理恵子、谷口奈津子、三宅玄朗和宮崎勇次郎的新作。这五位艺术家活跃于日本的同时,也积极地开拓了通向世界当代艺术舞台的道路。
2008年末,世界各国遭遇了金融危机。同时,据预测在未来的五十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2℃。到那时,人类将面临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需资源缺失的重大问题,社会和生态系统将受到灾难性的影响。这对我们来说,也许将是瞬间袭来的同一个时代。
我们有生以来的欲望也与这个时代一起,无限膨胀,其结果终将影响到自然以及超出人类控制之外的神圣。这样说来,在这个时代出现的危机,正是天神之所欲的么?
天的欲望和人的欲望,以及这些欲望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五位艺术家本能而敏感的直觉所关注的,也是他们的作品中大量描绘的主题。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理应成为这个时代的目击者。
KYOTARO刚出道时是位漫画家,后来以铅笔插图画而备受注目。她的作品多为时尚界和音乐界而作。用铅笔描绘出的线条,极富跳跃感。观看时,甚至有不知何时它们会跃出画面,静止于空中之感。在此展出的新作是近年来持续创作的“神族系列”的续编,描绘了优雅而色彩缤纷的“鹿神”。那是能将观者吸引入其中的神,真理也在那里宿眠。
櫻井理惠子很注重对画面细部的颜色渐变的处理。初看上去,她的作品风格很可爱,细细品来,其中还有这个时代的物质过剩感以及人类内心潜藏的恶毒感。正所谓,可爱的东西里面含有隐隐的毒素,消极的感情当中也有理想和希望存在。樱井的作品正是描绘了那样一种不完整却难以割舍的残缺感。其实也只有樱井,才能如此完美地平衡可爱和恶毒之间的差异,并在同时表达她自己的感情。在这里展出的新作,其创作意图源于去年大受欢迎的一部动画电影。
谷口奈津子一直在重复着繁复至极的创作。她将从特制的绘画工具中挤出的色点,一滴一滴地拼到画面中,通过那些无数的点和艳丽的色彩来进行创作。 “呕吐物”是在此展出的新作所描绘的主题。一般来说,那是很脏的东西,然而经过谷口的手创作出来,就让人不禁觉得那是无欲无求的、美丽的本真世界。那漫溢的用色和纤密的画面,连同仿若具有繁殖能力一般无限延展的点滴,值得您亲眼一见。
三宅玄朗从日常事物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妄想,并将之扩大为日常和非日常的混合体。根据刹那、陶醉、嫌恶、预感、暗示和迷等存在于三宅头脑中的带毒的幽默来进行描绘,也许就算持有否定态度,观者都能随着作品的描绘而奔向自我的那个妄想世界之中吧。在此展出的新作名为“白伞盖白雪公主佛母”,她是“白伞盖佛母”和 “白雪公主”的混合体女神,她手持手机、禁果和激光鼠标等物品,能变换各种音色,并拥有令人神魂颠倒的肉体。
宮崎勇次郎的画面中描绘了很多的要素和主题。初见时甚至有描绘过多、所描绘事物之间的关系似有似无之感。不过,如果观者能够用自己的视线逐个追寻这些描绘物而去,便能讲出只属于观者自己的那个故事来。而且每次观看,都能开始一个新的故事,原来这正是描绘如此之多要素的乐趣之所在呢。但愿观者能有如泡在澡盆中一般,放宽衣襟放松心情,随着宫崎所描绘的季节和时间一起流动、漂游。这,就是他的“澡堂子的极乐画”。

宮崎勇次郎 《春夏秋冬》 布面丙稀 520×162cm 2008

櫻井理恵子 《我们都爱她》 布面油画 120×110×5cm 2009

谷口奈津子 《牙,掉了》 丙烯、粗棉布、木板 120×120cm 2008

三宅玄朗 《色情雨》 布面丙稀 227×362cm 2008

青木京太郎 《金鹿》 铅笔、丙稀 194×1303cm 2008
中国官媒惊现呼吁言论自由文章
BBC
《北京日报》这篇文章能否代表官方声音?
中国官方媒体之一《北京日报》周二(13日)登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敏特的文章"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
文章的第一句话就说,"言论自由,是被写进我国宪法的"。 文章指出,一个言论在发表之前是无法为其定性的。只有在公之于众之后,"在阳光下,让大家来思索、来辨别,才有可能认识它的本质。" 文章还列举马寅初和张志新因言获罪的历史教训说,一种言论荒谬与否,是进步还是反动,不是靠权威来定性的,它需要历史实践的检验。 著名学者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理论在1957年遭中共最高当局批评,被定性为"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结果导致中国在上个世纪多生育至少三亿人。由此带来"计划生育"又因矫枉过正而在加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张志新对"文革"质疑的言论也被有关领导判定为"恶毒攻击文革的现行反革命言论",招致她被割喉枪决。 文章指出,按言论自由的原则,类似马寅初和张志新这样的挑战权威的言论也应获得自由。 文章最后呼吁,一切言论"在言论的层面上",都享有自由表达和发表的权利。
《北京日报》转向?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呼吁中国真正实现获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了,但在一个官方主要媒体上出现这样的呼吁仍属罕见。 《北京日报》是北京市委的机关报。去年4月《北京日报》与《南方都市报》曾引发一场广受关注的有关言论自由的论战。 4月3日,就职于《南方都市报》的长平发表了题为《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评论。文章对比了中西媒体对拉萨事件的报道以及中国民众对西方报道的强烈反应。 文章问道,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许媒体自由讨论以进一步揭示真相? 4月11日,《北京日报》属下的《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文峰"的文章《造谣自由的南都长平》,批评了长平所谓"言论自由"等观点。 文章说,在一些所谓要求普世价值的南都长平们看来,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是普世的,就是要坚持的,包括造谣的权力,也是需要维护的。 在那之后,一些激进的中国网民甚至将南都长平称为"大汉奸"。
前不久,海内外的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联名签署《零//八//宪//章》,呼吁落实中国宪法赋予的公民言论自由。 《零//八//宪//章》主要发起人刘/晓/波随即被当局实施软禁。其他联署人也遭国安部门问话,整个签名活动被当局定性为"国内民/运/分子勾结海外敌对势力颠覆政府的阴谋"。 现在,还很难判断《北京日报》刊登沈敏特的文章是否显示中/共内部在舆论控制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抑或文章所说的"言论自由"是有"中国特色的言论自由",而不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言论自由"。
BBC
《北京日报》这篇文章能否代表官方声音?
中国官方媒体之一《北京日报》周二(13日)登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敏特的文章"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
文章的第一句话就说,"言论自由,是被写进我国宪法的"。 文章指出,一个言论在发表之前是无法为其定性的。只有在公之于众之后,"在阳光下,让大家来思索、来辨别,才有可能认识它的本质。" 文章还列举马寅初和张志新因言获罪的历史教训说,一种言论荒谬与否,是进步还是反动,不是靠权威来定性的,它需要历史实践的检验。 著名学者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理论在1957年遭中共最高当局批评,被定性为"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结果导致中国在上个世纪多生育至少三亿人。由此带来"计划生育"又因矫枉过正而在加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张志新对"文革"质疑的言论也被有关领导判定为"恶毒攻击文革的现行反革命言论",招致她被割喉枪决。 文章指出,按言论自由的原则,类似马寅初和张志新这样的挑战权威的言论也应获得自由。 文章最后呼吁,一切言论"在言论的层面上",都享有自由表达和发表的权利。
《北京日报》转向?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呼吁中国真正实现获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了,但在一个官方主要媒体上出现这样的呼吁仍属罕见。 《北京日报》是北京市委的机关报。去年4月《北京日报》与《南方都市报》曾引发一场广受关注的有关言论自由的论战。 4月3日,就职于《南方都市报》的长平发表了题为《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评论。文章对比了中西媒体对拉萨事件的报道以及中国民众对西方报道的强烈反应。 文章问道,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许媒体自由讨论以进一步揭示真相? 4月11日,《北京日报》属下的《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文峰"的文章《造谣自由的南都长平》,批评了长平所谓"言论自由"等观点。 文章说,在一些所谓要求普世价值的南都长平们看来,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是普世的,就是要坚持的,包括造谣的权力,也是需要维护的。 在那之后,一些激进的中国网民甚至将南都长平称为"大汉奸"。
前不久,海内外的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联名签署《零//八//宪//章》,呼吁落实中国宪法赋予的公民言论自由。 《零//八//宪//章》主要发起人刘/晓/波随即被当局实施软禁。其他联署人也遭国安部门问话,整个签名活动被当局定性为"国内民/运/分子勾结海外敌对势力颠覆政府的阴谋"。 现在,还很难判断《北京日报》刊登沈敏特的文章是否显示中/共内部在舆论控制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抑或文章所说的"言论自由"是有"中国特色的言论自由",而不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言论自由"。
公开宪章的内容,看看有什么阴谋!!!!!!也好让广大群众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