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梦岭 ——邝老五在香格里拉的创作与生
发起人:邝老五  回复数:0   浏览数:1798   最后更新:2016/08/29 19:11:14 by 邝老五
[楼主] babyqueen 2016-08-29 19:11:14

来源:artnet


“蜕变”-2016第四届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海报。图片:致谢在3画廊


2016827日,第四届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园和马奈草地三大展场再度开展。从2012年开始,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每年在意大利和中国两地循环开展,在此之前已经举办过三届,这个双年展也是两个拥有古老文化国家的展示艺术创作的互动。


本年度的展览以“蜕变”为主题,由北京在3画廊、太和艺术空间、马奈草地美术馆三大展馆共同承办。展馆横跨北京城东西部,由风格迥异的七个展览空间构成。

何云昌作品,《The light of night》,2013。图片:致谢在3画廊

Pistoletto Michelangelo,《Colored》,2015。图片:致谢在3画廊


蜕变之下的概念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变革,这一变化可能是身体、精神或者心理的,它常常是一个自然过程的结果,总籍由纯粹的精神路径得以实现。艺术家为了表现出现实中所产生蜕变的内容和形式,经常漫步到人类的思想深处释放自己的幻想,直到找寻到了最深处的灵感之源,才得以用一种完全抽象和观念的状态表达自我。这种转化是链接物质与思想的刺激因素,因而本次双年展选择“蜕变”的标题,希冀发生出不同的思考维度。

戴陈连,《戴陈连的30分钟》,2013。图片:致谢在3画廊

Andrea Chiesi,《轮回19》。图片:致谢在3画廊


渴望变革是人类的共同诉求。换言之,要通过思想和肢体语言来感知自身存在之独特意义。每个人作为社会都需要不断的蜕变,其中有些是自愿的,有些则不然。因此,蜕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从内部到外部“超越”的改变,并且能够打开一扇通往增加人性、思想、幻想以及现实丰富性世界的大门。艺术是变革的创造者,是一种证明人类知道如何将过去推进的方式。

计文于&朱卫兵,《There are All Kinds of Birds inthe Woods》,2010。图片:致谢在3画廊

Cristina Gori作品。图片:致谢在3画廊


于是,在变革与超越的语境下,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90多位艺术家聚集一堂,将持续关注艺术史的推进,讨论艺术与社会、政治、人类关系的问题,进行两个古老文明间的对话。

李占阳,《闪》,2014。图片:致谢在3画廊

Federica Gonelli作品。图片:致谢在3画廊


此外,本届双年展的组织者还将发起由欧洲几家核心美术馆馆长或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中西美术馆馆长论坛”,就“私人美术馆基本结构”的议题进行讨论。

史金凇作品。图片:致谢在3画廊

Pepe Perone作品。图片:致谢在3画廊


除去展览本身的概念外,展览横跨城市东西的广跨度选址也值得关注。一群独立的艺术机构共同促成这场东西方艺术交流与实践,并广泛开放,启动与公众和社会的互动,这是艺术独立自由、野性活力的内驱力所致。七个空间共同呈现中国和意大利的当代艺术,将引起人们对艺术叙事方法、生产机制的关注。

田晓磊作品。图片:致谢在3画廊


其中最大的展馆座落在由北京在3画廊承办的塑料三厂文化创意园,其前身是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国营工厂,因产业结构调整而衰败,只有高大的烟囱和残破的厂房可验证昔日辉煌的实存。进入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后工业时代,塑料三厂转变为文化创意园,而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蜕变”。

Piero Mottola作品。图片:致谢在3画廊

“蜕变”-2016第四届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主题介绍
在3画廊·大教堂  分主题:切合总主题的“蜕变”
在3画廊·一号库  分主题:美好乌托邦
在3画廊·三层月亮  分主题:这里贡献愉悦的生活
塑料三厂职工食堂  分主题:互联时代的图示
塑料三厂印刷厂  分主题:林子大了
太和艺术空间  分主题:语境提供者
马奈草地美术馆  分主题:经典是如此让人迷恋


展期:2016年8月27日—10月15日

地点:

塑料三厂文化创意园丨北京市朝阳区南皋路129号

太和艺术空间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B10

马奈草地美术馆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6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