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振华:今年“光映现场”讨论的主题是“与革命说再见”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3   浏览数:2253   最后更新:2015/03/17 18:39:57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5-03-14 22:36:1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继在M+视觉文化博物馆“充气”展上的“烤猪”(作品《珠玉满堂》)后,曹斐今日又在香港的天际线上演游戏“吃豆人”,用曹斐的话来说,“我希望能引起香港人的话题性或是一种公共的集体记忆。香港人除了看金融、看手机之外,本身就喜欢打游戏。”

曹斐为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设计的ICC公共艺术项目以怀旧游戏为主题,图为设计效果图

今天傍晚6:30,作为第三届巴塞尔艺术展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曹斐新作亮相环球贸易广场(ICC)外墙,此次曹斐为ICC公共艺术项目设计了怀旧游戏为主题的灯光装置作品,希望以此唤起“喜欢打游戏”的香港人的集体记忆。除此之外,曹斐2007年的录像作品《怒江计划》入围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艺聚空间”(Encounters)板块,期间她还会与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Hans-Ulrich Obrist进行对谈。


自去年在纽约Lombard Freid画廊展出影像新作《La Town》之后,曹斐今年的参展计划和工作安排似乎更加紧张忙碌。而刚公布不久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中,曹斐也作为最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入围主题馆。《艺术新闻/中文版》第一时间采访了她,探寻曹斐近年创作中的转变与坚持。

艺术家曹斐


Q:可否介绍一下你这次将在ICC外墙做的公共艺术项目《乐旧·图新》(Same Old, Brand New)?

A: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这个项目去年年底找到我。2014年这个项目是德国的声音艺术家Carsten Nicolai(Alva Noto)参加的。由于他是一个灯光及噪音艺术家,所以很多时候会有那种大面积的抽象的灯光,效果很不错。这一类公共项目,上一次我在香港做的是M+“充气”展上的“烤猪”形象。做公共项目面对的是大众而不是艺术观众,我当时也是第一次做。这一次是利用灯光来创作,创作媒介又不一样。


Q:为什么这次选择游戏作为主题?

A虽然我不是游戏狂,但是我是在“8 Bit”(8位像素)《吃豆人》(Pac-Man)这种单机游戏的年代中长大的,有这个文化印记。而且这类游戏的声音本身也很单调,就是“嗒嗒-嗒-嗒”这样的。我在构思时就想:在这样一个天际线而且是地标性的建筑上应该做什么?我希望能引起香港人的话题性或是一种公共的集体记忆。香港人除了看金融、看手机之外,本身就喜欢打游戏。



电子游戏《吃豆人》(Pac-Man),视频来源:YouTube


Q:这个项目具体会怎么呈现?

A其实它就是动画,5分钟的,大楼3面都有屏幕,会有五六款游戏,比如《赛车》、《俄罗斯方块》等等。因为ICC大楼的这个屏幕又长又窄,所以很难利用。如果做纯几何图形的东西,我可能不太感兴趣。而且这个屏幕只能显示黑、白、灰,而且它是LED灯,图像会失真。另外很多观众会在维多利亚港的另一侧远观这个屏幕,所以最后我选择了做游戏并且把《吃豆人》放大,变得很符号化。


Q:你的很多作品,比如《人民城寨》(RMB City)都与虚拟现实、游戏及大众参与有关。

A我对某类型的游戏感兴趣,再往远一点说是对亚文化、流行文化感兴趣。我自己做过一款游戏,但是国内展得比较少,叫《人民城寨:冲浪游戏》(RMB City: Surfing Game)。我做了一个手绘的游戏,一个僧人坐在一叶轻舟上,一个小花瓣,然后通过地上的感应器你可以去遥控它。还有一个是我在“横滨三年展”上做了一个街机的外壳,把电脑镶嵌在里面,然后是游戏平台《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上我做了《人民城寨》。所以展厅的一个角落就是那么一个街机,有电脑有鼠标的,旁边放两个圆凳,因为日本人也是很喜欢打游戏。我觉得游戏这个概念(在我的作品里)是一直存在的。


Q:你和Hans-Ulrich Obrist在这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会有一次对谈,能否介绍一下你俩的合作关系?

A他与我认识应该超过10年了。2006年,《Artforum》杂志推选新人时他就写了我,后来陆续有碰面,所以对于我的创作,相信他不陌生。我在《人民城寨》之后的作品,估计他没看过。我们大概定了一个框架,是从《人民城寨》到《霾》(Haze and Fog)再到《La Town》这三个作品之间的关系,从乌托邦到反乌托邦/敌托邦。从我2007年做的《人民城寨》一直聊到现在,也算是对这几年变化的一个回顾。



《La Town》(片段),2014 年, 41分钟56秒 ,作品由艺术家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Q:你的《怒江计划》将在此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艺聚空间”中展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么一部影片?

A这是我2006年的一个电影项目。当时我有很多纪录片素材,所以就剪成了一部小片子。我自己作为艺术家也在影片里面,所以很有意思。当时片子里的这两个男生会成为我电影中的演员,我已经有了剧本框架,就要带他们一路走,去采风,加上我的助手和我,一共四个人。这件作品中我们整个四个人的状态都很轻,就在玩啊,闹啊,很疯狂。但是一路上又看到拆迁,驴驮着水泥⋯⋯那种现实的沉重和放浪的“轻”之间有一种冲突,其中一个男孩就拿着相机对着我问“你现在想死在这里吗?”我那时头上还插着刚摘的花。反正整个感觉就挺“飞”的,不是那么严谨。整个片子剪得粗粗的,但我特别喜欢这种质感。

曹斐的录像作品《怒江计划》(截屏),参加今年巴塞尔艺术展“艺聚空间单元”


Q:今年是你第三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这次将展出什么作品?

A这次主题馆会展出的是《La Town》和部分装置,用一定的展示方式展览《La Town》的布景。总策展人Okwui Enwezor去年9月来过北京,当时我的片子还没剪完,比较粗糙。他一下飞机就第一时间来到我的工作室。过了一周他写信来说,“我想要这件作品。”《La Town》这件作品中的人造景观表现的是完全毁灭之后的残酷世界和末日后的感觉。他看完整部片子后,认为氛围很浓重,能感觉到《La Town》和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全世界的未来”(All the World's Future)之间的某种吻合。

2003年我第一次参加的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侯瀚如老师策划的“广东快车”,当时的参展作品是《三元里》。2007年我参展的是他在中国馆策划的“日常奇迹”。所以侯老师说我这次是“修成正果”。撰文/刘一

[沙发:1楼] guest 2015-03-14 22:25:43

来源:这个店The Shop

 

《乐旧,图新(SAME OLD, BRAND NEW)》

这个大型灯光影像公共项目,它将作为一个活动影像纪念碑式的作品,寄望能在公众视野中发酵出别样的意义与回响。


灵感参考自电子游戏,曹斐的《乐旧图新》是特别为香港地标环球贸易广场而创作的全新作品。自八十年代起,电子游戏是流行文化与青少年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影响香港深远也遍及全世界。通过结合来自流行电脑游戏的符号与标志的流动影像,包括食鬼及俄罗斯方块,浮动于摩天大楼的整个外墙,进一步揭示了艺术家创作的深层意义。通过这个视频装置,曹斐将集体回忆转化为当下现实中的民众狂欢。作品本身延续艺术家之前的思考,探索中国年青一代的梦想与抱负,与他们如何战胜或逃避现实的策略。曹斐以多媒体装置和视频创作为人所熟知。她的影像和装置融合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纪实的惯例,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急速不安的变化。

2015313日至17日期间,视频装置作品《乐旧图新》将每晚投影于位处九龙维港海滨的香港地标——楼高490米的环球贸易广场(ICC)外墙上。于香港多处地点包括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都可观赏《乐旧图新》,让全城观众亲身体验视觉的感受。欣赏灯光装置的最佳公众地点包括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3号及4号平台,在观赏的同时能聆听由香港声音艺术家Dickson Dee创作的音乐。音乐灵感同样来自1980年代电脑游戏,并将与曹斐的视频装置互动回应。其他推介观赏地点包括金钟添马公园及中山纪念公园。

公众也能于AppleApp StoreGoogle Store下载ICC声光耀维港智能手机应用程式,从2015313日起,在维港海边观赏视频装置同时享受实时音乐伴奏。

《乐旧图新》演出时间:

2015年年313日(星期五)至317日(星期二)

晚上630分,晚上720分,810分,9时正,950

(每晚5场,每场时长10分钟)

 

 

 

 

 

 

文字来源:

《第二人生游戏电影》(2006-07)

艺术家,香港巴塞尔博览会

图片来源:艺术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