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佩斯北京
意大利时间5月21日下午,中国艺术家李松松在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MAMbo)的个展顺利开幕,并举行了艺术家座谈会。
李松松博洛尼亚个展开幕现场
李松松博洛尼亚个展开幕现场
李松松博洛尼亚个展开幕座谈会
李松松博洛尼亚个展开幕座谈会
此次李松松在该美术馆的个展将包含艺术家自2001年至今的三十余幅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数幅重要藏家的私人藏品,如德国著名藏家戈茨(Sammlung Goetz)、瑞士著名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等。
Li Songsong, The End, oil on canvas, 2004
德国慕尼黑戈茨博物馆(Sammlung Goetz)馆藏
Li Songsong, The Happiness of Long Sleep, oil on canvas, 2006
李松松的作品多以老照片为基础,用独特的笔触和色块树立起鲜明的绘画风格,并通过视觉的重新呈现带领观者以另外一种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
李松松博洛尼亚个展开幕现场
李松松博洛尼亚个展开幕Party
意大利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正在展出李松松的个展。
作为艺术大师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的故乡,博洛尼亚一直以来都是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名城。位于城中的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已有90年的历史,并于2007年重新开放新馆,至今已展出过大量重要艺术家的作品。
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正在展出李松松的个展
此次个展将持续展出至8月30日,并继续巡展至德国巴登-巴登美术馆。
佩斯艺术家档案
李松松:守候良久(节选)
文 / 杨紫
有人说,李松松饱含政治意味的绘画能鲜明地表明其政治态度,这有失偏颇。李松松之所以画它们,是想再一次仔细地观看那些公共图像,直到其中暗含的深长意味都显露出来。
他的许多画作取材于政府背景的宣传渠道所发布的图像。但凡经历过政治环境和价值体系巨变的人们,总会嗅出其中的暧昧滋味。
Craving and Flaws, oil on canvas, 2011
以《红色高棉》的选材为例,人们很难把当时拍摄者塑造的柬埔寨士兵的正面形象与他们实际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在这个案例中,图像提供的“事实”与事件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历史被媒体篡改了。而在新闻传播的媒介中,图片比文字更能煽动情绪,凝聚起难以撼动的意识形态,被能量巨大的权力机制加以利用。在政治宣传过程中,图片散发出一种催眠般的魔力,让人们放弃对事件的理性立场,被图像释放出的情感所左右。
李松松作品中也出现过看似与政治无关的图像,例如大熊猫照片、功夫片的电影截图、救生指导图等。同样,这些人尽皆知的图像之功能也更偏向于撩拨情绪,而非增进认识。
In the Storm, oil on canvas, 2014
李松松试图用手术刀般的冷静思考解构这一现象。在2003年之后,他开始不再绘画完整的画面,把大众传媒中屡屡出现的图像绘制在不同色彩基调的色块上。
这样,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所面对的并不是一个用来传达信息的意蕴整体,而是一个抽象的局部。源图像所承载的宣传和规训本能仿佛被厚实的保护层包裹起来,不再引诱人们为之所动。
从理论上说,经过多年美术训练的艺术家比一般人更能对图像的“催眠”免疫:在一个早餐时段阅读报纸的上班族眼里,新闻插图为他提供了“真相”;而在绘画者眼里,插图不过是一些被巧妙安排的点、线、面等元素之组合而已。换句话说,在这样一个充满图像复制的时代,对画家来说,绘画语言比绘画内容更为重要。
Taoyuan Airport, oil on aluminum panel, 2008
李松松对这一观点(此观点并非新颖,但在实践中,对绘画语言可能性的探索几乎从未停止过)十分苟同——在笔法和材料的使用上,他费尽心思。画面中颜料厚实丰满,凑近观看时宛若浮雕;他的笔触断断续续,绝少表现为肯定的直线,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在泥泞中纠结而踽踽的行者脚印。
同时,他笔下那些面目模糊的脸庞仿佛在说明,他只想保留源图像的大致样貌,而并不试图精确地再现什么。
事实上,在西方绘画历史的衍进过程中,绘画的题材长期被绘画赞助人的需求所规定,画家所能支配的,不过是画笔、颜料和画布——他们仅有权力在笔法控制、颜料使用、形体结构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于是,艺术家的责任范围赋予他的自主性与既定题材对他的束缚便表现为一场旷日已久的斗争——时而表面平静、时而关系微妙、时而剑拔弩张。
作为一个长期在油画领域进行实践的艺术家,李松松继承了古典绘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意识,视图像的个人化改造为自己可着重深入的领域。
Couple, oil on canvas, 2011
Flying, oil on canvas, 2005
李松松的作品2013年在佩斯伦敦展出
来源:artnet
李松松意大利首个个展,以图像重绘 “历史唯物主义"
李松松,《大姑娘》,铝板油画,280 x 250 cm,2013,图片:Museum of Modern Art of Bologna
2015 年 5 月 21 日,李松松名为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的个展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of Bologna)开幕,为艺术家在意大利境内的首个个展。
展览现场,致谢:佩斯北京
此次个展展出了艺术家自 2004 年至今的 27 幅大型绘画作品,全部放置于该博物馆以层高而闻名的 “烟囱大厅"(Sala delle Ciminiere)内,方便观众以最舒适的角度和距离欣赏作品。
李松松,《香格里拉》,布面油画,200 x 170 cm,2012,图片:Museum of Modern Art of Bologna
“历史唯物主义" 围绕艺术家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展开,分为 “童年教育"(childhood education)、“历史路径"(historical passages)、“失忆"(amnesia)、“当代视角"(contemporary vision )、“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 “思想渊源"(ideological roots)6 个部分,通过对经典影像的视觉重现带领观者以另一种视角来审视历史事件。
李松松,《鲁迅死了》,布面油画,120 x 120 cm,2012,图片:Museum of Modern Art of Bologna
据艺术家的代理画廊佩斯北京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来自多位重要收藏家的私人收藏,其中包括格茨收藏馆(Sammlung Goetz)及乌利 · 希克(Uli Sigg)的私人收藏。
李松松,《亲密》,铝板油画,180 x 150 cm,2010,图片:Museum of Modern Art of Bologna
“历史唯物主义" 由博洛尼亚现代艺术博物馆与巴登 - 巴登国家艺术馆(Staatliche Kunsthalle Baden-Baden)共同主办,而在博洛尼亚的展出结束之后,巴登 - 巴登国家艺术馆的策展人亨德里克 · 本格(Hendrik Bündge)将对展览进行重新梳理,于 2015 年 10 月 31 日至 2016 年 2 月 7 日巡回至德国展出。
李松松,《戏演完了》,布面油画,240 x 540 cm,2004,戈茨博物馆(Sammlung Goetz)馆藏,图片:艺术家本人及佩斯画廊
李松松于 1973 年出生于北京,1996 年自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目前生活及工作于北京。自 2001 年起,他的作品开始频繁亮相于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其个展及群展地点包括中国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美术馆、格罗宁根艺术博物馆(Groninger Museum)、卑尔根美术馆(Bergen Art Museum)、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ern)等。
展览信息: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
展期:2015 年 5 月 22 日至 2015 年 8 月 30 日
地点: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 of Bologna),Via Don Minzoni 14 40121 Bologna
文:徐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