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公园里的展出相扑猴子
发起人:傻强  回复数:0   浏览数:2914   最后更新:2008/05/09 05:03:37 by
[楼主] 眼镜兄 2008-05-09 05:03:37
[attachment=92967] 奥运会后,索家村,费家村整体拆迁!

2008年9月26日,索家村,费家村整体拆迁!

这是我们目前知道的最新消息了,真没办法!

艺术最终较不过经济和政治的需要,这个在中国艺术史必须抒写一笔的两个自觉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聚集地,有着他的辉煌经历!他对中国艺术史有着积极的贡献!

费家村:最早张晓刚的工作室就在这里

索家村:经历过震惊海内外的“索家村拆迁事件”,中国前卫艺术从农耕的圆明园、工业化的宋庄再在到商业化的索家村,他们是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现象!

椐悉:朝阳区在2007年正式批复,建设两个艺术经济区,一个观音堂,另一个就是一号地。位于崔各庄乡何各庄村。何各庄村与索家村费家村分别在来广营东路的东西两侧。这样,何各庄村就变成了规划中合理的艺术产业区,索家村与费家村就规划为工商业用地。2008年,奥运会后正式启动拆迁!

图片链接:

索家村的拆迁

[attachment=92968]
[attachment=92969]
[attachment=92970] 
2005年资料链接:

2005年6月16日早上7点半,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派出所的十多名po.lice就进驻了位于索家村的北京国际艺术营。

这一天,是朝阳区人民法院给出的最后期限。由于被确认为是违章建筑,在这一天的九点之前,北京国际艺术营必须自行拆除,逾期不履行将强制执行。

同一天,北京国际艺术营开始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工作开放展。北京红门画廊负责人布朗·华莱士在《合理利用索家村》一文中指出,索家村的国际艺术节和开放日活动,证明索家村已经成为视觉艺术家的理想的艺术群落。

沿机场高速行驶,过了五环再往北一点,就离索家村不远了。这个偏僻的小村庄现在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文化艺术聚点。这里不仅有来自北京及全国各艺术院校的109位艺术家,还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挪威、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及台湾地区的17位艺术家。据说还有300位艺术家在排队要租这里的房子。

住在这里的绝大部分艺术家直到6月13日才被告知,北京国际艺术营要被拆除,他们措手不及。

16日上午,几十位艺术家静坐在国际艺术营大门口,排出“SOS”的字型。同时,他们在墙上张贴了前一天完成的呼吁书,上面签满了艺术家的名字。

当天,城管队终于没能在北京国际艺术营贴出要求拆迁的公告。但是,住在这里的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

艺术营的来由

这是一个魔术。当你从望京沿着小路进入杂乱的村庄,沿途不停地路过废品站、垃圾堆、破旧到快要倒下的小平房,然后车子一拐,你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在垃圾堆的包围中间,竟然还存在一块“净土”。

北京国际艺术营占地约50亩,南边紧邻火车铁轨,其余三面被废品站和低矮的小平房包围。每当大风起来的时候,塑料袋会满天乱飞。但是艺术营的墙壁像一道天然的屏障,营造出了这个被称为“成型最快、人数最多、空间安排最有序、物业管理最周到的艺术家聚集地”。

6月16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国焦急地站在艺术营的大门口。他在春节前就搬到了这里。“当时798要涨价,而且那里的空间也小,放不下我的东西。我就搬到这里了。”隋说,“我东西太多了,当时运了八车东西过来,150平方米的房子都装满了,院子里还堆了一大堆。”

艺术家白宜洛也是从798搬过来的。他指着那个从798带来的书架说:“原来打算再刷一层漆,现在也没心情弄了。我到北京已经10年了,这是第一个有点像家的房子,并且里面还融入了一些自己的设计。”

去年年初,北京高又高经贸有限公司在索家村建成了一排排层高达7米、每间至少80平米以上的房子,初衷是作为仓库来使用。

当时正值北京著名的文化艺术区798房租涨价。去年下半年,798的物业公司从原来每天每平方米0.5元的工作室租金上涨到1.2元。同时,由于北京的国际文化艺术交往和活动在最近几年呈几何级数增长,吸引了大批国际艺术家的入住,798的空间也日趋饱和。

于是,艺术家们发现了索家村。索家村地处北五环和机场高速的交叉点,离机场高速大山子出口只有1公里多的距离。在索家村,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只需要0.5元。

艺术家喜欢“扎堆”。因为群居的生活方式,不仅便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也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创造商机。索家村就这样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兴起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家聚居地。

徐龙森应该算是在艺术家中从上海搬迁到北京的第一人。他现在住在索家村艺术营的A22号房子里,这是一个占地19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通透敞亮。

徐此前在上海从事艺术收藏工作,是“东海堂”的老板,现在希望到北京潜心进行艺术创作。他在这里才住了两个多月,但已经花了10万元进行装修,并且像其他艺术家一样,签订了10年的租房合同,交了第一年的房租。他还从上海把古色古香的家具全搬过来了。“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因为我觉得北京是个开放、活跃的城市,而上海商业氛围更浓。”徐说。

仇晓飞和胡晓媛这对艺术情侣从1月份搬到索家村。他们同样花了10万元的装修费,并且在这里安置起了一个漂亮的家,除了这里,他们无处可去。

拆迁风波

5月11日,朝阳区人民法院下达《拆除决定书》。5月16日,高又高公司向朝阳区人民Z/F呈了“暂时保留”的申请,6月10日,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下达。

在此过程中,一直到6月12日以前,没有艺术家得知拆迁一事。仅仅在6月初,高又高公司刚刚收取了今年的房租。

当被问及为何没有及时通知住户时,高又高公司总经理黄志高说:“那时,我们希望暗地里找找关系。”而租赁土地给高又高公司的索家村村委会则表示,没有及时告知,是怕住户知道了影响不好。村委会就在北京国际艺术营的旁边。

黄志高说,在盖房子之前,他在这片地上种了两年草坪。“但是后来北京市对草坪有控制,要节约水资源。于是我们就和村委会商量,看能不能盖房子。后来我们提高了租金,他们就同意建房了。”

可见,这块土地上进行了违章建筑,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见过高又高公司运作商执照的人说,经营项目上写着“苗圃”之类的,没有“房地产开发”的字样。

但是房子从2003年非典期间开始兴建,已经有两年左右了。

索家村村委会主任王秀荣说:“三四月份的时候,北京市通过卫星遥感,查出了这一块建筑,然后开始调查手续全不全。”但是包括索家村在内的周边好几个村子,“违章的建筑多极了”。

王秀荣一直在负责这块土地的使用。她说:“北京市周边的村子,全都指着租赁土地养活呢!”

索家村最早称为“索家坟”,是一片坟地。据王秀荣介绍,这里的土地都是黄胶泥地,种不了庄稼。“我今年50岁了。一直到十多岁的时候,我都没见过米饭。以前村子里可穷了。”

从1995年、1996年开始,索家村开始出租土地,租出去的土地有被用于养殖的,也有用来盖企业厂房的。

几年前,现在艺术营所处的土地还是一块废弃地。种上草坪以后,每亩每年的租金是500元。自从盖上房子后,每亩的租金提高到5000元。这里每年就能给全村提供27万元左右。

索家村共有560多位村民,其中有67位老人。自从建成北京国际艺术营以后,村里每个月给每位老人发300元的生活费,而以前每位老人一年才能拿到300元。由于没有土地,对外出打工人员,村里每个月发360元的外出鼓励金。

拆了,还是利用?

“参照国外的经验,适合艺术家生存的城市,就证明是一个积极开放的城市。”徐龙森说。

“这里尽管违章,但是我们并不知情。而且即便真的违章了,为什么一定要拆除?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块土地还没有被征用之前,把已经形成的东西保留下来?”徐这样追问。

艺术家希望拥有艺术发展的空间,农民指着租赁土地生活。

红门画廊的布朗·华莱士写道:“为何不与此艺术群体商讨一下,它在2006年、2007年能为奥林匹克做点什么?应为国事着想。请给这个艺术群体6个月的时间,他们会做出一个负责任的方案。如果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能被接受,那么索家村的艺术家们将与北京一同分享文化金牌。如果此举行不通,艺术家也应得到一块金牌。至少艺术家们尝试了,而此举也正是这个城市奥林匹克精神之所在。”

对北京还不甚熟悉的徐龙森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标明了索家村周边的其他艺术据点:北边有昌平艺术区,东边有宋庄艺术区,南边有望京中央美院和早已扬名在外的798。在北京东北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低成本艺术村落,这些群聚的艺术村落也正是北京作为中国最活跃的文化城市的动脉。

拆了好,还是利用起来好?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位艺术家这样比喻,比方一家企业违章了,你有必要砸了这家企业的奔驰车吗?
[沙发:1楼] guest 2008-05-09 15:18:29
又要拆?
[板凳:2楼] 温兮 2008-05-10 13:48:22
[s:325]
没有真理 只有道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