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式: 朱发东在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工作室演讲
发起人:眼镜兄  回复数:0   浏览数:1767   最后更新:2007/09/25 03:33:21 by
[楼主] 摄影狮 2007-09-25 03:33:21
行情态势:市场活跃,增长加速

[attachment=62444]
(罗伯特·杜瓦诺 埃贝尔广场的孩子们)
  以目前的行情而论,摄影作品无疑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极为走俏。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1997-2007年的十年间,摄影作品的拍卖总成交额上升了250%,而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市场中,行情走势表现得尤为强劲。

  具体而言,从2005年的成交量来看,美、英、法三国关于摄影作品的成交额,占到了全球相关市场93%的份额。其中美国以79%的市场占有率贡献尤多,其次是占8%的英国以及占6%的法国。一些专家依据英美两国相加87%占有率的市场现实,认为“英语系国家在全球摄影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下摄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无疑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事实是长久以来摄影艺术一直被视为某种非主流的艺术形式,更多地和科学图片或者是人物摄影联系在一起。至1950年代起,摄影艺术才慢慢开始得到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推手,就是1950年在瑞士成立的“世界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这个组织和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一起,每年都要评选出年度最佳新闻图片,并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摄影展览的方式来推广摄影艺术。

  因此,这些被展示的摄影作品通常会扮演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它们是历史的某种真实记录,另一方面无疑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伟大的摄影艺术家的名字开始为人所熟知——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桃乐丝•兰格(Dorothea Lange)以及马克•吕布(Marc Riboud)。他们被人们推崇为“以敏锐的镜头捕捉了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图像,并记载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的艺术大师,而他们的作品除了是对摄影记者责任的忠实诠释之外,更在其历史价值之外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在得到艺术机构青睐的同时,摄影艺术的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了。1970年代全球摄影作品的收藏氛围虽仍未形成,但是摄影作品的版权交易却空前地发展起来。来自图书、出版以及各种视觉商业机构的旺盛需求,让摄影艺术首先拓展出外延性的市场空间,并在更广大层面上激发起人们的欣赏兴趣。的确,随着外延性市场的持续发展,摄影作品的内核价值也得到了逐步抬升。

  1980年代,摄影作品在一方面走向博物馆、美术馆等公众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开始走向以经营纯艺术为标榜的画廊空间,而到了90年代经营摄影作品的专业画廊已经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根据法国艺术价格网([url]www.artprice.com)全球摄影作品的价格形态所示,全球摄影作品价格在1993-2006年间一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2006年全球摄影作品价格指数也比10年前上升了近173%。此外,从2006年10月的相关指数比年初上升10.5%的情况而言,行情已经步入加速增长的阶段。

  市场格局:美国势强,英法追赶

  在2006年全球摄影艺术市场中,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巨大,而目前价格高企的作品也大多是由在美国出生或移民到美国的艺术家所创作。

  2006年2月14日至15日,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曾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摄影作品系列拍

卖活动,并创出了556万美元的拍卖成交额。其中来自著名收藏家托马斯•索雷(Thomas F.Solley,1924-2006)的300多张摄影作品,在14日的专场拍卖中创出了430万美元的成交额,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估,其中关于年轻艺术家的一些拍卖价格也刷新了各自的拍卖纪录。虽然专家们很容易将此一结果和收藏家的知名度联系起来,但是佳士得15日举办的来自社会零散征集的290件摄影作品的拍卖,也取得了120万美元的成交额,这就不得不让专家们确信纽约的摄影作品行情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佳士得拍卖活动的同时,纽约苏富比也在同一城市推出了自己的拍卖会,而2月14日纽约苏富比的拍卖活动“也为蓬勃发展的摄影作品市场再度加了一把火”,专家们如是说。

[attachment=62445]
(罗伯特·弗兰克 游行,霍博肯,新泽西周)

事实是除纽约之外,2006年度欧洲摄影市场的行情也有了明显的增长。在伦敦,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三家拍卖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开始介入摄影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而在伦敦近期的艺术博览会和画廊市场中,摄影作品的销售情况也持续走高。在欧洲大陆,巴黎或许已经成为了摄影市场的“领军人物”。除了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等艺术品拍卖跨国公司在巴黎的分支机构积极介入摄影市场之外,一些法国本土的拍卖公司如皮尔莎(Piasa)、格内德(Conette de Saint-Cyr)、缪埃尔(Le Mouel)也已成为在该市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拍卖企业。而更重要的是巴黎图片博览会(Paris Photo),它无疑已经成为了“一面最有号召力的旗帜”。2006巴黎图片博览会于11 月16日至19日在巴黎卢浮宫举办,博览会共有106个参展单位,由来自21个国家的88家画廊和18家出版社组成。在88家画廊中有21家是首次参加巴黎图片博览会,8家北欧的画廊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参展形态,来自美国的画廊就达20家,是数量最多的参展国家。博览会在内容上涉猎了从19世纪早期到当代的所有时段的图片领域,给全球图片收藏家搭建出一个最好的图片市场平台,在博览会期间还展出了50部最重要的国际性影像剧目。与巴黎图片博览会同时,巴黎的拍卖行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摄影艺术品的专场拍卖,将11 月的巴黎装扮成名副其实的“摄影艺术的世界之都”。如皮尔莎拍卖行推出了大约300张老照片和现代图片作品的拍卖专场;塔让(Tajan)拍卖行将梅松•博热恩(Maison Braun)的藏品与卡斯蒂利翁(Castiglione)伯爵夫人的肖像图片系列藏品组成了一个引人侧目的拍卖专场;帖瑞•玛格瑞特(Thierry de Maigret)拍卖行也在拍卖中推出了有关时尚摄影的重要拍品,试图就此介入摄影作品的市场,拍卖标的达到200多件。塔让拍卖行无疑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份子,在11 月份该公司还举办了两次摄影艺术的拍卖活动:11 月18日举办的拍卖活动,拍品包括了达盖尔、皮菲拉瑞(Pifferari)等人的老照片,拍卖价格达到了3万至4万欧元;11 月20日则推出了一个题为“摄影艺术家的珍宝”拍卖专场,成交结果也十分理想。

  各有侧重:趣味细分,方向不同

  佳士得拍卖行摄影艺术拍卖部门的全球负责人菲利普•伽尔内(Philippe Garner)和热絮亚•侯德曼(Joshua Holdeman)在2006年的报告中指出,虽然全球摄影艺术市场的整体行情是“广泛的国际参与的最终成果”,但从市场内部而言,在趣味和收藏方向上形成了逐渐细分的态势。具体来说,摄影作品按时间为线索可以分为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部分,而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新闻历史图片、经典艺术图片和观念图片三个类型。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全球摄影市场的后市发展将出现所谓的“行情分化”。

  在纽约,如纽约的画廊从业者布鲁斯•希尔文斯汀(Bruce Silverstein)所言,“目前摄影的收藏范围变得如此之广,以至于呈现出形形色色的兴趣方向,不仅针对知名艺术家早期亲手冲印的摄影作品(vintage prints),也包括原胶片但经他人之手印制的作品(later prints)”,此外他也指出现当代摄影市场“正在不断升温”,同时进一步暗示目前的普涨行情中的确存在着某种“极度缺乏鉴赏品位的特征”。布鲁斯将批评的矛头毫不客气地指向了广告类摄影作品在近期市场中的价格飙升。

  在纽约,在美国出生或移民到美国的现当代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了市场的热捧,这些作品在“引起了持续激烈的竞价”之后,往往创出价格的最新纪录。1930年代,沃克•埃文斯和桃乐丝•兰格受雇于美国农产品安全管理局期间,他们拍摄了关于乡村贫困情况的系列照片。这些作品的价格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全面超越欧洲摄影家的价格水平,譬如沃克•埃文斯的价格自2005年以来已经上涨了2倍,桃乐丝•兰格的作品的价格则是2004年之前的3倍。目前桃乐丝•兰格的最高价格是《White Angel Bread Line》,72万美元,由纽约苏富比在2005年10月创出,作品反映了战争期间美国危机四伏的社会状态,而之前的最高价格则是《Migrant Mother》,12万美元,纽约佳士得在2002年10月创出,短短三年涨幅可谓巨大。

  加入美国国籍的罗伯特•卡帕与卡蒂埃-布列松、大卫•西摩立(avid Seymour)、乔治(George Rodger)合办了马格南(Magnum)图片社,他用相机拍摄了1936年内战之中的西班牙。他捕捉了共和国士兵死亡的一幕,创作了《西班牙士兵之死》,这张作品后来名扬天下,成为人们对战争的集体记忆。目前这张图片的原版作品以及再版作品在市场上非常热销,并带动了罗伯特•卡帕作品整体行情的上涨走势。

[attachment=62446]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价格自从2004年他去世之后一路飙升,狂热的收藏

家们竞相购买他的摄影作品,以至于其摄影作品的市场流通率从2002年的50%锐减

到2004年的10%。目前布列松在一级市场中的价格虽然仍被声称在1000欧元到5000

欧元之间,但是收藏家显然不可能以此作为考量的基础,而在二级市场上,如布列松的《On the banks of the Marne》,在佳士得2005年10月的拍卖会上已经达到了11 万元的价格水平。布列松在1930年到1950年之间创作的“古老版本”(原版作品)尤其受到收藏者的青睐,如果你要捡便宜那只有去买1970年到1980年的再版作品,但就是这些再版作品价格也往往涨到了4000到7000 欧元之间,据布鲁斯•希尔文斯汀的观察,“布列松再版作品的价格在过去几年里也有了200%至300%的涨幅。”

  出生于卢森堡后移民到美国的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1879-197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航空摄影师,而他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拍摄名人肖像(如嘉宝、邱吉尔等)以及各种风俗场景。爱德华•史泰钦的作品深受美国人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