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10月18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2010   最后更新:2014/10/17 10:25:24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叮当猫 2014-10-17 10:25:24

来源:凤凰艺术


Frieze:用颜色将展会分为五部分


编者按:Frieze London艺博会于2014年10月15日拉开帷幕,“凤凰艺术”邀请身在伦敦的撰稿人邓丽雯女士身临艺博会现场,为“凤凰艺术”的全球网友奉献她的独家观察。


在十月十四号,成立于2003年的Frieze London艺博会专业预展之日,展会总监马修·斯洛特瓦尔(Matthew Slotover)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Frieze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是否会落户北京,他表示仍是未知之数,但Frieze杂志有可能会登陆北京。显然,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市场,越来越受到欧洲老牌艺术博览会的关注——继巴塞尔艺博会2013年与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ARTHK)融合之后,Frieze会否也进驻中国呢?这里仍是个问号。


今年的Frieze艺博会的展会分成五部分(蓝、粉红、黄、绿、紫),其中紫色部分为Focus,聚焦,主要是开业未满十年的年轻画廊,来自上海的Leo Xu Project就在这个区块。Leo Xu Project展出的群展为《样板屋》,是艺术家林明弘发起的同名项目的第三部分,融合了当代艺术与建筑,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可拆卸、可移动的都市空间,和其中流动的劳动力与社会关系。位于蓝色展区的香格纳画廊展出其代理艺术家包括张恩利、余友涵、杨福东等人的群展,而在黄色区域的维他命艺术空间则展出李杰的新作。


(图注1:Leo Xu Project展位)


(图注2:香格纳画廊展位)


(图注3:维他命艺术空间展位)


今年的Frieze有不少令人惊喜的作品,例如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的Sommer Contemporary Art画廊,展出年轻的以色列女性艺术家Tamar Harpaz的装置作品《在一个瓶子中的梨子》(Pear In A Bottle),这件作品在预展中不知何故被打碎了的一面镜子,像是作品的一部分——幻象、镜像与现实糅合,碰撞。伦敦的Kate MacGarry画廊展示了出生于波兰,现生活工作于伦敦的艺术家Goshka Macuga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她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剧场录像,同一主题的挂毯,摄影拼贴和桌椅。作品戏仿调侃艺术史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学术圈子,还有政坛与艺坛里面的巨头,—如阿莫拉维奇、弗洛伊德、默克尔等,略为尖刻却不失幽默。她曾参与2012年卡塞尔文献展关于艺术研究与想象力形式和理论的关系的调查。这解释了为何她的戏谑带有浓浓的学术气质。日本画廊Taro Nasu展出日英混血艺术家藤原西蒙(Simon Fujiwara)的作品,《排演一次重聚(与陶瓷之父)》(Rehearsal For A Reunion (With Father of Pottery)),是一件录像剧场作品,影片中艺术家邀请一白人男性饰演他的日本人父亲,故事藉由桌上的茶具展开,上演了一场自我探问式的,又有更广泛含义的对所谓“东西文化融合”的排演——“东西文化融合”,究竟是西方通过东方之镜的自我关照,还是供西方享用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器物?


(图注4:Tamar Harpaz, Pear In A Bottle, 2013)


(图注5:Goshka Macuga作品)


(图注6:Simon Fujiwara, Rehearsal For A Reunion (With Father of Pottery), 2011-2013)


有一些画廊则选择展出比较观念性的艺术,譬如德国画廊Galerie EIGEN+ART展出Olaf Nicolai的作品《范例1》(Probestück 1),该作品由印在墙上的平面结构和声音装置组成,参观者被邀请带上耳机,站在那些以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多米尼加修道院的窗的结构为模的墙上印贴前,聆听歌唱家在此修道院的那些窗前的即兴创作。这个想法是源于这所修道院,它的施工经理是希腊作曲家Iannis Xenakis。艺术家通过这件作品,去探究声音和建筑的互相转译和想象。而巴黎画廊Galerie Chantal Crousel展出的《呼吸线》(The Breathing Line)让人想起约翰•凯奇的作曲。纽约的Andrew Kreps Gallery展出的Hito Steyrel的视频作品《打击》(Strike)中,艺术家用锤子和凿敲击电视屏幕,屏幕上马上出现一条路,令人思考英文中“strike”一词的不同含义——“敲击、打击”和“罢工”,将此放到社会语境中来看,意味更为复杂。


(图注7:Olaf Nicolai, Probestück 1, 2014)


画廊业中的劲旅白立方(White Cube)表现不俗,据闻在收藏家预展即十四日上午就售出了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两缸鱼”——《因为得不到你,所以我想要你》(Because I Can’t Have You I Want You)。而Hauser & Wirth 画廊拥有不少如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作品林立,观者买家络绎不绝。


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我不能拥有你但我需要你》


本届Frieze除了主要的画廊展示外,还有Frieze项目(Frieze Projects)、Frieze讲座(Frieze Talk),现场(Live)和Frieze声音(Frieze Sound)。让人瞩目的是其中的表演——现场艺术,包括L1的《山寨双年展No.3》(Shanzhai Biennial No.3),和L3的“联合的兄弟们”(United Brothers)的项目《这汤尝起来矛盾吗?》(Does This Soup Taste Ambivalent?)。不要以为“山寨”只在中国,这个《山寨双年展》由纽约的艺术家团体策划,自我描述为“一个多国品牌装作一个艺术项目装作一个多国品牌装作一个双年展”(a multinational brand posing as an art project posing as a multinational brand posing as a biennial),是对Frieze艺博会作为一个艺术品牌销售商品的一种批判,Frieze将其引入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批判,但其批判话语也为其经济效应加分。而《这汤尝起来矛盾吗?》(Does This Soup Taste Ambivalent?)则呈现了一种矛盾的场景——“联合的兄弟们”给观众提供用福岛蔬菜做的汤,是艺术家母亲在展会现场熬制的,免费的汤使用的食材是百分百的福岛蔬菜,而在展墙上贴着食物核辐射检测报告,还有关于福岛地震和核泄漏的报导,其中,蔬菜的核辐射指数是100%。笔者下午到场的时候,免费汤已经告罄。喝下这有潜在危害的汤,观展的观众从身体层面上与远方的福岛发生联系。但这完全是观众的个人选择。


(图注9:联合兄弟作品《这些汤的味道奇怪吗?》)


Frieze大师展中,画廊业巨头高古轩展出著名艺术家Helen Frankenthaler从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的画作,伦敦Faggionato画廊呈现一些少见的毕加索作品,成立于1760年的伦敦Colnaghi画廊则展示一些经典画作。


总的来说,今届Frieze艺博会除了较为高质量的画廊展示外,还有不少在展区和其他场地发生的艺术事件,似乎商业艺术博览会的边界不断拓展,在寻找更多的接触点和可能性?或者说,是将更多的艺术形式收编到商业艺术的范畴之内?又抑或是,通过一些并不能直接售卖的项目,使其自身显得更有批判性,间接地提高其商业价值?


(“凤凰艺术”伦敦特约撰稿人 邓丽雯)


邓丽雯简介:当代艺术研究者,独立撰稿人。曾工作于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并于艺术媒体和广告公司实习。即将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 Goldsmiths)文化研究硕士专业。希望将艺术评论写成带有智性与批判性的散文诗。

[沙发:1楼] 叮当猫 2014-10-17 10:07:15
来源:artnet

弗里兹伦敦艺博会,你能不能规矩点儿!


Eric Bainbridge,《吉米钉子的尴尬》(The Embarrassment of Jimmy The Nail,2014);混合毛皮面料、石膏、木料、钢料;放置于Workplace画廊

照片来源:Courtesy Workplace画廊,弗里兹伦敦艺博会


这次弗里兹伦敦艺博会的建筑空间设计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届艺博会的画廊展位都整齐地排列在大型帐篷里,形成几个长长的南北向走廊,好像没有尽头似的。因为帐篷所在的摄政公园地面略微有些坡度,所以当你沿着一排排展位向前走时,潜意识里会觉得好像一直在上坡或者下坡——这种感觉并不明显,但是足以让人觉得整个展览空间有点倾斜和不稳。


进入展会后,我的第一个发现可能角度有点怪,但是它令我既惊讶又欣慰——今年弗里兹艺博会的地面竟是水平的了。这要归功于给艺博会“定制临时建筑物”的环球设计工作室,新设计师们在帐篷内加了几段短坡道,终于让参观者摆脱了大斜坡的困扰,这种设计使得整个展区被分成了几个地面高度略有不同的区域,正好方便给参展画廊按大小分组。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效果很好。任何一个建筑理论家都会告诉你建筑是权力的表现形式,今年的艺博会也是如此,大型画廊的展位都靠近入口,地位略低的画廊被分到更高、也更远的区域,最尽头是“焦点”展区的小展位,在这里展出的都是创立12年以内的“新兴”画廊。


从本届艺博会的转型可以看出各个画廊之间、以及艺术博览会和画廊之间的权力平衡的变化。今年似乎并不时兴卖得红火,至少对于顶级画廊是如此:高古轩(Gagosian Gallery)展出了Carsten Höller的《园儿幼》(Gartenkinder)装置,一个适合小孩玩耍、有教育意义的游乐场;Hauser& Wirth展出了由Mark Wallinger策展的“珍宝阁”;利森画廊(Lisson Gallery)的展位则到处都装满了展出的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就像一场“画廊风格”的表演,仿佛在大声宣布:嘿,我们有足够的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白立方(White Cube)是一个反例,依照以往的标准方式展出了他们代理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没有任何奇怪的装置或特殊的策展,看上去有点单调乏味。)


由“摆摊卖东西”模式到“设计、装饰空间”模式的转变随处可见。展会中有了很棒的单个艺术家展览(比如Workplace画廊班布里奇(Eric Bainbridge)的荒诞雕塑),也出现了由一家画廊展出不同艺术家之间相互关联或影响的作品的情况(比如在Esther Schipper或Andrew Kreps画廊)。但是,这种转变说明高端画廊正在变成一个个品牌,而且很明显,他们在艺博会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卖出作品,而是向藏家们公开表明其信誉。(私下里,画廊主们总是抱怨藏家越来越懒得踏足他们的画廊,而是等着“艺博会上见。”)


在这场竞赛之中,也有不少输家。今年,为创立8年之内的画廊设计的“框架”展区被取消了,“焦点”展区有所扩大,“以适应众多新兴画廊的需求,”一些曾设在“框架”展区的画廊移到了“焦点”区。这一合理改变简化了艺博会的分区(它已经被分得够零碎的了),也说明艺术市场的持续繁荣并未使几年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小型画廊受益。“框架”区的空地板和DIY风格一去不复返,现在每家画廊都铺了地毯。有了地毯,也就显得严肃而专业了。


艺博会转型对于作为配角的某些节目也有一定影响;如今,艺博会上安排其他活动如讲座及一些特别项目等已经成为了传统,但是弗里兹伦敦仍然对此不予重视。你完全可以忽视“弗里兹计划”(Frieze Projects),因为艺博会本身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入口处的一个小房间里,展出了Jonathan Berger对美国喜剧演员Andy Kaufman致敬的作品,但是这个房间很容易被忽略;那些座谈会就更不用说了,几个讲座和会谈都被安排在午饭时间,正适合吃撑了的观众坐下来休息时顺便听听,由于一些不明原因,展会上还安排了一个古里古怪的新闻记者Jon Ronson来讲他的新书。


但是,艺博会上怎么会有人想听座谈呢?如果你想听讲座,可以这周末去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参加Gustav Metzger策划的“马拉松”,很多有想法的人将在那里讨论使人感到愉快的“灭绝”问题。以前的模式可能已经太陈旧了,今年伦敦弗里兹艺博会开辟了一个新的“现场”展区,专门为现场表演艺术而设计。把表演艺术正式纳入艺博会这件事,由弗里兹最先试水并不奇怪,但是今年巴塞尔艺博会已经证明,有的现场表演艺术可能不适合放在“盒子”里等有钱人路过。


不管怎样,弗里兹艺博会正在尝试使变化多端的当代艺术能够适应艺术博览会的模式。卖与不卖、定制项目与个展之间的界限已经有点模糊不清了。弗里兹伦敦的姐妹展会弗里兹绘画大师作品展(Frieze Masters)的商业目标更明确些:促进历史上知名画作及20世纪现代艺术作品的交易,相比之下,弗里兹伦敦则不得不顾及到变幻莫测、越来越混杂的艺术品经济,事情已经不止是艺术品交易与流通这么简单了。这可能是艺博会普遍不像百货公司,反而越来越像游乐园的原因,在这里,艺术成为了一个娱乐项目。


(来源:news.artnet.com 作者:JJ Charlesworth 编译:杜菁菁)

[板凳:2楼] 叮当猫 2014-10-17 10:14:54

来源:凤凰艺术


2014年Frieze London艺术博览会你值得关注的作品


Frieze London艺术博览会和Frieze Masters艺术博览会于10月15日回归位于伦敦的摄政公园(The Regent’s Park)。两场博览会将共同吸引大批国际爱好者前往伦敦,成为整个伦敦市展览季众多艺术活动的亮点。这里有笑脸博物馆、巨大的拼字游戏、缤纷的色彩、浮华、魅力、鱼和福岛茶汤,这一切说明现在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了“Frieze时间


(图注1:一位游客站在笑脸博物馆的展品前。)


(图注2:高古轩画廊展位的巨型填字游戏。)


(图注3:高古轩画廊展位的巨大骰子。)


(图注4:艺术家Olafur Eliasson的运动球体作品系列。)


(图注5:由联合兄弟提供的福岛绿茶摊位。)


(图注6:行为艺术作品十人一顶帽子。)


(图注7:一位游客在Frieze London的霓虹灯“ Not For You”前流连。)


(图注8:Hauser and Wirth画廊展位的Mark Wallinger’s对于红和绿的研究。)


(图注9:Adam Linder的行为艺术。)


(图注10:达明·赫斯特的作品“我不能拥有你但我需要你”,泡在福尔马林中的“鱼”。)


(图注11:游客在Thomas Scheibitz的工作室展位前。)


(图注12:参观这次博览会的游客们。)


(图注13:Tomas Saraceno的装置作品NGC 5892。)


(图注14:Carsten Holler’s的装置作品Gartenkinder。)


[地板:3楼] 叮当猫 2014-10-17 10:19:11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微信

Frieze开幕, 表演艺术与中国声音备受关注


由《Frieze》杂志创始人Matthew Slotover 和 Amanda Sharp于2003年创办的Frieze艺博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博览会之一,于每年的10月份在英国伦敦的摄政公园(Regent’s Park)举行。英国时间10月15日-19日,Frieze London与Frieze Masters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藏家、策展人、画廊主等业内精英。


数字Frieze


视频来源:英国《卫报》


参观人次达到70,000

所售出的最昂贵的艺术品是Joan Miró的作品——20,000,000英镑

所售出的最低价的艺术品是Laura Aldridge的作品,35英镑

搭建帐篷共花费了336小时(一个月)。

使用了120脚手架。

共卖出了200公斤咖啡。

喝掉的香槟难以估量

参展画廊有289家

1000位艺术家的作品被出售。


Frieze London将迎来新总监,三家中国画廊亮相伦敦


本届Frieze London是由Frieze创始人Matthew Slotover和Amanda Sharp负责的最后一届。从2015年开始,Frieze Master的现任总监Victoria Siddall将出任Frieze London和Frieze New York的总监,而Matthew Slotover 和 Amanda Sharp则将“专注于为组织拓展新的项目”。


Victoria Siddall此前是Frieze Masters的总监


本届共有119间画廊参展,数量与去年的112间相比基本持平。有4家纽约的画廊退出了本届展会,也许是因为Frieze在纽约另会举办艺博会的缘故。在今年的博览会上,有3家中国画廊亮相,分别是在主展区亮相的香格纳画廊、维他命艺术空间,以及参与“焦点”(Focus)的Leo Xu Projects。去年,只有维他命艺术空间和长征空间两家中国画廊参与了博览会。此外,香格纳画廊和维他命艺术空间也出现在巴黎FIAC博览会的参展商名单上。


“焦点”板块中国参展画廊Leo Xu Project的《样板屋》现场



Olafur Eliasson作品《运动球面的集合》(Schools of Movement Sphere)


Damien Hirst作品《因为得不到你,所以我想拥有你》(Because I Can't Have You I Want You) 


新增添“现场”板块,表演性元素引发关注


往届的“框架”(Frame)单元今年被取消,并入了“焦点”单元。这两个单元去年共包括了40家画廊,而今年减少到37家。但主创之一Amanda Sharp认为,本届的“焦点”单元绝对值得一看。同时,本次Frieze London还增添了“现场”(Live)板块,专注于行为艺术。


诚然,艺博会从来都不乏夺人眼球的元素。但随着行为与表演性艺术在艺博会上逐渐兴起,艺博会的可看性也与日俱增。六月巴塞尔艺术展上由知名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和MoMA PS1总监Klaus Biesenbach策划的《14个房间》(14 Rooms)便大受追捧。不过Frieze并不只将眼光局限于新作。组委会选中的6家画廊中,有两家将重现已经发生过的作品。艺术家Franz Erhard Walther会与乔斯林·沃尔夫画廊(Jocelyn Wolff Gallery)联手呈现他早期的动态雕塑作品。GB画廊(GB Agency)则将重现已故的Robert Breer的作品《漂浮》(Floats)。


《十人一帽》(Ten People One Hat)用一整条粉色条布作为帽子将十人穿连在一起,这一行为是Lee Byars 1969年经典行为艺术的再次演绎,每天将在展会表演


此次Frieze Projects单元带来Nick Mauss作品


今年Frieze的公益艺术计划将延伸至主会场之外,并也将加入表演性的元素。法国艺术家及舞蹈编导Jérôme Bel将首次带领他的舞剧《残疾人剧场》(Disabled Theatre) 登录英国。该剧将与伦敦舞伞舞蹈节(Dance Umbrella)合作,于10月14至15日间在萧氏剧场(Shaw Theatre)连演3场。舞剧中的演员来自一个瑞士剧团,皆有智力缺陷。该剧在2012年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首演时即引起巨大争议。Amanda Sharp称此剧“不容错过”。


法国艺术家及舞蹈编导Jérôme Bel首次带领他的舞剧《残疾人剧场》(Disabled Theatre) 登录英国


Sharp还表示,环球设计工作室(Universal Design Studio)为本届展会打造了全新的会场设计,与以往相比会有“巨大的改变”。虽然整个展厅的空间大小仅有小幅扩张,但导航和流程设计有了显著的提升。另外,往届用来铺地的黏性卡纸被地毯取代,为展会营造出一种更成熟稳重的氛围。同时,展场中色彩丰富的布置也一改美术馆、画廊“白盒子”的简洁单调,充满创意与趣味。


高古轩画廊展位呈现巨型骰子及拼字游戏


中国面孔备受瞩目


英国政府近期宣布计划放松该国对于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借此契机, Frieze的组织者也试图吸引更多中国艺术经纪人和收藏家的注意。


中国香港收藏家、K11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郑志刚此次参加了Frieze London。印尼华裔收藏家余德耀也在此次艺博会VIP对话项目中发言。


8月,Frieze的代表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一场论坛,与《艺术新闻/中文版》与《艺术界》执行出版人曹丹、雅昌文化集团总裁万捷等人共同探讨了“当代艺术的出版现状”。然而,作为Frieze的真正幕后主导,Slotover向《中国日报》表示,“此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见到了很多新涌现的画廊。我们也在为《Frieze》杂志和博览会寻找新艺术家。我们想要增强双方的对话。”Slotover表示,Frieze并没有在中国开办展会的计划,但是组织方正在努力打探中国市场的动向。


Frieze代表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论坛现场(图片由鲁鹏拍摄)


Frieze Masters参展画廊四分之一换血,鲁本斯真迹标价300万欧元


展览现场的Rembrandt画作


Frieze Masters于2012年首次举办,专注于2000年之前创作的艺术,本届展会仍将沿用往届的形式。今年共有106间画廊参展,虽然总数与去年的104间相比并无显著变化,但组成有了不少改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画廊退出,也有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这对于一个只有3年历史的展会来说并不意外。展会总监Victoria Siddall表示,越来越多的画廊对大师展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她手上现已有了一张欲加入大师展画廊的候选名单。


Frieze Masters展上的新面孔包括伦敦的本·布朗(Ben Brown)画廊。该画廊为此离开了参与多年的,与Frieze Masters展档期重合的伦敦艺术与设计博览会(Pad London)。另有不少画廊会只专注于单个艺术家的作品,它们也同样令人瞩目。马尔堡画廊(Marlborough Fine Art)将呈现画廊自1958年来与Francis Bacon的密切关联,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将被展出。穆钦画廊(Mnuchin Gallery) 将聚焦David Smith的钢铁抽象雕塑系列。


阿姆斯特丹的萨罗蒙·利利安(Salomon Lilian)画廊将带来Peter Paul Rubens的早期作品,创作于约1598年的《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皇帝的肖像》(Portrait of the Emperor Servius Sulpicius Galba),绝对会让古典艺术的爱好者们大饱眼福。画廊曾在1990年试图通过佳士得将这幅画拍卖,估价8千至1万2千英镑。但当时此画尚未被鉴定为鲁本斯真迹,故未被售出。此后几乎所有鲁本斯专家都一致认为该画出自鲁本斯之手,本次它在大师展上的售价也跃至了300万欧元。撰文/TANC, 翻译/赵文睿


Peter Paul Rubens,《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皇帝的肖像》(Portrait of the Emperor Servius Sulpicius Galba),1598年

[4楼] 叮当猫 2014-10-17 10:22:50
来源:artnet

弗里兹大师展上的顶尖艺术家们


当代艺术博览会是一个排外的社交场,在其中观察他人和被他人观察同等重要。你的手提包事关重大,越奇异越好。买卖艺术品反而是次要的,就留给那些出手阔绰的俄罗斯寡头和中东酋长吧。重要的是戴上最昂贵的首饰盛装出席,相互攀比。弗里兹大师作品展(Frieze Masters)上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小型艺术集会优雅、保守而克制,将欧洲有闲阶级们从弗里兹艺术博览会主会场的喧嚣中分离出来。


伦敦弗里兹艺术博览会作为一个质量上乘(然而未必合乎传统)的艺博会,气氛却越来越接近太阳马戏团:到处充斥着舞蹈,音乐,和各种活色生香的表演。 诚然,今年的弗里兹比往年要好一些。更宽的过道,更大的展位,开幕后几小时内的入场限制,这些都让参展体验有所提升。艺术品的质量也好了不少;比起前几年,那种英国特有的对软色情和躶体的执着消失了大半,谢天谢地。


因为弗里兹大师展不展出当下最具创意的先锋艺术,所以画商们就在布展方式上尽情发挥创意。于是我们能看到多姿多彩的展示摊位。


所以,人们来艺博会观察人群,或是欣赏艺术,或研究它们的陈列,或者以上全部。以下是artnet盘点的10个TOP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1. Skarstedt,F1号展位

“我想知道这个值多少”,一个穿着超高跟鞋的女士询问道,她指的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84年以丝网印刷复制的蒙克(Edvard Munch)代表作《呐喊》(The Scream)。沃霍尔如此天才,他在那时就知道蒙克那传奇作品有着超脱自然的力量。这件作品撑起了整面墙壁,整个展位,整个展览,它大概是这次整个艺博会里最值得购买的作品之一。


Skarstedt展出的安迪·沃霍尔作品, F1.

图片来源:Benjamin Genocchio.


2. Mnuchin画廊,B6号展位

因为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回顾展的成功,Mnuchin画廊在弗里兹艺博会开幕的第一个小时内就售出了第一副作品。一件来自这位雕塑家的图腾雕塑卖到了240万美金这一不小的数字。


Mnuchin画廊展出的大卫•史密斯作品《锻件5,11,9,6》(1995)图片来源:Tom Powel Imaging, Inc ©Estate of David Smith/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


3. Helly Nahmad画廊,G1号展位

这个展位的布置最为成功,他们营造了一种居家般的环境,然后将来自毕加索,杜布菲(Dubuffet),弗特里埃(Fautrier)和斯塔埃尔(de Staël)的作品挂在墙上。虽然需要花上一番功夫来适应,才能开始享受这些画作,但你会觉得这些功夫没有白费。这个展位能让你暂时忘却艺博会的嘈杂。


Helly Nahmad 画廊, G1.

图片来源: Benjamin Genocchio.


4. Kukje画廊,F19号展位

亚洲最重要的私人画廊正在为70年代的韩国极简主义和黑白绘画作品开辟市场,今年他们带来了Ha Chong-Hyun的作品。艺术家本人就在现场与收藏家们对话,这对他的一小批崇拜者来说是个额外福利。


Kukje画廊展出的李禹焕作品, F19.

图片来源: Benjamin Genocchio.


5. Lisson画廊,E7号展位

Lisson的展位何曾不吸引人?我特别欣赏他们精心将来自李禹焕(Lee Ufan)、丹尼尔·布罕(Daniel Buren)和安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 )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这些作品虽然是存货,但是以一种具备高度审美和概念敏感性的方式组合在了一起。实在是非常地聪明。


Lisson画廊展出的李禹焕作品, E7.

Photo: Benjamin Genocchio.


6. Agial画廊,Spotlight,S8号展位

Huguette Caland是一位来自黎巴嫩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她的名字应该被更多人知晓。虽然我个人怀疑她在70年代创作的这些具象作品不会给欧洲艺术界带来什么冲击,但她是阿拉伯世界的艺术先驱,所以她应该被我们长久铭记。请务必一看。


Agial Art画廊展出的Huguette Caland作品Spotlight/S8.

图片来源: @Aigalgallery via Instagram.


7. Mitchell-Innes& Nash/Annely Juda艺术,D4号展位

莱昂·科索夫(Leon Kossoff)亲自来到艺博会布置他的二十几张纸上作品,并告诉画廊员工们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艺博会。之后他四处走动,并表示十分欣赏这次艺博会,宣布周六中午时分还要再来看一看。莱昂·科索夫这样的传奇人物的参与,真正的提升了这次艺博会的品质。


8. Marlborough艺术,C8号展位

哪家画廊能够将整个展位专注于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答案是Marlborough,这个原先的大型连锁画廊现在任然在二手交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画廊想要将品牌形象打造得更加当代的努力,正逐渐在纽约和伦敦的展览中显现效果。但在这你却找不到这种效果的痕迹,这仍然是专为有钱有闲阶级准备的展位。


Marlborough Fine Art画廊展出的培根作品, C8.

图片来源:Courtesy Marlborough Fine Art.


9. Hauser& Wirth,B5号展位

让•汀格利(Jean Tinguely)的展览在质量和影响力两方面都十分出众,展览包括这位艺术家用垃圾,铁丝和其他材料做成的机器。我特别欣赏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小件作品,是他和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一次实验性合作。至于售价,恐怕高达好几百万。


Hauser& Wirth展出的让•汀格利作品, B5.

图片来源: Benjamin Genocchio.


10. Marian Goodman画廊,B1号展位

60和70年代是目前艺术界里最热门的时期,不出所料,出自意大利贫穷艺术(Arte Povera)运动的极简主实验作品大受欢迎。乔凡尼·安塞尔莫(Giovanni Anselmo)和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那些粗糙,有机,未经加工的作品组合成了一个野性而诱人的展览,代表了这次艺博会里比较先锋的艺术作品。


Marian Goodman画廊展出的吉塞普•佩诺内作品, B1.

图片来源: Benjamin Genocchio.


(来源:news.artnet.com 作者:Benjamin Genocchio 编译:孙逸清)

[5楼] guest 2014-10-20 17:57:46
来源:Art and Fashion 文:Jackie

一起去伦敦Frieze看(fēng)艺(diān)术(ba)


如果你真的into艺术,一定知道最近Frieze系列艺博会伦敦站又风风火火地在Regent's Park展开了。这里充满疯癫的art addicts,无休止的派对,随处可见的免费酒精和角落中的即兴舞者,如果没有GPS真的超容易迷失在大公园里,那就先来个几大亮点闪闪大家。


UNITED BROTHERS

日本的艺术家团体United Brothers带来了一碗由福岛当地自产的植物做的浓汤,并超盛情邀请大家一起来尝尝。他们认为自从日本核泄漏之后,政府并没有很好处理福岛当地的问题,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太不像话。他们希望能拿出家乡特产来世界级艺博会和大家分享,让大家也尝尝被和污染后的蔬菜瓜果是何等的美味(其实光看卖相觉得还不错)。


KORAKRIT ARUNANONDCHAI

曼谷艺术家Korakrit Arunanondchai作为及各种信息的集合中转站一样的存在,这次在Frieze London带来了自制有火焰燃烧图案的牛仔和画作。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小伙伴在Charing Cross 附近的ICA Off-Site还有进行影像放映和表演活动,据说还是值得一去感受一下扑面而来的萨瓦迪卡。


SOPHIE MICHAEL

英国画廊Seventeen Gallery带来了旗下艺术家Sophie Michael的影像作品,就像一场视觉上的捉迷藏扑朔迷离。不过影像艺术嘛大约表面看起来就是有些意识流,但就是很美啊!


HELLY NAHMAD

超值得去的展位啊,艺术家Helly Nahmad假装自己是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杜布菲(Jean Dubuffet)和封塔纳(Lucio Fontana)三体合一,假装在展场里面模拟了由三个艺术大师们一起布置的公寓,发生时间为1968年。


RYAN TRECARTIN & LIZZIE FITCH

艺术家Ryan Trecartin 和Lizzie Fitch的影像作品就真的非常无厘头,他们持续关注科技对于沟通、语言和认知极限的影响,视觉感就是强啊!

这也是他们在大不列颠领土上首次个展,尽管之前有人可能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见过他们。


SMILE FACE!

就是旗子上这个笑脸icon真是让人莫名其妙的爱不释手

欧美领土上的神圣图腾“黄色笑脸”这次被画廊Salon94和笑脸博物馆(The Smile Face Museum[看那些欧美人已经爱这个icon爱到要给它建一个博物馆了How incredible!!])联合起来搬到了Frieze London。

这一个系列的展示融合超多数量的艺术家的同主题作品,然后就保证让你的周围一定全是笑脸。


MIKE SMITH

艺术家Mike Smith在自己的小小展位上放置了一个交互性的装置。首先你可以得到艺术家免费服侍的一杯酒,然后可以再玩一盘电子游戏,虽然明知道一定会失败(事先被设置好的程序),但好像也没什么损失对吧。


总之除了这些超酷/奇葩的项目以外,Frieze London还有有许多正儿八经的老底子画廊的加盟,如高古轩、白立方、香格纳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随处可见。Frieze London会一直持续到10月18日,所以还没有去疯癫的大家就好快点抓紧时间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