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上演反法西斯者和极右人士的对抗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978   最后更新:2017/03/01 15:44:24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7-03-01 15:44:24

来源:artforum


1804年版的里奥纳多·达芬奇绘画论》(1651内页局部.



如今再把3-D打印描述成一种突破性进展几乎已经过时了技术代表着科技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的说法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从奥巴马到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甚至是玛莎·斯图沃特(Martha Stewart),无一不在宣扬它的巨大威力过去几年间这项科技已经变得门槛越来越低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3-D打印世界这一前景已经越发接近现实而非只是科幻小说的内容实际上这个月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幕的展览突变创造打印世界”(Mutations-Creations / Print the World)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该展览展示了各种3-D打印产品据说会彻底改变诸多领域与此同时人们尝试用这项科技完成的加工品的范畴几乎囊括一切包括从布料到身体器官等等在建筑的层面已经出现了用混凝土3-D打印的房屋模型2012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推出了一项设计这个设想未来在月球上建造的建筑是由安装了3-D打印机械臂的机器人完成的

但所有这些对制作和3-D打印过程物理性结果的强调却也转移了对它带来的更具根本性的革命的关注三维印刷仅仅是冰山一角它只是改变我们如何生产——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再现我们周遭的世界我们如何观看如何体验——的众多扫描视觉化和建造模型的数码技术中的一种到目前为止现代文化和科技基本上都是基于图像的换言之图像是记录和传输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的首要途径不过3-D打印仍然只是全球科技和文化从视觉向空间转向最为明显的体现想要完全理解这一改变的重要性我们不仅需要向前看而且需要往后看从文艺复兴起的整个复制和再现技术的发展过程本期艺术论坛邀请了建筑历史学家马里奥·卡普(Mario Carpo)为我们分析这一隐约闪现的科技革命的历史渊源以及它在未来的涵义

过去三十年里的当代数码科技发展进程——从语言到视觉再到空间媒体——从一个压缩的时间线来看十分奇特地重演了西方文化科技自有纪录的历史以来的整个发展过程。1一个世代之前数码工具处理的几乎完全是文字数字数据之后数码图像出现了而在今天数码工具已经可以轻松地操控三维空间里所有体块这是因为文字比图像占用更少数据而平面的图像又比空间中的体块使用更少数据随着电脑变得越来越高效也越来越便宜数码标记法得以从字母转向像素再转向立体像素。2

这个变化过程已经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线中上演过一次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纪录和传输信息的主要工具是文字而非视觉语言可以使用字母系统来在时空中进行记录和传输而图像则不能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的作者们不信任图像是有原因的首先古典时代尚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制图几何法则的存在——依据这些法则所有面对同一事物的艺术家画出来的都是同一图像而所有观看该绘图的人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事物其次彼时尚未出现可以制作相同复制品的技术于是任何一张绘图的复制都取决于个体复制者的主观意志

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两种情况都发生了突然且剧烈的变化其原因是几乎同时出现的透视法以及木版印刷术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的透视法他在他1435年的论文论绘画》[On Painting]中首次描述了这一原理将如何捕捉图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只要通过选取视点以及中心视线的方向建立起截取世界之图像的几何法则其形成的图像就都是一样的——无论它是由你我还是机器制作的这是因为图像是一种几何投影而阿尔伯蒂的法则阐释了如何制作这种投影以及如何一劳永逸地将之固定下来而印刷术则使得图像复制的过程标准化了一旦绘图刻印在了机械网格上以及完成复印那么它的每一个复制品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于是现代图像从捕捉到传播都获得了一种值得信赖的双重保证经由艺术家之手绘制时尊重真实的自然由印刷者进行复制时又尊重艺术家的绘制最终这些图像变成了人人都可以使用并且信任的东西而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此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字占据无可辩驳的统治地位的几个世纪后西方文化走向了视觉化,3随即眼睛的统治地位给西方现代性的各个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现代的透视性和投影的图像——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泛指所有图像——的文化和技术先进性如今渐渐走向了尾声现代性中基于图像的视觉文化面临着无可避免且即将到来的衰落其原因并非在于意识形态而是纯粹的科技层面的没落就如同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信息科技从语言走向了视觉今天全球科技和文化正从视觉走向空间化——2-D3-D,从透视性的投影变成了可以测定体积的点云(point cloud)。

安东尼··戴克爵士,《查理一世三面肖像》 ,1635–36,布面油画,33 1⁄4 × 39 1⁄8".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他们使用的图像中的技术创新以及这些图像可以提供的优势绘画开始被视作与语言同等重要甚至可以与诗歌一较高下。4中世纪时画家被认为是手工艺人是与其他行当没有差异的行会成员现在他们被看作艺术家并且手中掌握着新的高科技制造工艺透视图像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中一部分是雕塑家而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竞赛也就是2-D3-D模型之间的竞赛很快就成为了艺术理论中最热门的话题16世纪中期当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和史学家贝尼狄托·瓦尔奇(Benedetto Varchi,1503–1565)就此话题发出召集论文的邀请随后结集出版了他收到的回复并为此作了一篇颇为冗长的序言之时5,这个分歧达到了最高潮米开朗基罗是瓦尔奇在书名页唯一提及的作者不出意外地他推崇雕塑米开朗基罗向来都是一位反叛者他必然与主流背道而驰几乎所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都支持绘画

绘画优于雕塑的主要观点都是基于里奥纳多·达芬奇在1492年左右所作的论述。6雕塑是一种工艺品雕塑家都是手工艺人而绘画则不同它是基于透视的数学法则所以说画家都同时也是数学家和科学家从更直白的意义上来看雕塑更接近现实但是透视绘画不仅再现现实而且还可以测量现实从制作手法来说透视图像反映它们所展示的对象的精确比例测量结果因为它们所展示的是通过艺术家测量的结果而每一个观者都可以再次对其进行测量用达芬奇的话来说这是因为透视是一种极其精微的数学研究的发明和探求”,法则和演算的结果。7用今天的话来说透视构造中的几何学是可逆的阿尔伯蒂法则把空间中的所有点包括无限都转化成画面上的一个点反之亦然——或者说几乎如此就像所有的投影一样。8简言之绘画9优于雕塑的主要优势是其科学上的精确透视是一种测量工具——既是一种再现的工具也是一种量化的工具是的透视图像确实和我们肉眼所见十分相像但如果现实主义是唯一的标准那么雕塑可以轻而易举地获胜因为雕塑更接近三维的现实这是任何平面绘画都望尘莫及的

实际上达芬奇也不得不承认雕塑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对象的全面性再现因为雕塑提供了从所有视点观看对象的画面而绘画只局限于一个达芬奇的反证是说两个图像其中每一个都是从一个精心挑选的视点来完成构图——比如正面和背面——可以捕获足够多的数据来全面描绘出三维的对象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这个论点并非完全成立。10从洛伦佐·洛托(Lorenzo Lotto)开始文艺复兴画家们经常通过在一张绘画中提供三个而非两个画面来全面地展示他们的描绘对象洛托似乎是将他的对象每次旋转120于是可以给出一个从背面看到的局部画面当凡·戴克(Van Dyke)被委任制作一个查理一世头像的全景图像以便运到罗马由贝尼尼(Bernini)雕刻出国王的半身像于是免去了国王本人的旅行之劳顿他对这位君主的再现采用了一种建筑式的构图方式包括正面侧面以及45度角肖像而菲利普··尚帕涅(Philippe de Champaigne)为何在接受一个类似的实用主义委任时将黎塞留主教(Cardinal de Richelieu)绘制成一个略有角度的正面像以及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左右侧面像的动机就不是很清晰这张画甚至几乎是种浪费黎塞留主教那非凡的鼻子从两个侧面像里看起来是完全一样的

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透视图像的测量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其他更适用于技术标记的投影模式的挑战从最开始阿尔伯蒂就建议设计师们避开透视而是使用一种非透视收缩的等比的制图方式——类似今天我们在平行投影中所说的投影平面(plan)、立面图(elevation)和侧视图(side view)。11在用这种方法制图时所有互相平行的线都是等比的——这对技术以及建筑绘图来说十分有利15世纪时平行投影法尚未出现投影平面立面图侧视图和截面图(section)还都没有数学理论的支持平行投影法是于18世纪末才由法国数学家加斯帕尔·蒙日(Gaspard Monge)总结出来的蒙日的方法被称作画法几何学(descriptive geometry),是用两组平行投影精确记录空间中任意点的位置从而在两个平面上将其标记出来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画在同一张纸上。12

保罗·乌切洛圣餐杯的透视研究1430–40纸上墨水,11 3/8 × 9 5/8".



画法几何学是一项杰出的数学发明而当它用于实际用途它的有效性是无比惊人的在现实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储存一幢摩天大楼——比如西格拉姆大厦但是很多事务所可以用几个抽屉就可以装下建造或者重建某个巨型建筑物的项目图纸通过使用平行投影包括轴测图[axonometric view],它出现的时间略晚),13将巨型的三维物体压缩在小而平的纸面或者羊皮纸或者画布或者聚酯膜上达到了现代量化精确度的高峰平行投影甚至不追求看起来像它们再现的对象而是旨在尽量精确地纪录和传输测量数据地点以及空间中体积的形状从纯粹的数据量来看我们可以说这种节省几乎是无限的——或者至少是巨大的但是这种数据节省在今天正变得越来越缺乏必要性通过使用数码科技我们不仅已经可以储存大量的平面图纸而且可以在一张小小的记忆卡上储存整座建筑的3-D模型——包含我们用来在虚拟现实中模拟该建筑或者甚至是在现实中真正重建的全部数据

奇怪的是阿尔伯蒂甚至预见到了这项最新的科技进步在他写于15世纪中期的论文论雕塑》(On Sculpture)阿尔伯蒂介绍了一种革命性的3-D设计和制造方法完全基于数码数据有赖于他发明的一个奇特的测量设备一个装有旋转轮辐的轮子以及一些吊下来的铅垂线),阿尔伯蒂宣称可以完全依靠数字来完成对独立实体的扫描记录传输和复制——而不用借助于图像。14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来完成无数的测量工作所以阿尔伯蒂早熟的CAD/CAM技术很快就被人遗忘了自机械时代开端以来也有不少同样不成功的此类复制技术的研发实验——其中包括因为发明电报而闻名于世的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F. B. Morse)。摩尔斯也是一位知名画家之后又成为了设计艺术学科的教授他或许意识到了他的前辈阿尔伯蒂的先例但他设计的机器并没有比那位佛罗伦萨先驱者更为成功。15

无论是阿尔伯蒂还是摩尔斯的技术都需要基于数字的扫描和同样基于数字的制作过程之间的无缝对接这是任何人工或者机械器具都无法有效提供的但是今天廉价而且越来越无处不在的数码3-D扫描仪和3-D打印机都可以完全以此方式完成工作

现在很多人把3-D打印看作科技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与此同时今天扫描和视觉化的3-D科技的兴起——从全世界建筑系学生都热衷使用的便宜且万用的微软Kinect,到近期虚拟现实立体视觉的发展——也或许会改变我们观看所有事物以及再现和理解我们周遭世界的方式。3-D打印的物件似乎已经准备好了取代此前摄影图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我们所熟悉的图像制作技术让我们可以给任何的对象拍摄快照——比方说一只猫——然后把它打印成一张平面的摄影的透视的图片但今天的科技使得我们可以瞬间扫描记录下同样一只猫并且把它打印成一个雕塑——甚至可以是等大的法国Photomaton公司该公司最为人所知的是他们拥有并经营着成千上万个公共场所的自动照像亭),最近发布了一个3-D照相亭不仅可以拍摄传统的平面照片而且可以对用户进行立体扫描后期制作的3-D打印小型雕像可以寄送到消费者提供的地址)。16Autodesk公司的“123D Catch”以及谷歌的Tango等相对廉价的技术已经可以制作出大型全角度体块以及内部空间客户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添加物理数据;17在构成立体像素的材料属性上添加信息后称作“maxel”,设计师经常用3-D模型来呈现几何构造和形状以及模拟各种运行情况建筑热能能源等等)。

但无论是为了完成高度技术性的任务还是为了满足普通大众需求,3-D模型其实很少真的会打印出来。3-D打印或许会很快颠覆全球制造业但就如同大部分照片都是以电子图片的形式被观看今天的3-D模型也是在模拟状态下最为适用第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光场相机Lytro2012年推出当时的广告宣传是说这个相机可以让使用者在照片拍摄完成之后重新调焦并且可以轻微地调整每张照片的视点。18但这个相机并不成功部分是因为光场技术在深度传感方面存在欠缺但是它的新的图像制作过程的意义却是巨大而深远的当你用这种方式拍摄照片时你不是一次性把它投射到一个屏幕上阿尔伯蒂式的);你是在空间中建起一个3-D模型以便之后任意浏览从不同方向观看和转动它用阿尔伯蒂式的修辞来说就是旋转中心视线并改变视角)。2014,ScanLAB Projects(伦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的衍生工作室)19把整场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的时装秀用测定体积的点云记录了下来,2016年夏天他们在虚拟现实中直播了多场体育赛事包括里约奥运会的比赛),观看者通过头盔显示器(HMD)来体验这些由VR科技支持的沉浸式体验的程度是有差异的——终端用户的视点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移动的头的旋转角度或大或小头盔未必是立体镜式的但如果是的话效果更好。20除了VR,现在还出现了一批支持AR(augmented-reality)MR(mixed-reality)的头盔显示器实际上,3-D模型一旦制作完成利用和体验它的方式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平面图像仍然具备很多比3-D模型更有实际用途的优势只要我们还是用眼睛观看我们就会因为各种原因继续使用单目图像为了获得立体感最好是成对以及同步的来满足各种需求但是投影图像在过去数个世纪比3-D模型更具优势既是因为生理构造的原因也是由于数据体量的问题造成的从阿尔伯蒂的时代到现在投影图像是最佳的捕捉记录和复制各种三维对象的途径因为投影透视的或者其他类型将空间信息压缩到小而方便携带的平面文件上——大部分时候都是跟一张纸差不多这点不会发生改变但却越来越不重要因为现在数据极易收集而且储存和复制都变得十分廉价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用手机进行3-D扫描而不是拍照。21保存编辑发送浏览分享甚至打印出雕塑式的自拍都将变得和保存编辑发送观看分享甚至打印照片一样廉价

一座娜芙蒂蒂胸像复制品正在被3D扫描弗劳恩霍夫计算机绘图研究机构图像处理研究中心, 达姆施塔特德国,2013123. 摄影:Boris Roessler/Alamy.



中世纪末期捕捉和压缩图像的新技术和复制这些图像的新技术的结合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今天直接在三维世界中捕捉和复制现实的新技术的结合——而且不需要借助投影图像作为中介——也极有可能具备同样的划时代意义。16世纪中期佛罗伦萨的疯狂画家蓬托尔莫(Jacopo da Pontormo)宣称上帝需要三维创造世界而画家仅仅需要二维就可以做到于是他总结道着实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迹般的技术”。22现在我们对这种技术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因为我们可以以这个世界被创造出的方式来再现和复制它——也就是说三维的造型描述(ekphrasis)和投影图像制作在小数据时代既具优势也有实际的必要性但那些时代已经结束了——数据现在如此廉价并且无处不在我们不再需要吝惜字母标记法和投影图像这些数据压缩技术曾经对我们起到过重大作用但现在我们不再需要它们了三维模型已经取代了文本和图像成为我们记录复制再现和量化我们周遭物理世界的工具知识曾经以文字视觉的方式记录和传输而现在我们正迎来全新的空间化形式

突变-创造打印世界目前正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该展览将持续到619

马里奥·卡普(Mario Carpo)是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理论和历史系雷纳班纳姆教授

请访问|杂志文献|artforum.com/inprint|阅读马里奥·卡普关于大数据和设计的文章(21042)。


— 文/ 马里奥·卡普 | Mario Carpo, 译/ 郭娟


注释

1. 这篇文章部分节选自马里奥·卡普即将出版的新书第二次数码转向超越智能的设计》(The Second Digital Turn: Design Beyond Intelligence,剑桥麻省:MIT出版社,2017),读者可以参考其完整引述原始文献翻译以及个人简介

2. 像素是数码化图片中最小的单位片段立体像素是数码化体块中最小的构成块

3. 透视的发现和印刷的发明和瓦萨里(Vasari)一样古老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更近期也更具争议性的论述请参阅小威廉・M・艾文斯(William M. Ivins Jr.),《图片和视觉交流》(Prints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剑桥麻省哈佛大学出版社,1953),23, 158–80;弗里德里希·A·基特勒(Friedrich A. Kittler),“透视和书”(Perspective and the Book),Sara Ogger,《灰房间》(Grey Room),no. 5 (2001年秋季):38–53。首次发表原文德文标题为“Buch und Perspektive”,《Perspektiven der Buch- und Kommunikationskultur》,Joachim KnapeHermann-Arndt Riethmüller,(图宾根德国:Osiander, 2000), 19–31。

4. 请参阅文艺复兴时期对贺拉斯(Horace)的经典说法诗如画”(Ut pictura poesis,《诗艺》[Ars Poetica]361)的重新阐释雷赛勒・W・(Rensselaer W. Lee),《诗如画绘画的人文主义理论》(Ut Pictura Poesis: The Humanistic Theory of Painting,纽约:W. W. Norton,1967),3。首次发表是作为艺术通报》(Art Bulletin 22)上的一篇文章,no. 4 (194012)196–269。

5. 贝尼铁托·瓦尔奇(Benedetto Varchi),《Due lezzioni di M. Benedetto Varchi》。以及瓦尔奇,《Paragone: Rangstreit der Künste》,Oskar BätschmannTristan Weddingen编译达姆施塔特德国:WBG, 2013)。

6. 列奥纳多··芬奇(Leonardo da Vinci),《论绘画》(Codex Urbinas Latinus 1270),20ff.,摘选自《Scritti d’arte del Cinquecento》的一卷,Paola Barocchi,(米兰:Riccardo Ricciardi, 1971),475–88。Carlo Pedretti在其列奥纳多··芬奇论绘画遗失之书》(Leonardo da Vinci On Painting: A Lost Book,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64)中提出他认为论绘画的年代是在1492年左右

7. 同上,484–88。

8. 同一视觉线上所有的点在同一点上与画面相交所以它们生成透视投影的一个单点从一个透视图像提取实际测量信息的数学方法今天称作照相测量法[photogrammetry])17世纪初就出现了请参阅Filippo Camerota,“‘太阳之眼’:关于正射投影”,《投射投影和设计建筑表现技巧》,马里奥·卡普和Frédérique Lemerle,(伦敦:Routledge,2008), 115–25, 尤其是123。

9. 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指的是投影绘画或者投影图像制作自阿尔伯蒂起就没有去区分投影图像和绘画的差异我们现在所称的透视绘画是他在论绘画中提出的但实际上阿尔伯蒂从来没有使用过透视一次如同所有图像都是投影所有绘画都是透视的


10. 他在论绘画1270》中的确是如此说的,Barocchi,《Scritti d’arte》,487–9。

11. 卡普,《字母表与算法》(The Alphabet and the Algorithm,剑桥麻省:MIT出版社,2011),16-20。

12. 加斯帕尔·蒙日,《画法几何学》(Géométrie descriptive,巴黎:Baudouin,1799)。

13. 我们现在称为轴测图的画法法则是由剑桥科学家和教育学威廉·法来喜(William Farish)1820年左右发表的请参阅彼得·杰弗里·布克(Peter Jeffery Booker),《机械绘图史》(A History of Engineering Drawing,伦敦:Chatto and Windus,1963),114–27。

14. 阿尔伯蒂,《De statua》,收录于论绘画与雕塑:“De Pictura”“De Statua”的拉丁文本》,Cecil Grayson编译伦敦:Phaidon,1972),117–42。《De statua》是于14351466年间编写的阿尔伯蒂用了一种类似的基于数字的技术来扫描和复制了一张罗马地图请参阅马里奥·卡普和Francesco Furlan,《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描绘的罗马城》(Leon Battista Alberti’s Delineation of the City of Rome,坦佩亚利桑那州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文本及研究中心,2017),以及卡普,《字母表与算法》,尤其是章节2.2,“走向数码”(Going Digital),54-8。

15. 《萨缪尔·摩尔斯书信和笔记——由其子爱德华·林德·摩尔斯编辑补充》(His Letters and Journals—Edited and Supplemented by His Son Edward Lind Morse,波士顿:Houghton Mifflin,1914),1,245;也可参阅他1823822日的关于雕塑机器的信件(247),其中提到这种机器可以生产出任何模型的完美复制品”(245)。以及摩尔斯,《关于绘画同其他艺术形式的亲缘关系》(Lectures on the Affinity of Painting with the Other Fine Arts),. Nicolai Cikovsky Jr.剑桥马苏里大学出版社,1983),43,139。

16. “Cabine 3D”,2016817日登录查询, www.photomaton.fr/innovations/cabine_3d.

17. Autodesk 123D首页, 201633日登录查询http://123dapp.com/catch; Tango首页, 201633日登录查询, https://get.google.com/tango/.

18. “关于Lytro”,201687日登录查询http://lytro.com/about.

19. ScanLAB Project首页 201633日登录查询http://scanlabprojects.co.uk.

20. 比如FacebookOculus Rift,三星的Gear VR或者微软的HoloLens。

21. Autodesk123D Catch在写作本文时已经出现

22. 蓬托尔莫,1546218日的信件瓦尔奇,in 《Varchi, Due lezzioni di M. Benedetto Varchi》,13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