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不在图像中行动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16   浏览数:3514   最后更新:2014/12/23 15:48:20 by guest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4-12-14 19:09:30

来源:artforum


赵仁辉, 《Changi, Singapore》, 1970年代,彩色摄影,47 1/2 x 33".


YERBA BUENA CENTER FOR THE ARTS
701 Mission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03
2014.10.24–2015.01.25


风景实像幻像或心像?”(Landscape: the virtual, the actual, the possible?)——这场雄心勃勃的联展由Yerba Buena艺术中心(YBCA)、卡迪斯特艺术基金会(Kadist Art Foundation)和广东时代美术馆联合策划完成在当下重要的文化理论中,“人类世所标示的新型全球化时代拥有着全新的人类自然关系和对自然本身颠覆性的理解然而本次展览的几位策展人却有意模糊着人们当前的认知这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作品并非只是已变革世界留下的痕迹,“人类世的概念在此成为假设它将观者引向探索性的思考

展览一方面从艺术史所提供的参照出发如艺术家Elina Brotherus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Robert Zhao Renhui在过去十年里创作的巨幅摄影作品——画面里的人体被置于荒芜神秘的地貌之中而其他一些作品则试图透过现代数字技术重新审视景观空间,Toby Ziegler的作品四分之五》(The Fifth Quarter, 2005)——一幅看起来被压扁且像素化的建筑画以及Vidya Gastaldon的圆锥行毛线雕塑漂浮的山》(Floating Mountain, 2006)——它自天花板旋转而下有如一座抽象的三维立体山

展览最特别的部分是一系列观念性的表演录像作品Anthony McCall火焰风景》(Landscape for Fire,1972)——表演者经过一连串测绘和标记最终将田野上的物料点燃Paul Kos的作品融冰之声》(The Sound of Ice Melting,1970)中数只麦克风对准融化中的冰块将这一过程所出的声音扩大于美术馆空间内或许在最初的几秒观者还会觉得滑稽但很快便被它引入哀怜在这思考之上我们重新注视那被时间侵蚀的碎岩聆听那曾被听觉忽略的细语脚下所踏的人造边际竟也在文化和自然之间为我们铺设出了新的路径

— 文/ Monica Westin /钟若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