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卓获第41届木村伊兵卫写真奖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795   最后更新:2016/03/29 19:00:56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6-03-29 19:00:56

来源:artforum


曲丰国左上:《四季》, 2015布面油画,120 x 120 cm;右上四季》, 2015布面油画,120 x 120 cm;左下四季》,2015,布面油画, 120 x 120 cm;右下四季》,2015,布面油画, 120 x 120 cm.


曲丰国,1967年出生于辽宁,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他的绘画饱含了绚烂的色彩和多层级的颜料重叠以独特而摒弃画笔的创作方式展现个人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触1990年代初开始他的作品在国际众多艺术机构广泛展出同时他亦是上海抽象画坛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近期曲丰国个展弥生正在东画廊展出展览将持续至430

回想八十年代的上海很多艺术家都是在学院里当时大家面对的现实与北京的艺术家所面对的不同北京那种生存的反应比较强烈而学院有一个墙围在那儿在上海大家可以去图书馆记得当年我在图书馆的时候永远能看到同一个人就是李山他永远坐在那儿翻书有时候我跟他交流几句李山也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是我的老师他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兴趣很大很关注整个世界到底变化到什么程度学院里面有一点好处就是信息资讯比较发达那时候意大利策展人阿其列·伯尼托·奥利瓦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作超前卫那种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的确很打动人因为很本能年轻艺术家们也模仿

我在学院里一直浸淫在创作和学习艺术史的环境中其他艺术家也是一样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上海艺术家在那个阶段的作品都是回避了现实题材的我对我自己满意的一点就是我完全凭借个人的乐趣和兴趣来做作品一开始的时候我的绘画创作还是挺本能的创作基本上都属于直接进入个人形式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大量用形象来创造画面我的一部分绘画里也有中国和西方形象的混杂比如说上帝啊孔子啊扑克牌啊都交织在一起实际上那是对文化接收的一种错觉也是年轻的一种激情当然我觉得抽象和有形象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好的绘画好的艺术是不分抽象和不抽象的但是好的作品和不好的作品其实是有区分的我对艺术不太愿意用归类的方法来分析艺术创作本身的感觉思维以及行动方法才是有意义的

1993年开始我画了一批炭粉材料绘画我一直很喜欢粉质的材料我觉得它本身看上去很古典这种媒介也很不容易确定而且很容易被改变当时我在考虑了一个很本能的绘画方式就是痕迹我希望纪录我个人的所有思想但是在那阶段的创作中我把所有的技艺技巧包括对社会的认知都放弃掉因为那个时期当个人和社会都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时候我只想用一些痕迹来记录自己生命的印记所以做了这样一些尝试那个时候我所有的乐趣还是在绘画的过程里没有艺术市场也没人来看你的作品但是你就自己感觉很开心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的碳粉作品常被误认为是水墨画这引起了我的警惕因为我认为太东方的那种情趣太山水太书法就会坠入另一个陷阱我对这种情况是有反感的因为我觉得那不是我要完成的我想完成的不是一个集体性的演练而是一个很个人化的印记的东西。2003我的工作室搬到M50之后我的创作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次在东画廊的展览展出的作品是我2015年创作的抽象绘画,11件作品都出自四季系列而这个系列开始于2005每年我的创作都会有一点小变化相比之前这系列的创作此次展出的绘画背景里穿插了更多的弯曲线条去调和画面的硬朗和水平的感觉对于季节的变化可能每个人的感受都差不多但是人对时间变化的敏感度反映到色彩表达的过程里却是很丰富很有意思的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很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偶然性具体来说我创作的每一张画面都不一样我使用的每一管颜料手工控制吸管挤出颜料的力道速度也都不同这样的变化会滑出一个特别不同的颜色我不使用画笔直接把颜料一条一条地挤在布上挤完以后再用尺刮掉然后在画布上重新挤上颜料再刮掉再重复这种劳作让我感到很幸福这样完成一幅作品大概要画六到七遍这对时间的需求量很大而创作本身就是时间流逝的过程这样的绘画过程每一次都能给我带来惊奇我就很期待刮出来的结果那种感觉就像人活在每一刻时间中的偶然有一份命运的变化或者期待这种乐趣让我觉得绘画里面可以一直有这个反复的期待

我个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概念带有恐慌或者不安而关于色彩我喜欢那种绚烂的视觉感受我觉得绚烂之中有一种悲剧性其实所有人都一样在生命过程里一直是不太容易去察觉或者说真正去关注生命流失的东西当你看着一个很漂亮很美的东西的时候一个人会幸福但实际上它表达的悲剧性是藏在后边的

— 文/ 采访/王懿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