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亚洲双年展将于广州启动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1   浏览数:1369   最后更新:2014/10/29 08:22:49 by guest
[楼主] 欧卖疙瘩 2014-10-28 23:02:33

来源:Hi艺术

听过的人捧腹,没听到的人都在着急打探去哪儿听相声儿,这就是江湖。
无人生还小组由宗宁、王洋组成,兄弟二人一个捧哏、一个逗哏,抱歉总是傻傻分不清楚。由于“相声”是限量供应,在798可谓是场场爆满。在仁艺术中心的798主场中,前排也摆着大方桌,摆着瓜子花生茶水,特别不拿场地当非专业选手。就连帮忙报幕的小朋友都被欢乐的气氛影响,将节目单报错,下次报幕时,自己往上一站都乐,忙摆手称,别笑,严肃点,我是报幕的!

无人生还小组由王洋、宗宁组成(从左到右)

节目单有《梦艺生》、《大展览》、《艺术堂会》,既有一路从圆明园、东村讲到草场地、黑桥的黄粱一梦,也有对于展览华丽操作的调侃。在相声里,诸多艺术家、重要的艺术作品、艺术事件以一种演义的方式再度呈现,令人啼笑皆非。圆明园生活的艰难、紧张的气氛、那些结伴筛沙子的艺术家们,朱发东的《此人出售》、张洹《12平米》、宋冬的《哈气》等经典作品的不时出现,在笑声中无疑唤起了一种回忆。而开辟自己的美术馆“我跟海姆”、与“多杀几头驴”就能与骑驴长征空间、保定公社一起将“艺术保定”开的红火热闹、把北京房价抬高整成雾霾的水墨“大展览”,诸如这样的桥段,更是令到场的艺术家捧腹大笑。

这是讲给圈里人听的笑话,也只有内行人才能听出门道,恰恰是以这种公开的调侃方式,来谈论这个圈子总最隐秘而又核心的问题,圈子化的门道和问题,需要重新面对,并有面对的勇气。这种传统而轻松的形式成为了建立重新对于艺术系统思考的通道。同样,内容的圈子化也使得作品本身其实在面对大众传播之时的局限性。

展览由崔灿灿策划,恐怕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台词儿是你的写的吗?”自己也被调侃成为坐着三蹦子进村的“烂烂”,崔灿灿摆摆手表示, “真不是我写的。他们自己写的!”作为由崔灿灿、孙原、彭禹、李梁策划的当代艺术展的特别项目,后续同样令人期待。

展览现场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和摄影系的宗宁、王洋,2012年成立无人生还小组,两人在小组之外各自保有独立的创作线索,曾经在黑桥共同使用一个工作室的二人,最初是希望在二人的专业完成一种整合,也作出相关的尝试,以二维绘画本身完成对于空间的构建,与摄影作品形成场景上的并行。但他们最终选择了更为身体性表演的创作方式。从《人渣》到《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无人生还小组接受意大利采访》,都完成了对于公众事件的介入,而模拟的假采访更是他们对于类表演性的首次尝试。从两人共同的爱好“听相声”出发,他们将传统的曲艺形式转化成为自己的创作形态。从最初在“反转基音”到“乡村洗剪吹”的尝试,二人终于将这种形态进一步成熟化,形成这次的独立项目“绿林道”。
“无人生还”是出自两人都颇为偏爱的小说名称,不是一场全面的杀戮,反而是希望大家都好好过着的寓意。曾经在微信以连载形式发表的侦探小说《夜雨》,如今看来也是二人对于文本本身的训练。

在朋友圈,刚看到一篇宗宁写的文章《真的有月薪三万的文案么?》,点进去才发现,此宗宁非彼宗宁。认错人的尴尬好在无人看到,但转念一想,谁说咱艺术圈就没有值得这月薪三万的好文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快到江湖里来!

无人生还小组与策展人崔灿灿一同谢幕
[沙发:1楼] guest 2014-10-29 09:40:11
来源:艺廿一艺术平台 凯欣

无人生还小组相声专场(视频)



无人生还小组相声专场1



无人生还小组相声专场2


23日晚上八时,艾未未、沈少民、顾振清、付晓东、戴卓群等等众多艺术大咖云集798地一现场,听无人生还小组“绿林道”里论“英雄”。


绿林道——无人生还小组表演现场


一段“硅胶大王”的调侃,拉开了这场由策展人崔灿灿担任策划人,艺术家孙原、彭禹,以及李梁作为艺术支持的无人生还小组现场相声表演的序幕。无人生还小组成立于2012年,由艺术家王洋、宗宁共同组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和摄影系的两位年轻艺术家从2013年的“反转基音”、“乡村洗剪吹”两个活动开始,就以相声的形式来完成他们的作品。他们利用相声这种特殊的口头式文学形式,作为他们介入艺术的一种特殊的呈现方式,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观看立场与态度。

“绿林道”中七段作品的文本创作开始于2013年底,内容涉及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一百多位人物,以及重要的机构、事件和展览等,构成一部生动的中国当代艺术简史。从圆明园艺术村《梦艺生》到《大展览》、《艺术堂会》,几段相声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耳闻口传之事汇编提取,再次创作。这些内容来源于一个既象征着世俗,而又被世俗的价值观所回避的艺术“江湖”之中。这个“江湖”一直在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中存在,它被刻意掩饰,却在世俗层面真实有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又是都在搞艺术。艺术原本就是一条风险十足,而又可以让人趣味丛生、打家劫舍的绿林道。相声中,众多著名艺术家陆续“登台”,沈少民、吕澎、苍鑫、朱发东、张洹、王庆松、荣荣、邱志杰、宋冬、徐震、顾振清、希克都被以不同的形式提及一番。相声中更以保定艺术“大市场”的背景,冠名了众多艺术机构:骑驴长征空间、保定公社.....更有意思的是苍鑫被无人生还小组描述为“苍老师”,王洋、宗宁两人一捧一逗,一来一回之间,听众是啼笑皆非。就连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崔灿灿也“难逃一劫”被调侃成坐着三蹦子而来策展人“烂烂”。作为艺术科班出身的无人生还,却是将相声演义的风生水起。


绿林道,无人生还小组《梦艺生》表演现场


此次活动由策展人崔灿灿担任策划人,从沈少民个展到张玥个展,再到今日无人生还“绿林道”,崔灿灿一直在试图探讨当代艺术在不同领域的可能性。崔灿灿认为沈少民的个展是关于失败与消失的探讨、张玥的个展在探讨偏执与真相,而“绿林道”则是对于实验和可能的探寻。相声是一种形式,当代艺术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它可以借用任何形式,“绿林道”是用相声的形式触碰到艺术的核心问题——这三十年的“江湖”八卦,各种趣闻。“当代艺术是无所顾忌的,是自由的,是什么都可以探讨的”。灿灿认为对于无人生还小组这样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来说,他们以这种轻松而又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谈论这个圈子里那么隐秘而又核心的问题。这对于艺术家还是策展人而言都是在一个系统里面去试图打开这个系统的可能性,打开更多的通道,而这次相声现场便是一个通往艺术表达可能性、艺术存在可能性探讨的通道。



无人生还小组与活动策划人崔灿灿(中)


“艺术提供的是一种态度,并不是提供一种简单地语言问题,态度便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艺术,是不是我们做了一件作品就是艺术家?我觉得是你参与了艺术圈,参与了所有的工作,你就是艺术本身,这是行动上的,而不是行为,这是一种行动的实践,或许王洋和宗宁以后会以其他的方式来参与这件事情,但重要的是保持这种开放性、实践性、持续的参与感,用各种方式寻找到我们与我们所生活的这种语境的连接点以及不同的通道。”——崔灿灿

此次活动的学术支持孙原评价说:许多人可能都是学习了艺术专业,但生活中你是否能够表现出某种不一样的气质,就变得不同了,如果有这种先天的并能够带动人思考的特质,那么就应该充分的发挥出来,思考是多种方式的,无人生还生活在艺术圈的这个环境中,说的是身边耳濡目染的事情,用这些事情来陶侃是作为相声表演的能力,他们用这样的形式表达是很好的。


绿林道,无人生还小组《艺术堂会》表演现场


绿林道,无人生还小组现场爆满


“绿林道”第一场,观众爆满,可谓大获成功,听相声娱乐之余,想必过后也会引起大家的争论与思考,茶余饭后必将口口相传一番。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那嬉笑怒骂间的“恩恩怨怨”。无人生还小组将相声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批评,上演一幕幕生动而无奈的江湖轶事,如看台上那屏风写道,正所谓:


无凭无据  信口开河  论英雄
人云亦云  道听途说  谈往昔
生张熟魏  劳苦功高  称豪杰
还淳返朴  日月入怀  是诸位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我二人
声情并茂  撒科打诨  博君欢 

无人生还小组的此次个展是作为由崔灿灿、孙原、彭禹、李梁共同策划的2014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当代艺术展的特别项目之一,项目后续活动值得期待。

策划人:崔灿灿
艺术支持:孙原、彭禹、李梁
联合主办:地一现场,宋庄美术馆

时间:
2014年10月23日晚上8时(地一现场)
2014年10月24日晚上8时(地一现场)
2014年10月26日下午3时(地一现场)
2014年10月27日晚上8时(宋庄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