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岛新年再出发!island6 2016 sneek peek!
发起人:liu.dao  回复数:0   浏览数:1775   最后更新:2016/01/11 16:06:42 by liu.dao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6-01-11 16:06:42

来源:artforum


陈翊朗,“也许是魔鬼展览现场,2015-2016.



“(恐慌这只妖怪取代了我成为我日常行事的主机……没有了它仿佛整个人都不知该如何运作。”从陈翊朗的自叙中似乎让人觉得恐慌是他生活中的一根保险丝通过以这种不安为阈限来主导生活中的种种虽然他说恐慌变为自己达成目标的阻力然而作为观众却觉得这其实是艺术家控制自己的工具也就是他自己提到的心魔”。看似惶惶不可终日实质是这位艺术家所进行自我救赎的探索

陈翊朗在也许是魔鬼利用水墨在空间的墙面上做画并在展出时有意将现场的灯光调至昏暗着力在布置上唤起观众对寺庙的联想其图式有着介于日本传统的鸟兽戏画与当代漫画之间的某种风格特征艺术家将自己的心魔具象化为大量扭曲的面孔和悬浮的眼珠子如同暗夜中漂浮的鬼魅令人不寒而栗据艺术家自己透露来广州办展览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也是第一次在墙面上作画他要一边在恐惧中体验陌生的人和环境一边强迫自己用不熟悉的材料创作

从展览的形式看以庙宇为载体表达了艺术家与心魔的对话这似乎是在祭奠他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可理喻的瑟瑟发抖——“我会在工作时恐慌失业时恐慌旅游前恐慌阅读时恐慌睡觉前恐慌”——然而在这场展览中真正让笔者感兴趣的是展览的概念创造一座祭祀魔鬼的寺庙这里的魔鬼就是艺术家的心魔这种仪式感十足的策划更像是即使战胜不了也要用一座庙宇来安抚这无处安放的恐惧”。陈翊朗认为他对恐惧的这种敏感与他十岁时前额畸形血管爆裂且几乎丧命的经验有关那次的手术在前额和头发交界处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痕这样的生死经验既在艺术家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恐惧更由于这种萦绕不散的压力驱动艺术家不断通过作品来完成一次次的自我救赎就像策展人翁子健所说胆小和对恐惧的敏感是两回事陈翊朗并没有躲起来逃避它反而使得这样的心理障碍成为自己创作的抒发口既然不知何处安放那就让它一直在场

— 文/ 林瑞湘

观察社 | OBSERVATION SOCIETY
广州市海珠区穗花新村一巷8
2015.12.19–2016.01.31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