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旺地画廊空间低价转让!
发起人:鱼鱼  回复数:3   浏览数:2504   最后更新:2008/10/20 11:23:28 by guest
[楼主] wall_museum 2008-10-17 16:11:53
展览名称:Booming?繁荣?——金江波个展

  策展人:王南溟 杜曦云

  时间:2008年10月18日——11月2日

  地点:墙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4号(CCTV新址隔壁。原中央工艺美院内)

  开幕酒会:2008年10月18日下午四点

  艺术总监:苏晏

  教育推广:徐焱 陈陈



  金江波个展“繁荣?”于2008年10月18日至11月2日在北京墙美术馆举行,该展览展出了金江波的20余件作品。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金江波在2007年—2008年间的两个图片系列《中国市场图景》和《经济大撤退——东莞现场》,补充展出的还有金江波拍摄有关人们日常经济行为的影像,这些经济行为的片段和繁荣的市场、外资加工厂的撤出中国的图像,在展览现场的同时出现,使我们眼前所见的繁荣景观引申出了问号——全球化与经济后殖民。


  策展人王南溟与杜曦云在北京墙美术馆联合策划的“繁荣?——金江波个展”目的是要将这种问号植入艺术家、策展人与公众的对话之中,进而说明当代艺术是跨学科和具有前沿性的,当代美术馆也是讨论社会问题的场所。

[沙发:1楼] wall_museum 2008-10-18 01:39:14
[板凳:2楼] wall_museum 2008-10-19 05:37:44
现场颠覆摄影
--金江波之图像政治实践
杨小彦


摄影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承载了观看者的观看,也承载了历史的再生。透彻一点说,摄影复原了消逝的现场,并以其直接与尖锐,让视觉全球化的进程成为新的政治,一种图像的政治。
金江波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对他来说,所有曾经定义艺术的陈词滥调其实都在无情地消解现实,其中之一就是对“创造”的过分依赖和颂扬。事实上,全球化所带来的变动本身就在制造一个又一个比“创造”更具有力量的怪异现场,而面对这样一堆现场,“创造”已经无能为力。居波.德依是意识到这一新现实的先知,许多年以前,他就提出了“景观世界”,用以取代对传统表象世界的深度迷恋。
但是,金江波的《经济大撤退:东莞现场》,却用一组朴实无华的图像,辛辣地告诫我们,比哲学式的“景观世界”更为重要的仍然是现场,一种单一经济行为所塑造的单一场所,一种文化地理学的现实遗存。
只有这现场才是构成视觉世界的日常景观,它琐碎,断裂,拒斥概念,藐视艺术。它本身就是一种现象,生活世界的残酷现象,因而也是一种政治,生存的政治。
由于某种原因,我常常去东莞。这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包含着完全对立的因素,却又拼合成繁华的表象。大革命时代,这里是南方最重要的共产党地方武装“东江纵队”的诞生地;六、七十年代,这里成为偷渡香港的重要前沿;邓小平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在这里起步,并最终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东莞几乎每一镇都建有五星级甚至六星级的豪华宾馆,这说明东莞本地人的富裕令人难以想象。但偏偏就是在东莞,外来人口几乎占百分之八十,他们为东莞的建设奉献了青春,但回报,即使在东莞已经富得流油的今天,却仍然少得可怜。
没有比东莞更能说明中国的经济现状,以及由这现状所导致的文化现状。也没有比东莞更能浓缩中国的现实,东莞的现场所提供的意义,早就超过了它的地域特征。
突然之间,东莞的工厂集体逃亡。了解本地情况的人都清楚,这些工厂之所选择逃亡,不是因为亏本,而是因为形势逆转。东莞本来就是形势逆转(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一次同样无法逃避新的形势逆转的压力,所以就只好逃亡。
金江波恰在这时进入东莞,用他的相机,一一拍下逃亡的现场。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构思,不需要想象,不需要独创,只需要在现场,然后按动快门,把现场转变成图像。
显然,这是一种有明确针对性的工作。从终极目标来看,我甚至觉得这是一次图像化的政治实践。金江波用相机把逃亡的现场拍下来,这也意味着他用同一行动去颠覆由来已久的摄影观,颠覆摄影本身。
因为,金江波看透了,现场比摄影更重要。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场要靠摄影来再生,通过展示来复原。
一直都有人想刻意隐瞒这一现场,抹杀这一现场,无视这一现场,而金江波却用摄影去支配这一现场。一旦支配,就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政治。金江波让东莞的现场再生,这恰好说明了他的野心。他不满意至今为止的摄影,他想颠覆这个摄影,好让摄影转变成一种政治,图像的政治,从而有效地支配现场。从这一意义看,金江波所从事的是一种图像的政治实践。相比之下,摄影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在我看来,《经济大撤退:东莞现场》印证了这一点。

2008-8-23-温哥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