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谈“好博”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266   最后更新:2016/01/23 16:35:55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6-01-23 16:35:55

来源:artforum


杨沛铿,《家乐城鲤鱼喷水池》,2016陶瓷黄水晶.



对于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而言展览主题中事关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的暗指无疑引人瞩目相比OCT当代艺术中心以往晦涩以学术为纲的展览亦清新许多然而缺乏细致的田野调查构成了它的短板轻而易举的惯习仍然显著的束缚着它——比如艺术世界中的精英主义虽然其注重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公共知识分子所构成的话语网络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到艺术家对于互动的渴望在郑波的为伊唱》(2013)观众被怂恿着在展厅里喊叫跟随录像一起唱歌艺术家希望参与者暂时打开自我以这样袒露的方式介入到他者的记忆中然而问题在于策展人和艺术家是否做到了同等程度的自我剖析

从某种程度上,“/她从海上来的态度过度依赖于全球化的舶来经验例如11号案例塔林辛基》(2016),其与本次展览主题仅呈现微弱的关联却在不大的展厅里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而更多有趣的植根于本土记忆的作品却在此缺席了李燎的退到世界之窗》(2012)也许最真诚且最具田野气质其反向回溯了一代移民的集体记忆对观者的触动远远超过汇编式的作品这至少表明了一点即艺术家仅仅用触手可及的原料和行为就能够创造出动人的作品毕竟这是一个处于珠三角为了珠三角的展览为什么需要塔林港和赫尔基辛来做注脚呢是由于我们尚未产生足够诚挚的作品还是由于我们对西方话语的过度依赖以及对于后殖民的念念不忘

在一些呈现中西方视角始终未加处理的横亘在材料和观众之间诸如几部城市宣传片以及放置在角落中的书籍正如策展人所希望的那样——赋予展览外来者的视角以之观察并回溯书写变动时代中的漂泊不定——本应当沉降到外来者的角度来进行观照遗憾的是博物志的兴趣最终于据了上风无论如何这仍然可以称之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叙述这个区域地缘文化所形成的自我意识从这一刻起新一代的策展人对田野产生了兴趣和探索这将使他她们从经院中获得真正的解放

— 文/ Tony Zhou

OCT当代艺术中心 | 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深圳市华侨城恩平路
2016.01.16–2016.02.2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