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那特画廊
展期: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1月30日
地点:那特画廊,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天府软件园C1区西楼
学术支持:鲁明军
参展艺术家:
葛彦、龚剑、吉磊、廖国核、林科、陆平原、王思顺、余极、张钊瀛
开幕酒会:12月20日(星期六),15:30-18:00
学术对话
主题:智识、无聊与能量:绘画在当代
对话:龚剑、吉磊、王思顺
主持:鲁明军
时间:2014年12月20日14:00—15:30
地点:那特画廊
作为2014年度最后一个展览,那特画廊邀请著名策展人鲁明军担任学术主持。此次展览,由艺术家葛彦、龚剑、吉磊、廖国核、林科、陆平原、王思顺、余极、张钊瀛参展,作品涉及绘画、影像等类型。
展览题解
撰文:鲁明军
这不是一个无聊的展览,而是一个关于“无聊”的展览。
上世纪初,鲁迅笔下反复出现的“无聊”预示了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一百年后,斯拉沃热·齐泽克(1949— )亦认为,无聊是每一个真正行动的开始。他说:“没有无聊,就没有创造力。如果你不无聊,那说明你只是在愚蠢地享受你当前的境况。正是无聊,开辟了新的事业空间。”
无聊是一种潜能。它不画地为牢,也不贸然前行,它或许是一种机械的重复,也或许表现为一种虚无的“低级趣味”。一切高大上的智性姿态,和屌丝群氓的反动表演,在这里都显得有些廉价。无聊拒绝任何具体社会、政治功能的承担,也绝非一种安于现实的个人意趣,它没有内容,没有目的,怀疑、乏味、颓唐、恍惚和“麻木不仁”这样一种近乎“赤裸”的生命方式构成了他们一种无声的发言和动力。
此时,这些有趣的图画表皮和话语技术就是一种无聊的“症状”,同时,也是一种个人行动的前兆。或者说,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行动。
“无聊就是行动的开始…”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介绍 I - 林科、陆平原、王思顺

“无聊就是行动的开始……”
展期: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1月30日
学术支持:鲁明军
参展艺术家:
葛彦、龚剑、吉磊、廖国核、林科、陆平原、王思顺、余极、张钊瀛
开幕酒会:12月20日(星期六),15:30-18:00
地点:那特画廊
学术对话
主题:智识、无聊与能量:绘画在当代
对话:龚剑、吉磊
主持:鲁明军
时间:2014年12月20日14:00—15:30
地点:那特画廊
==============
林科
在新媒体艺术的观念上,林科有点逆反,他本能地投入到美丽的媒体新世界中,而不愿意刻意地保持反省的距离。因此,他的作品远离了新媒体前辈艺术家们(如张培力、耿建翌)的冷静、克制的美学,从硬桥硬马的硬观念与硬技术转向了享乐主义的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身兼“双飞小组”成员的林科有点放纵他的逆反,似乎很强调他时而软塌塌时而邪乎乎的低技术+土办法美学。(鲍栋)

陆平原
陆平原编制着一个又一个有关艺术的故事,有的来自道听途说,有的来自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些故事除了短小,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灵异,所以大多时候故事本身就像一张能动的画面或一个神秘的部署。不过,陆平原并没有预设“强迫式”的阅读方式,而是将阅读或聆听或观看或体验的权利让渡给了策展人和观众。正是这样一种让渡,故事被带入了一个新的时间和事件的维度。(鲁明军)
……
此画面是一个女人得肖像,这不足为奇,但奇怪得是此肖像中的女人是个腐烂了的尸体,脸上的肉几乎不完好,整个身体发黑蓝色,如此诡异的画实在罕见,藏家希望这个学者能暂且把画带回国弄清此画到底什么来历。
……
王思顺
《欲望又n分之一》的现场实施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期间,王思顺始终在“重复”这样一个无聊的举动。毫无疑问,这首先是一种体能和心智的消耗和挑战。但实际上,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他还是冒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很有可能,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也有可能,短期内永远都无法实现。但即便如此,他还是相信这不可能,而且坚信他一定能完成。他就是这样,用一种极为日常和经验的方式游弋在确定与不确定、智性与反智、怀疑与信仰之间,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诉之于自我和观者的较劲和测试。(鲁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