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和第二人生
发起人:藏金阁  回复数:0   浏览数:2447   最后更新:2007/11/12 18:26:16 by
[楼主] 磨拖罗拉 2007-11-12 18:26:16
南京精神病人画作艺术水平堪比梵高(组图)CCTV.com  2007年11月11日 04:29  来源:扬子晚报 


精神病人绘出“梵高般杰作”
    南京一艺术家在精神病院“住院”三个月,成功搜集百余幅精神病人画作,填补了中国精神病人艺术空白

    茂川

    “很多精神病人会画画,而且他们的作品简直称得上是‘大师之作’”。南京当代艺术家郭海平专门入住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三个月,与院方合作让病人拿起画笔,成功搜集到百余幅精神病人的画作。这项填补中国精神病人艺术空白的探索,让艺术界震惊之余,也对全社会提出了一个命题:我们该如何从原先的歧视和偏见中走出来,重新审视精神病人群体。   

    时令已是深秋的11月,南京南郊的祖堂山更显清冷。与周边著名的景点南唐二陵相比,山脚下的一排新旧相间的建筑并不惹眼。最近几天,32岁的张玉宝好多次站在窗前,闹着“要画画”。

    这是位别人眼里的“大师级艺术家”,虽然张玉宝这个名字并没几个人知道。自从感觉“脑子很空”之后,他已数月没有碰画笔。关于他的“艺术事业”,最新的消息是,他先前的几幅代表作品即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展出。一起展出的,还有十来位和他住在一幢房子里的人的作品。

    这些人此前都没有碰过画笔,从不懂什么绘画技巧,但他们看似信手涂鸦的作品却让专业艺术人士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充分领教了张玉宝们的艺术生活之后,南京当代艺术家郭海平表示:“他们的作品连同他们这些人,必将引起社会的关注。”

    像梵高一样令人震撼

    张玉宝的代表作是一幅名为《挣扎》的作品。

    郭海平问记者:“如果是你,会如何表达‘挣扎’的抽象精神?”随即他让记者看了张玉宝的作品:冲击力极强的橘红色背景上,被扎上了无数个错乱且刺眼的黑点,它们环绕在一个人头四周,人脸表情有些呆滞。色彩强烈的反差,让人感觉周围恐怖的背景,随时可能将人头吞噬,人头似在苦苦挣扎。整个画面是那么干净,但内涵却非常丰富。无论如何,你都不能猜到这是一个未经任何绘画训练的人画出来的东西。

    他还有一幅得意之作是《带吊钩的半身人》。画面主体是个侧立的人像,奇怪的是人头部分居然是个吊钩。创作这幅作品时,张玉宝十分苦恼,画出这个图像之后,他曾连续两天坐在画前发愣。问其原因,他十分困惑地说,“一直在想这个人另一半是什么样子,但怎么都想不起来。”

    旁人这才注意到,已完成的带着吊钩的人身像右侧,有一个被齐刷刷切断的截面,正是这个被切断的感觉让他苦恼无比,最终他还是没有想出另一半的样子,但这幅未完成作品反而成了杰作,给观者留下无穷想象。

    很多人都很熟悉一幅西方经典抽象名作:蒙克的《呐喊》。整幅画面充满了挣扎、紧张和压抑的气息。和这幅名作比较起来,张玉宝的作品具有同样的味道。看过张玉宝作品的一些南京艺术家甚至将张的作品和大师梵高的画作进行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地让人震撼。”他们说。

    在画风相似的背后,和梵高、蒙克等西方艺术大师相比,张玉宝和他们还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精神病患者。精神病人和艺术家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怎样的联系?

一位艺术家的“住院计划”

    张玉宝是南京人,初中文化,2005年春节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紧张、害怕,称有人要把他家人全杀掉,于是他拿着刀到处乱跑,入院治疗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在中国,没有人相信精神病人会画画”。南京当代艺术家郭海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这个群体,我们有太多的歧视和误解,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依然神秘。”

    一年前的10月10日,也即“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天,郭海平带着被褥,住进了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开始了他为期三个月的勇敢探索。

    祖堂山精神病院始建于1952年10月,是南京仅有的两所精神病院之一。该院有7个病区,400多名病人。进驻精神病院之前,郭海平一再向院领导表达了自己的目的:想了解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这个异于常人的群体,他们想的是什么?

    事实上,郭海平心里是有点底的,国外的精神病人艺术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大量的实例证明,很多精神病人都有艺术创作天赋。

    但这项工作在中国却是空白,面对中国尚无先例的“精神病人画画”这样的课题,祖堂山精神病院的领导们也有些顾虑。在朋友聂鹰的全力支持下,郭海平磨了十个月,最后,院方还是答应先试一个月再说。院里为此开辟了一间专门的艺术活动室,而且还抽调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病区主任王玉女士担任郭海平的助手。

    郭海平为病人提供了油画、丙烯、水彩、彩色铅笔、油画棒、陶土等多种艺术工具,让他们随便画画点点、捏捏玩玩,他并不教他们,只是鼓励他们拿起画笔。参与这项活动的前后有一百多位男女病人,绝大多数都不曾有过绘画经验,这些人以前甚至还不曾见过画笔,但在郭海平“住院”的三个月里,他们总共完成了三百多幅作品。

    “第一批参加画画的病人画出东西后,我们全都傻了!”王玉至今难忘当时院里的医生护士们第一眼看见这些作品时的情景。祖堂山精神病院也随即爽快地同意了郭海平三个月的计划。

      “飞起来”的吴俊勇
    尽管比起王玉和她的同事来,郭海平对精神病人可能的艺术表现有些心理准备。但当真正的神奇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时,郭海平还是感到了巨大的震撼。

    吴俊勇首先让郭海平见识到了他的神奇。22岁的吴俊勇是高淳人,因2000年起迷恋游戏,逐渐出现性格错乱,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位精神病患者有着180厘米的身高,身体健壮,相貌清秀,看人的眼光总是虚眯着。尽管此前并不会画画,但经过两天的不适应之后,吴俊勇每天都会来到画室,坚持画一两个小时。吴画画时每画一二十分钟之后便站起身来,在画室里走来走去,脸上不时地露出甜蜜幸福的笑容。

    有一天,他反复用橡皮擦自己的画,郭海平便走了过去看个究竟。到其跟前,才知道他正在修改一个形象,画面是一个人站在一只小凳子上,双手向天举着。但他很快擦掉了举起的双手。经过几番修改,他将举起的双手修改成一对飞翔的翅膀。看到这个情景,郭海平下意识地说了句:“吴俊勇飞起来了!”吴俊勇转过头来,用“从未有过的亲切目光”看了他一眼,然后神秘兮兮地微笑了。

    吴俊勇来画室不超过十天,但留下了八幅作品。画面除了“飞人”之外,其他形象诸如汽车、大地等都具有俯视的特征——“画者的视角总置身高空,惬意地俯身,看着地面上的一切。”至于他那神秘的微笑,钻研过心理学的郭海平解释道,“这是因为在精神分裂之后,他便飞离了现实。”

    郭海平发现,俯视并不是吴俊勇一个人的特例,爱画机械的王军不少作品也都有俯视的特征。精神病人似乎习惯于从高空俯瞰事物。

    而和吴俊勇同样神秘的微笑,在杨娟娟脸上亦经常出现。这位24岁的姑娘“行为紊乱了 10年”,头发凌乱,衣着邋遢,平日总拖着鞋走路。但自进入画室之后,她安静许多,总在墙角不声不响地埋头画画。

    杨娟娟画了幅自画像,画面上的人像非常干净,瓜子脸,大眼睛、眼光炯炯有神,头发整洁有序,全然没有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无神和疲乏的模样。郭海平试探性地问杨娟娟,“画得像么?”杨肯定地回答:“像!”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头发从未像自画像中那样整洁有序过。


画画时自信,平时不自信
    祖堂山精神病院日常的一天,非常有规律,早上六点起床,洗漱早餐过后,是广播操时间,那是病人们一天中难得的室外时光,其余时间他们都在室内度过,上午和下午数个小时的娱疗时间,中午和晚上的吃药时间,午睡时间和晚上的就寝时间,日复一日地平静和沉闷,间或也会有几桩突发性的事件,那就是他们发病的时候。

    可以在医院里画画,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全新的体验,也让他们产生了一些变化。

    被郭海平尊称为“大师”的张玉宝作画后的变化是明显的,因为一开始画画时他显得情感很淡漠的样子,典型的精神病阴性症状的表现,在画了两个多月以后,王玉发现他脸上有了笑容,还会跟人家主动交流打招呼了,跟原来刻板的样子很有些不同。郭海平则发现张玉宝走路的样子也不一样了,原来是佝偻着背垂着手走,现在身子挺起来了,人有点精神了。

    与之对应的是,张玉宝的脑中已经连续多个星期没有出现幻觉般的影像。和起先挣扎、怒吼、头上钉满铁钉等主题的作品相比,张玉宝后期的图画本上,更多的画上了各种玩杂技的场景。王玉告诉记者,大多数住院病人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不自信,一般情况下,他们便表现出十分的谦卑和温顺。但不管平时多么谦卑和不自信,一旦拿起画笔,大部分病人都表现出相当的独立、坦诚和自由,他们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三个月的“住院”实践,让郭海平经由艺术的方式,对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开始有了一个直观和粗浅的了解。这三个月的“涂鸦”在今年10月也汇成了一本书,本月内,其中的大多数作品还将在北京向公众展出。

    未来的“艺术病区”
    历史不会忘记祖堂山这三个月的探索。2006年圣诞节来临的时候,三个月的时间到了,郭海平要告别祖堂山了。尽管他对病人充满深情,但他不可能长期呆在精神病院内。欢送“郭老师”时,有了画画经历的病人们也依依不舍,让郭海平流下了眼泪。

    郭海平离开后,张玉宝们又没有机会画画了。王玉说,院里目前人手少,正常工作都很紧张。病人要想长期画下去,还得人力物力财<
[沙发:1楼] guest 2007-11-13 04:10:02
类似方案多了,让梦游的人拍录像。让瞎子拍照,催眠人画画。搞点新鲜得好不好啊。
[板凳:2楼] echolhk 2007-12-07 16:24:42
走极端谁不会~
[地板:3楼] guest 2007-12-09 10:49:39
你不会
[4楼] jiajia1234 2008-02-15 09:29:12
[s:304]
[5楼] guest 2008-02-15 16:04:45
让神经病策划展览不是挺好的吗?
[6楼] guest 2008-02-16 06:30:55
一群脑子给子弹打过的家伙,你怎么不狠点娶个神经病当你老婆的拉,更TM极端,每次搞的时候还拍照录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