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重庆开县雷击学生现场照片
发起人:艺妹  回复数:1   浏览数:3914   最后更新:2007/06/28 15:47:09 by
[楼主] 嗖嗖嗖嗖 2007-06-28 15:13:13
转欧宁blog

07大声展广州站作品纪录图片及网上导览(一层)


林志鹏摄影作品,放大张贴于正佳西北门左侧。


07大声展卖场和信息中心,在正佳一层西北门内。


观众入场后应先在信息中心取得导览图。07大声展场刊、英国参展作品集、07大声展纪录T恤及笔记本等均可在此购买。


观众走累了可在此休息,有免费饮用水供应。


“一砖一瓦建亚洲”项目是由纽约的非牟利组织People's Architecture和艺术杂志Art Asia Pacific共同发起的项目,邀请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利用乐高积木搭建建筑模型。


东京建筑事务所犬吠工作室乐高模型作品。与其它“一砖一瓦建亚洲”作品一起摆放在正佳一层东广场。


贝鲁特建筑师Bernard Khoury的乐高模型作品。


香港建筑事务所地图署(Map Office)乐高模型作品。


北京/深圳建筑事务所都市实践乐高模型作品。


乐高积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来搭建自己的城市。


南京艺术家薛问问的作品,摆放在正佳东北门内。




薛问问把众多中国标志性建筑进行超现实拼贴,然后制成沙盘模型。


07大声展听游记项目上车点设在正佳东南门外,须网上申请才可参加。


两部Mini Cooper专门用作听游记交通工具。


听游记仅在23日开幕当天有声音艺术家在车中沿设计好的路线表演,开幕后只播放艺术家的录音。

[沙发:1楼] 嗖嗖嗖嗖 2007-06-28 15:06:18
07大声展广州站作品纪录图片及网上导览(二层)



英国设计组合Abake的作品《挪威旗》,在正佳二楼中央电梯出口处。






Abake的唱片和T恤设计。


Dora Chu(朱宝君)的时装设计在二楼正北走廊,其中有两件作品的热感应布料可随温度变色。




耿鹏的作品在二楼东北角内。


周蓓丽的作品从东北门上二楼往南走便可看到。


英国建筑师Celine Condorelli、策展人Gavin Wade和中国建筑师王晖合作的项目是在正佳二楼正东的走廊上邀请两位广州的街头裁缝现场用布缝制购物袋然后限量赠给观众。他们同时制作了一张可在购物中心播放的唱片《购物乐》。




现居住在伦敦的日本艺术家泽拓的无声声实验短片从东南门上二楼直行靠右即可看到。


在场建筑的作品从西北中庭二楼起用绳子连接不同楼层,形成变形空间。
[板凳:2楼] 嗖嗖嗖嗖 2007-06-28 15:12:27
07大声展广州站作品纪录图片及网上导览(三层)



Andrew Lazorchak、吴岚和People's Architecture设计的十六个大钟,展示有关中国的一系列统计数据。在三楼中央电梯出口处。


英国设计师Julia Lohmann著名的牛背凳及羊胃灯,在三楼中央电梯出口处。


马岩松以影像的形式表现可生长的建筑,在三楼中央电梯出口处。




Chan Studio的混合媒体作品《褪掉的蓝色》,重新装修了正佳三楼西北角一间空置的商店,在里同安装了声音装置,播放众多普通人的采访录音,让他们讲述与衣服有关的故事。








来自日本京都的女艺术家近藤聪乃的动画作品,在三楼西北角另一间空置的商店内放映。




Charlie Koohaas和Brendon McGetrick共同在广州创办的独立杂志《单元》在三楼东北广场靠近麦当劳的地方。






英国多媒体组合D-Fuse的影像和声音装置作品《小地球》在三楼东北角。




英国艺术家Sam Buxton设计的电子游戏椅,在三楼东北角。


彭扬军与陈皎皎为Colours杂志拍摄的中国专题以幻灯形式在三楼正东一间室内播放。




黄炜东的插图作品在三楼东南广场往里。


常锦超的插图作品在黄炜东作品的背面。
[地板:3楼] 嗖嗖嗖嗖 2007-06-28 15:30:05
07大声展广州站作品纪录图片及网上导览(四层)





英国艺术家Neal Rock和建筑小组Newbetter合作的作品Hydan在正佳四楼中庭集中展区左入口。


英国设计师Assa Ashuach的Omi.MGX灯饰系列和红色Upica沙发,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建筑师刘密和作家Brendan McGetrick合作的《桌志》,把桌布和杂志两种功能合而为一。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伦敦设计师何薇薇设计的手提电脑外套,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乔小刀的布制杂志《月经》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子杰的插图作品在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他目前还是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


高灵设计的不锈钢文胸,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林柏叶与苗微微设计的烟灰盅,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建筑师谷巍设计的听诊器和肺活量测量仪有着别样的功能。




听诊器可以在玩偶的八个不确定的部位听到音乐。




而用力吹肺活量测量仪可以吹出免费的杜蕾丝安全套。观众可到四楼中庭集中展区一试。






肖华的平面设计和玩偶作品《小萝卜头》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陈曼的摄影作品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重庆的城市研究和建筑小组嗯工作室设计的手机通信围合空间装置《手机亭》,你一坐上去,马上帘子就会升起,给你一个私密的通话空间。观众可往四楼中庭集中展区一试。






郭晓和张丽妍设计的系列产品《土》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杭州设计师李明设计的家具,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麦永曦的实验纪录片《什么是明天》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放映。




小马哥和橙子的书籍设计作品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Ziboy(温凌)的动画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放映。


右上方为Banny Luk的平面设计作品。




尚盈的《白面具系列》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巧克力橙子的插图作品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建筑小组未名空间的可乐屋由百事可乐赞助,在四楼中庭集中展区。




唐彦的动画和玩偶作品《光的逃亡》在四楼西北角偏西。




上海二人组More的视频作品《停不了停不了》四楼西北角偏西。








英国设计师Daniel Brown用投影为碟子和被子打上各种可变化生长的漂亮图案,在四楼西北角。




白小刺拍了一百个深圳家庭的室内居住环境,在四楼西北角偏北的敞开空间中以幻灯形式循环播放。




Masha Ma的时装设计在四楼正北。




英国艺术家Simon Heijdens的新媒体装置《光杂草》,用投影在室内空间投影出草的形象,然后在正佳广场户外接一个风力感应器,场外风力的大小会影响场内电子草的摇摆幅度。在四楼正北。






英国设计组合Troika用从广州的二手市场收集的旧电器做成一个带电的装置,观众可以通过他们专门发明的一种声音探测仪来聆听平常听不到的这些电器的声音。在四楼东北,靠近Simon Heijdens的作品。






曹斐的Second Life纪录片《我镜》在四楼东北角。




北京建筑小组多相工作室的作品《穿墙束》,观众可穿过橡皮墙,自由进出这个方形的闭合空间。在四楼东北角。




高欣的时装设计在四楼正东走廊。
[4楼] 嗖嗖嗖嗖 2007-06-28 15:43:19
07大声展广州站作品纪录图片及网上导览(五层)





建筑师冯果川和他在筑博设计的同事Laura Belevica以及Aaron Robin一起合作的作品《厚空间》,因引来众多小朋友和家庭观众在此玩乐而登上6月25日《羊城晚报》的头版新闻。


《厚空间》安装在正佳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小朋友把氦汽球取出后没拿稳,放飞后飘浮在正佳广场的室内穹顶,形成这个作品的意外效果。






英国设计组合Wokmedia的参展作品《洪水灯》,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把电灯泡入水中并让它发光,挑战人们的日常经验。


英国设计师Martino Gamper用他在广州找到的椅子重新拆解组合后形成的新椅子,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英国设计师Marloes Ten Bhomer设计的另类鞋子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英国艺术家Shezad Dawood请他的家乡巴基斯坦电影院里的广告画师们重新绘制19世纪初英国风景画家康斯泰堡的作品,借此讽刺所谓的英国趣味。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芝华士展位后。




石川设计的Tree House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建筑师胡倩与高桥邦明用浴缸改造而成的沙发,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观众们坐在浴缸沙发上。






建筑师陈海亮与艺术家傅宗文用一次性筷子制作出一个邓小平像,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My Little Dead Dick(马蒂与Patrick Tsai)的摄影作品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吕永中的《行走》家具系列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婴野赋的插图作品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蔡凯的Li Lei and Han Meimei专柜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林海东的雕塑作品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破壳的T恤与视频作品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田园用中英文报纸制作成的长卷在五楼中庭集中展区。












魏超、吴永红和陈飞波合作的《中国影子计划》五楼中庭电梯出口处。




李心路的多媒体作品《电光娃娃》在五楼东南角。






日本音乐录像导演达川幸一郎的放映间在五楼东北角。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