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Ignacio Uriarte个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1   浏览数:1726   最后更新:2014/12/14 21:27:20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4-12-14 21:21:12

来源:艺术眼


展览日期:2014.12.13 至 2015.03.15

主办单位:常青画廊佩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展览地址:常青画廊、佩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策  展  人:孙原&彭禹,崔灿灿

艺  术  家:蔡东东褚秉超冯琳顾德新何迟华贸一楼华韡华黄彦胡尹萍家作坊姜波金闪康靖黎薇厉槟源李燎李永斌马玉江宋拓王硕卫秉强我们说要有空间就有了空间无人生还小组吴玉仁姚薇谢南星张明信张玥赵半狄赵赵政纯办周轶伦庄辉孙原+彭禹


“不在图像中行动”展览项目由艺术家孙原&彭禹和独立策展人崔灿灿共同策划。项目于2013年正式开始启动,经历了一年多的与艺术家的深度沟通和探讨,最终选定34位艺术家参展(包括两个艺术机构和三个艺术小组)。

展览将于2014年12月13日在中国北京最重要的三家艺术机构:常青画廊、佩斯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同时开幕和呈现,展期至2015年3月15日,为期三个月。同时,展览开幕后将举办4场公共研讨和讲座,并在2015年5月出版展览画册与相关文献图录。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在2008年之后,中国当代艺术所发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和方向,这种方式强调个体艺术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全面实践,艺术实践不再以获得图像或是制造视觉化的物品为目的,而是在自我实践中强调生活本身的特殊方式和形态。它始终围绕个体自身的特殊需求而展开,抽身于艺术史博弈和普遍的日常经验之外,这种个体的“莫名”的需求以一种非常的应对方式回应现实,在回应和发生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现对艺术的出离态度和生活的诗学。或者说,这个展览本身所呈现的并非是固化的艺术作品,而是诸多的独特个体在生活中的种种行动,它的目的并不在于如何生产艺术品,而是选择何种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发生对生活的回应。

在当代艺术系统不断体制化的今天,这个展览所针对的是艺术沦为物品被交换的知识与经验,那种因明确的、有效的、实用的艺术流通渠道应运而生的艺术生产思路。此次展览即有别于带有明确交换性质的艺术展览的运作方式,又将资本系统重新运用于对于新的艺术方向的推动。一反常规的是,此次受邀参展的34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是为迎合此次活动而创作的,它自身在现实和生活中已经发生。这三个艺术空间中所展现的只是行动遗留的证据和标本,它最为生动的部分并不是在展厅,而是在艺术家的生活和现实之中,艺术家通过行动应对了自身的需求与困惑。策展人的大量工作是对“在社会中的特殊生活实践”的挖掘、甄别与指认,它更像是对艺术的拓展。艺术家的行动更像是生活中的异端,这种异端的生活是自在的,也充满冒险的快乐。

基于这些“作品”的特殊形态,策展人在展厅中设计了一个独特的交流线索,以艺术家的第一口吻讲述那些不可记录或是无需被视觉展示的行动和经历。诚然,这样一个展览对于策展人、艺术家、艺术机构而言都是一种尝试,它既不在历史的规律之中,也不以进入未来作为标准。它将艺术重新回到个体生活的行动与发生之中,难以被明确的归纳和划分,但这些“作品”至少符合一个基本的共识:不在图像中行动。

总有一种态度无法变成形式,但它却会在行动中不断的显现,在艺术已经不能提供任何新的创造的时候,生活也许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沙发:1楼] 艺术眼artspy 2014-12-14 19:15:58












































[板凳:2楼] 艺术眼artspy 2014-12-14 19:22:56





















“顾德鑫展区”


赵半狄展区








庄辉展区


















[地板:3楼] 艺术眼artspy 2014-12-14 19:31:17






黎薇






赵赵展区






家作坊




张玥作品




王硕作品




冯琳作品














褚秉超作品


谢南星作品


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


政纯办作品
[4楼] guest 2014-12-14 23:46:02
很棒的展览,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 如果平民有这种素质,该有多欢乐
[5楼] guest 2014-12-15 15:38:11
鲁鸣君和鲍栋也在无聊地喊行动了,模仿很快的。
[6楼] guest 2014-12-16 00:06:25
赞!
[7楼] guest 2014-12-17 09:43:49
冷林敏锐的嗅觉再次展现,率领旗下若干艺术家果断插一脚进来
[8楼] guest 2014-12-17 22:52:56
尽管用“中文”做了各种翻译语调式的表述,这种类似的策展动机及方式早在西方已经司空见惯过,不客气地说每每都是昙花一现,所提出的“问题”最终不了了之。唯一可喜之处是参与此类活动的艺术家均属于年轻人,他们经过一系列尝试之后得到的往往是重新回归艺术进程中那些近在咫尺并能触手可及的原始冲动上,一如既往地潜心创作,他们发现革命仍是在革命的进行式中被展开的,而非在这些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思想碰头会中获得。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以另类精英为先导操纵文化趋势的人纷纷下足了不少的功夫,在权衡了当代中国艺术发展中各种制控话语的利弊之后,寻找新的闪光点,无疑也是一种颇待关注的流行趋势。不过我怀疑本就存在于他们当中那种普遍的世俗基因通过一次次的娇柔作态反而暴露出某种先天不足来,从而让艺术家们受到无辜的连累!突然想到“本份”这个老旧的词汇,我以为用在一些策展人身上不失为一种善意的提醒,把先锋舞台多留给艺术家吧,他们有着无尽的创造力。要说“图像”的话,别再本末倒置地乱提出问题了。中国的当代艺术,相反地正处在图像进行式的最激烈当口,这段路不仅没有走完,还有很长,从早期的85到现在的年轻艺术家,不要对他们(包括你们自己)多少年的努力视而不见,不要对艺术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失去敬畏,不要抓住商业流行的诟病反过来去抹杀自身及他者的追求。如果你想学术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个案,认认真真搞出一个像样的学术展出来,哪怕是几张文稿,实实在在!无论何种借口,即使是学术的名义、实验的名义,所有无谓的权益之计都应适可而止。
[9楼] guest 2014-12-21 19:10:17
失望!
[10楼] guest 2014-12-22 12:37:13
很多图像嘛 很多物质嘛
[11楼] guest 2014-12-22 13:52:27
崔灿灿找来一群喽罗为自己圆艺术家梦。
[12楼] guest 2014-12-22 15:14:19
引用guest的发言:
崔灿灿找来一群喽罗为自己圆艺术家梦。
你恨崔灿灿,看得出,为什么?

[13楼] guest 2014-12-22 16:37:08
中国艺术家应多读书,以后免得依赖一些假文人来胡搞。
[14楼] guest 2014-12-22 17:05:53
孙源让何耻这些人泡酸菜了。苍新呐去把所以视频砸了,在来一次摔蛋糕或踩脸的劲。
[15楼] guest 2014-12-23 01:48:09
真正的不在图像中行动是二楼的5+1=6
[16楼] guest 2014-12-23 15:48:20
黑桥屌丝集体亮相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