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5年9月6日 周日 16:00
展期:2015年9月8日至10月15日,周二至周日 11:00~18:00
没顶画廊|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7号楼4楼
没顶画廊将于今年9月展出艺术家周子曦的最新个展《春游小岗》。
周子曦(1970年生于江西,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文学转向于绘画,从早期九十年代的《网格风景》、《通天塔》到2005年的《幸福生活》系列,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越来越多元化。
在2008年的展览《中国1946~1949》中,大量的历史符号在怪诞的绘画语言下呈现出复杂的隐喻特征,如《解放区的天》、《城市巷战》中历史与现实的荒诞重叠,以及“影像系列”、“老照片系列”对老电影和老照片中“共产主义”影像语言的重新塑造,那种“阴暗丑陋”又“宏大悲壮”的美学范式令人印象深刻。
在周子曦看来,历史与现实并非前与后的关系,也并非是一堆破碎的链接,而是在某种情境下荒诞的共存。周子曦对这种“魔幻时刻”的敏感,来源于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反思。而此次带来的《春游小岗》,则是通过对小岗石窟的风景摹写,让过去和当下进入虚构和真实的暧昧中,风化成小岗石窟的荒凉地貌。
没顶画廊此次推出的周子曦《春游小岗》的画展,就是试图重新去认识艺术在对时间的梳理下所呈现的政治图景,正是这种被虚构出来的政治图景将会加重我们回首的重量。
关于小岗山:
小岗山,位于中原腹地某省,隶属云霄山脉分支,交通不便,荒山寂寂;人迹罕至,乱林深深。临山有江河缓缓流过,人称清水河,又名清江河。
小岗山下清江水,惟因荒僻,常年湮没,莫为人知。八十年代末,因农人误入野径,偶然发现山中隐藏着大量石刻造像,由此,小岗石窟才初为人知。此后,历经各界政府保护开发,尤其是在现任政府领导的大力关心和宣传之下,小岗石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逐渐成为中原腹地一处重要的旅游胜地。
小岗石窟,具体开凿年代不详,南北走向,依山绵延数公里,下临清水河,风平浪静之时,河面如镜,倒影着石窟雕塑的映像,蔚为壮观。密集的窟龛沿陡峭山壁开凿,窟龛内外的造像石刻计有千余座,其形态各异,或坐或卧、或立或跪、或俯或仰,不一而足;其神情千变万化,喜怒哀乐,忿恨悲愁,尽显人间情态;创作形式上囊括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壁画等各种样式;其意态形制,迥异于我国已发现的所有石窟群。小岗石窟奇特的艺术风格,虽经研究人员多帆查证,其渊源目前仍不可考。正因其瑰异的形制,丰富的造型,使小岗石窟闻名遐迩,为中华石窟造像艺术再添异彩,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处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
来源:Hi艺术 作者:朱凡
一场虚实之间的春游 没顶画廊周子曦“春游小岗”
9月6日,没顶画廊展出周子曦个展“春游小岗”,展览从一篇地方志中展开,展出多件绘画作品。
没顶画廊展出周子曦个展“春游小岗”
没顶画廊“春游小岗”现场
小岗山介绍
《春游》 200×300cm 布面油画 2014
《春水岸边》80×100cm 布面油画 2014、《小岗山上的树》80×100cm 布面油画 2015
《小岗石窟015》120×160cm 布面油画 2014
《小岗石窟014》120×160cm 布面油画 2014
而周子曦对于历史的关注,也指向并非是一种被遗忘的记忆,或是在信息量冲击稀释甚至年轻人不甚熟知的当下,在他看来,历史与现实更像是在某种情境下的荒诞共存。他恰恰通过虚构了依托在现实风景中的石窟,以真实和虚假与历史和现实相对,而其中对于共产主义式美学的兴趣,又带有那一辈人的历史记忆。
没顶画廊“春游小岗”现场
来源:东方艺展网
【现场视频】《春游小岗》周子曦个展
| |
|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
在2008年的展览《中国1946~1949》中,大量的历史符号在怪诞的绘画语言下呈现出复杂的隐喻特征,如《解放区的天》、《城市巷战》中历史与现实的荒诞重叠,以及“影像系列”、“老照片系列”对老电影和老照片中“共产主义”影像语言的重新塑造,那种“阴暗丑陋”又“宏大悲壮”的美学范式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
在周子曦看来,历史与现实并非前与后的关系,也并非是一堆破碎的链接,而是在某种情境下荒诞的共存。周子曦对这种“魔幻时刻”的敏感,来源于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反思。而此次带来的《春游小岗》,则是通过对小岗石窟的风景摹写,让过去和当下进入虚构和真实的暧昧中,风化成小岗石窟的荒凉地貌。
没顶画廊此次推出的周子曦《春游小岗》的画展,就是试图重新去认识艺术在对时间的梳理下所呈现的政治图景,正是这种被虚构出来的政治图景将会加重我们回首的重量。
图片说明: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