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路喜个人油画展---光辉岁月当代艺术中心
发起人:helen_gg  回复数:0   浏览数:2171   最后更新:2008/06/20 00:38:17 by
[楼主] 开封公务员 2008-06-20 00:38:17
     

[attachment=98181]                               

第八十六尊圣像
                                                      (行为雕塑与装置)
                                                          展望 2008-05-13
        这几年我连续回了几次山东老家,才发现我的祖先原来是个圣人,他的名字叫展季禽。到我这代为止已经延续到第八十六代了,历经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比孔子还早两百多年。另人奇怪的是,和圣的后代并不都是光宗耀祖之徒,而是充满了贫困与衰败,虽然这个圣人是以“和”字著称,正经是儒家思想的先驱,但是好像也并没有给后代带来真正的“和谐”与“繁荣“。倒是近几年,生活刚刚有了些改善,后代们开始想起重新为祖先立像。在这之前,这山东一带,曾经有过一些寺庙是用来祭拜“和圣”的,里面还供着“和圣”的泥像。有趣的是,在同一个地区还有一些是用来祭拜“盗圣”的,谁是盗圣呢?传说是和圣的弟弟,但他们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可能是同族兄弟,也可能是老百姓硬给加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圣人”的称呼过于完美,可能让老百姓受不了,于是给他加上一个强盗级别的弟弟-展跖,他是我国最早的盗贼(文革时被称为奴隶起义的领袖),是后来所有江洋大盗祭拜的祖先,“盗亦有盗”就是他的名言。你说巧吧!最好的人给你一个最坏的弟弟,好像是人有正反两种,而百姓内心却亦正亦邪似的。更可笑的是,盗圣的庙-民间称“大王庙”从来未被砸过,而宣扬“和”思想的“和圣庙”却被砸毁过多次,哪怕是皇帝下令见到“和圣庙”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都不管用,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父亲告诉我的,他最后一次看到的“圣像”是被砸后躺倒在老家的河沟里。
      老百姓到底想要什么呢?
      如果你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老百姓喜欢破坏,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最近一次回老家,就强烈的感受到老百姓(不只是后代人,包括外姓人及地方Z/F)都热切的希望把“和圣庙”重新修复起来,因为最近人们需要“和谐”。
        说了半天,可能还是有人搞不清楚这个展季禽何许人也?其实他有另外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也是个谥号叫——“柳下惠”。有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大概也是依据圣人的行为逻辑编给他的。因为没有人相信,人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会不做“坏事”。
        我承担了为老家重塑“柳下惠”像的义务,但是当我了解了更多的历史后,我决定塑造八十六尊柳下惠的圣像,在长征空间这个艺术实验的公共场所,用二十多天的时间砸毁八十五尊圣像,每砸毁一尊,供上新的一尊;砸毁一尊,供上一尊,直到第八十六尊圣像被供上时不再砸了,我希望把这个连同八十五尊残骸一起的第八十六尊圣像装置放置于新的“和圣庙”,再往后,砸毁的任务就留给后代了。
          至于他们能否接受这个装置,我就不太清楚了。
[沙发:1楼] guest 2008-06-21 02:51:05
顶老展,只是有点可惜,毁了好多香火钱。
[板凳:2楼] guest 2008-06-21 04:42:58
好单纯的展望!!!
[地板:3楼] 嘿乐乐 2008-06-21 05:28:23
[attachment=98197]


5月13日到6月4日,艺术家展望的实验艺术方案“第86尊圣像”在长征空间C展厅成功实施。在二十余天的时间里,艺术家将一尊尊高大的圣像竖起又砸碎,在“破”与“立”之间呈现了一个极具视觉张力的艺术现场。

“第86尊圣像”的构想源自展望回家乡探亲时承担起的为祖先“和圣”柳下惠塑像的工作。通过族谱的追溯,艺术家建立起自身与“和圣”之间的血脉联系,并对自己作为“和圣”第86代子孙的境遇进行了思考。展望塑造了86尊相同的柳下惠泥塑彩像,在长征空间这个艺术实验的公共场所用二十多天时间砸碎85尊,最后竖起的第86尊完好保存并与其他85尊的碎片一起送给家乡的“和圣”庙保存,以此完成了一次自我的“忆古思今”之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