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停止一切与土耳其文化活动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952   最后更新:2015/12/01 19:42:30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5-12-01 19:42:30

来源:artforum


李明维,《鱼雁计划》,1998/2014木质小房间信封. 展览现场东京森美术馆. 摄影:Yoshitsugu Fuminari.



1. “从观看到参与李明维与他的关系”,森美术馆东京,2014920-201514
李明维在森美术馆的回顾展涵盖了艺术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15件作品展览开幕的时候很多作品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在随后的日子里伴随着观众的互动作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肌理虽然艺术家这些精巧设计的结构媒介和规则已经让人佩服但是真正动人的是它们所容纳和传递的每个过客”(观众温度”。明维的作品创造的不是一个观看的空间而是一个沉浸的空间适合人与作品之间的一对一的面对而这种特质在那些往往流于庆典般欢乐的所谓关系美学的陈词滥调中显得特别宝贵

2. 柴静:《穹顶之下》,20152
20152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在电影中她以苹果产品发布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分析了中国空气污染的现状和原因柴静对于空气问题如圣母一般的传道在24小时内感动了上亿的中国人并一度引起政府的恐慌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知识界对其方式的质疑比如她把美国式的页层岩油气开发作为唯一的解决方式然后要求放开国家垄断的石油工业让民营企业进入竞争柴静的纪录片用市场加民主的方式调动了中国的民粹主义看似民主其实却是在呼喊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随着讨论深入中国人也看到了中产阶级最焦虑的环境问题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态中的复杂性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中产阶级的肺对无产阶级的胃”,即掌握媒体和网络话语权的中产阶级丝毫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却要求城市拆迁工厂农村改变耕作方式

3. “陈箴不用去纽约巴黎生活同样国际化”,外滩美术馆上海,2015530-107
陈箴在去世前的最后10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巴黎之间上海是艺术家的文化根基而巴黎则是他言说的地方作为冷战结束后面对全球化的第一代海外华人艺术家跨文化和当代议题一直是陈箴的关注所在但是这些言说的上下文往往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展开当陈箴2000年去世的时候中国已经无法挽回地成为直接全球化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作品似乎一直鲜有机会在中国展出今天在上海这个激发了这些作品产生的地方当我们试图重构陈箴的主要创作轨迹时可以清晰看到艺术家对周遭环境变化所持有的独特观点对比上海成为全新国际城市过程中所产生的系列变化我们不得不惊诧于艺术家的特殊敏感

4. “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华国家想象”,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201536-517
作为香港Para Site搬到新空间以后的第一个展览,“土尾世界的英文标题百年耻辱戏仿了富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中国近代史描述中的民族主义话语但是其内容呈现的却是华人艺术家对于政治抗议社会介入这些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展览囊括了中国香港台湾以及不同地方艺术家的表述从而成功地彻底解构了弥漫在当代华人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或政治运动中所隐含的各种单一的新旧民族主义叙事结合香港那场消失得毫无痕迹的雨伞运动这个展览或许是对知识分子抗命精神及其局限的一次最深刻反思

5. 伊万·格鲁巴诺夫(Ivan Grubanov),“联合死亡国”,56届威尼斯双年展塞尔维亚馆,201559-1122
作为一个缅怀历史的方案伊万·格鲁巴诺夫在展厅中记录了所有在20世纪消失的的国家然后用他们带有国旗颜色的彩布在地面上擦出斑驳的痕迹一切犹如战场或者争斗结束后的遗迹
权力更迭的最极端形式无非就是国家消亡国家消亡了这个国家的人和声音去了什么地方呢除了人们常读到的肃穆悲怆这件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各色国家馆及其历史的上下文关系中似乎更有一层质疑双年展国家主义叙事的尖锐指涉国家的艺术是何以被呈现和被代表的呢消失的国家的艺术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6. 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个展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201563-1011
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这个展览确实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作为极少主义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艾格尼丝不停地在画着由横竖线组合的格子或者为这些格子填上颜色长久以来她的作品给人的印象就是关于空间结构媒介但是当你置身于展厅中时你仿佛能看到艺术家长时间的劳作延续与停顿呼吸喜悦欢乐或者有时也有漠然特别是当所有这些被放在一个一生的时间维度里时它给人带来的感动和震撼的强度就进一步增大这是些可以安慰灵魂的作品但是的确需要用一辈子来展开

侯孝贤,《聂隐娘剧照,2015,35mm胶片彩色及黑白有声时长105分钟.



7. 侯孝贤,《聂隐娘》,20158
聂隐娘这部电影从唐代一个不足千字的唐代传奇小说改编成一部百余分钟的电影本身就是传奇作品呈现的晚唐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期间人性的纠结在中国民族主义和传统主义的叙述中汉唐历来是最辉煌的时代令人向往但是很少有人像侯孝贤那样真的试图去营造出一个唐代的氛围他镜头下的唐代虽然血猩神秘但是却更富有诗意空镜头扫过田野山川和柳树阳光洒在庭院里的苔藓我们听到风的声音仿佛都带有王维的腔调

8. “刘韡白银”,白立方空间香港,2015917-20151024
白银是在香港白立方空间刘韡的个展展览中的作品还是延续了其早期作品中对于书本廉价金属和废旧材料的使用但是精神气质却由原来的扩张形态转向简洁有力而能达到这种气质是因为艺术家开始有意使用工业切割的精密来营造纪念碑似的厚重感在此美学指引下整个展厅仿佛都笼罩在没有光泽的灰色之中每个物体都仿佛无言的宇宙中隐藏的黑洞而游走其中则有被吸走乃至碾碎的不安全感这个展览显示了中国艺术家那种特别的空间修辞技巧而这似乎是在和长久以来具象的象征主义和社会学的传统告别

9. “小桥东面耿建翌个展”,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5919-111
这是耿建翌的一个小个展。20年前一个算命师傅给他算命把结果写在几张旧稿纸上时过境迁稿纸找不到了他自己也只记得里面提到的小桥东面”。他把这个小桥东面对应到自己儿时学画的教室并作为自己追溯人生的起点也作为这个展览的开始展厅里布满了模棱两可的物证”,而整体空间看似一个迷宫其实观众随时都可以选择进入或者离开这个展览打动我的是整个展览笼罩在佛教所说的无常情绪中但是却非常克制有度仿佛一部无声的精神自传

奥巴马总统在APEC峰会的TPP会谈上,201011. 摄影:Charles Dharapak/AP通讯社.


10. 2015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201510
作为肇始于几个中小国家的贸易协定因为美国的加入而一下显得重要起来而协议所有的谈判又是不透明的我们能知道的就是贸易和政治制度被捆绑在一起不符合政治要求的国家会被拒之门外贸易和关税的优惠也就不存在这个简称TPP的东西非常大地挑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神经和自信它被看做是一个为拒绝中国而量身定做的全球化贸易协定用贸易来消解政治壁垒达成政治共识固然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是这个过程中消解的不同政治文化叙述却不再让人产生天下大同的虚伪幸福感。TPP的讨论让人们想起了15年前WTO的讨论当时中国知识界几乎是一边倒地拥护WTO,把全球化看做是能拯救中国的良药而现在则是焦虑怀疑和不确定

皮力是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高级策展人他的新书从行动到观念晚期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转型201511月由台湾典藏艺术家庭出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