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分为三:韩国艺术家三人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2   浏览数:1949   最后更新:2014/11/10 08:45:11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蜡笔头 2014-11-10 08:25:04

来源:289艺术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Patrick Dandy


文|邱悦,供图|白立方画廊
责任编辑|度度


说起在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商业画廊,就不能不提到在当代艺术界享誉盛名的英国伦敦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和艺术圈头条的常客杰伊·乔普林(Jay Jopling)——白立方画廊的创始人和所有者。这位眼光独到的艺术商人以建立复杂全面的画廊体系的企图和坚持与新时代最富有潜力和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合作的自信与野心著称。乔普林在建立白立方项目之初,便希望能为艺术家打造一个亲密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一个专注而紧凑的环境中展示自己重要的单件作品,或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在乔普林的带领下,白立方不仅在短短20年间为一大批优秀的英国青年艺术家打响了名堂,而且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殿堂级当代艺术大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环球人物》杂志甚至调侃乔普林是一个“只和名人玩”的艺术界领军人物。的确,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加里·休姆(Gary Hume)、杰克和迪诺斯·查普曼(Jake and Dinos Chapman)、崔西·艾敏(Tracey Emin)等生于1960年代的顶尖英国年轻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都与乔普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白立方是培育他们成长成名的摇篮。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Patrick Dandy


白立方作为一家顶级商业画廊,谈的自然是“买卖”,而且是最赚钱的大买卖,但它却有着区别于其他商业画廊的独树一格的,同时也是不可打破的一个重要原则:每位艺术家只能受邀在白立方展出一次,不得重复。如此具有个性而又“傲娇”的白立方,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商业画廊中的一朵奇葩。然而白立方的这股“作”劲儿不但没有伤害与国际艺术家们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感,打消艺术大佬们与之合作的兴致,反而让每位艺术家更珍惜和重视这唯一一次的展出机会。可以想象,白立方这一个不可动摇的规定对于受邀的艺术家而言,不但是一种在艺术领域和专业态度上具有鞭策力量的挑衅,更是一种对艺术家在艺术市场的价值和当代艺术圈影响力的认可。

伦敦白立方画廊,崔西·艾敏:“你是最后一次大冒险”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位于南伦敦伯蒙德西区(Bermondsey)的画廊是伦敦三家白立方中最大的分部。一如它的名字,占地超过5万4千平方尺的伯蒙德西白立方营造的是大片规整中立的纯白空间,它严格地遵循着爱尔兰艺术家布莱恩·奥多尔蒂(Brian O’Doherty)关于现代画廊的理念:“外面的世界必须被完全隔离,因此画廊中的窗通常是密闭的,墙是白色的,而天花板则是光线的来源”。就在这片平静的纯白之中,“叛逆老女孩”崔西·艾敏意识大胆而赤裸的重要个展“你是最后一次大冒险”(The Last Great Adventure is You)正在进行中(2014.12-2015.2)。

《你是最后一次大冒险》(The Last Great Adventure is You)
霓虹灯管,74.5×188×5 cm,2013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鲜红的爱》(Good Red Love)
丙烯布面,21×29.5cm,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说起艾敏的作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是今年7月在伦敦佳士得以220万英镑天价拍出的装置艺术《我的床》(My Bed),而比起这张混乱不堪的床以及地上散落的酒瓶、空烟盒和避孕套等杂物,艾敏这次在白立方展现的是她个性之中较为保守的一面,但“腥膻色”仍然是崔西这一系列最新作品中不可忽视的元素。从霓虹灯装置、水粉画、油画,到青铜雕塑和大型刺绣,艾敏以一种看似狂乱不羁却又暗涌着敏感和细腻的风格诠释她所理解的性、爱情以及孤独感。这次个展中,艾敏画作和刺绣中的人物并无五官,她甚至在一些作品中用杂乱的笔触和刺绣手法将人物的面部涂黑,而人物的躯干又总是由随意勾画的线条组成,断续而残缺。艾敏的青铜小雕塑虽看似平淡无奇,但它们所展现的人物肌肉线条以及各种或卧或躺的姿态,却散发着女性的温柔静美和崔西所要表达的痛苦、颓废和压抑。她作品中的裸露和性是阴郁而又充满诗意的,人物的躯干和脸一样,都是充满表现力的存在,而艾敏选择采用时而流动时而集中的手法表现人体,那些粗糙的、未完成的线条便是艾敏表现内心冲突的媒介。评论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曾经说过,裸体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上的美,还是一种悲怆的美,而艾敏通过描绘对肉体的羞辱,将自己的灵魂袒露在世人面前。即使在最熟悉和有安全感的地方:家中的床和沙发上,画中的人物仍躁动不安着,摆弄着矫揉的姿态辗转反侧着。

I Feel you Coming
刺绣印花布,235×302.5cm,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Jack Hems

《稳睡》(Sleeping Still)
水粉,40.5×51cm (不带框),66.7×76cm (带框)
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我曾多么想要你》(I wanted you so much)
纸上水粉,40.5×51cm (不带框),66.5×76.5×3.5cm (带框)
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你救了我》(You Saved Me)
青铜,27.5×49.5×31cm,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就咱》(Just us)
水粉,25×30cm (不带框),26.3×31.3×3.2cm (带框)
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霓虹灯装置贯穿着艾敏的“大冒险”,仿佛是艾敏心中的独白,也仿佛是整场个展的一条线索。霓虹灯是崔西自90年代起开始运用的表达媒介,内容为简短的文字,艾敏通过弯曲颜色各异的霓虹灯管,使其成为手写艺术字造型。由于艾敏的早期作品涉及她混乱的私生活,因此她常常被艺术批评家们指责为一个哗众取宠的自恋狂。同样,这次个展的主题字面意思虽为“你是最后一次大冒险”,艾敏也承认“你”实际上指的是“我”,即艾敏本人,而这场展览的主旨则是展现她的自我迷恋。或许艾敏是一个极度自恋的人,但在我看来,她同时也是一个仍带着少女情怀的老女孩。《灵魂总是会选择做它需要做的事情》(The soul will always do what it needs to do)以及《你的缺席只会让我更加爱你》(Your absence only makes me love you more)等等这些用霓虹灯管展示的语句都值得让人细细琢磨,或是她对生活的感悟和作为一个过来人对观展者的劝喻,或是她在爱情中的压抑和一往情深,这些小清新式的心灵鸡汤,都可以被看作艾敏为这场个展写下的注解,甚至是她为爱情和孤独写下的注解。除此之外,艾敏为每一件作品的命名也是匠心独运,透露出一个普通女性渴望爱而又敏感、易受伤害的特质,如《独自一人很好》(Alone is OK)、《你不曾说再见》(Your Never Said Goodbye)、《我想得到你,因为我不能拥有你》(I want you because I can’t have you)等等。


在经历完艾敏带给我们的这场关于孤独的“大冒险”后,我不由得想起常常为网民们所诟病的一句话,“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当然艾敏不可能也不屑于拿着大喇叭向人们说出这种话。对艾敏的评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艾敏在这场个展中不但一如既往坦率地展现了自己对爱情和性的拷问,更展露了自己在孤独岁月沉淀后细腻和脆弱的一面。艾敏曾经这么说过,“我的作品是关于时间和岁月的人生仪式,以及我们总是孤独的这样一种简单的认识”。不管谁是崔西·艾敏的“最后一次大冒险”,我相信每个观展者都可以有一场属于自己的大冒险。


《你的缺席只会让我更加爱你》(Your absence only makes me love you more)
霓虹灯管,173.5×117.5cm,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灵魂总是会选择做它需要做的事情》(The soul will always do what it needs to do)
霓虹灯管,118.6×77.1cm,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独自一人很好》(Alone is OK)
纸上水粉,50.8×40.6cm (不带框),76.8×66×3.2cm (带框)
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你不曾说再见》(Your Never Said Goodbye)
刺绣印花布,210×251cm (不带框),232.5×270×8.5cm (带框)
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Jack Hems

《我想得到你,因为我不能拥有你》(I want you because I can’t have you)
青铜,8.5×21.5×8cm,2014年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4
摄影|Ben Westoby

[沙发:1楼] guest 2014-11-17 00:15:26
西方艺术家这点东西,比中国艺术家还真是小儿科,国人最缺的其实是自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