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个展“And”9月13日艾可画廊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482   最后更新:2014/09/10 10:32:11 by 展览预告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4-09-10 10:32:11

来源:artforum


河原温,“Date Painting(s) in New York and 136 Other Cities”,2012,David Zwirner,纽约


说起河原温(On Kawara)的作品从某些方面讲就会和他的生平联系在一起如今就不免提到他的死亡了艺术家的过世加深了一种缺席不过人们也许会说缺席已经很久了因为有半个世纪河原温都是有意地避开公众视线过着一种不为人知的避世生活他的艺术特征早就被人所知虽然量都很小能见度若有若无除了Dia:Beacon长期展示的系列绘画以外他的作品往往只零星出现在画廊和博物馆里很难看到全貌

河原温是战后东京先锋艺术的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当时他开始考虑将早期的作品变成一本书在五十年代为日本艺术媒体所写的文章中他表现出了对那种作品的局限性在日本有很多围绕他的新艺术所产生的厌烦。1964他相继在墨西哥和巴黎旅行后在纽约定居朋友和熟人里渐渐有了观念艺术实践者也是在这里他告别往昔仿佛获得了新生。1966河原温的作品开始成型此后就这样固定下来作品里出现了一些日历地图列表以及旅行明信片和电报形式的个人交流性物品每一种都分别蕴含了相同的信息:I GOT UP AT(上面是用橡皮图章印刻的时间就是事情发生的日期I AM STILL ALIVE。这些作品标志着河原温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在这些创作中关键还是绘画也就是今天系列包括单色背景下印上了白色丙烯颜料的画上面的日期就是作品创作的日期调色板深灰蓝色红色和色调的变化此前都是设定好的非常严谨虽然色彩都是手工调和的绘画则是根据一种复杂技术支持的类似机械生产的过程制作的一幅画在一个指定的日期里完成或者毁掉在某些日期里会完成两件或者极为偶然的完成三件很多都放在了手工盒子里内里是当天的报纸剪报

这些期限看起来都很简单不过从对河原温的作品认真记录的角度上去看这些日期也并不确切河原温的创作体系是非常纯粹的在日常框架的限定里游戏般地建构起来他是艺术家也是作者是观看的主体也是客体在数十年里他有意回避公众过着隐匿的生活作品的主观性很明显但个人化的内容却包含了对艺术家行踪的图式记录这种匿名性对作品体系化形式的抽象维度很重要河原温对日常材料的各种运用将报纸对世界大事的报道都吸收到日常生活的习惯里了艺术家的旅行对体系的临时性预测付诸于不同的地方130多个城市里他做的绘画上面的日期被涵盖在当地的语言中这些都体现了游牧式生活的无限动力

旧时光的节奏构成了他的作品也形成了一种编年体的动力可以代替一切比如形式上或风格上的发展但是开始于1969年的作品一百万年》,包括两组装订工具和一行行数字以及和其他作品展览有关的文字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么多的记录保存才将他的活动的日常特性放到了一个没有历史感的巨大框架中

这些也暴露出一个悖论无论是个人还是世界历史范畴内的日常分分秒秒都可以被记录下来但是想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依然是神秘莫测的带着一种难以诠释的荒诞性之所以这样说是艺术家的突然离世令我感触颇深我们再也听不到河原温对此的种种回应了我们可以相信艺术拥有了难以企及的含义他的创作原则是充满力量的作品很像是一种冥思的行为也像一种没有任何虚伪性的美学行动

杰弗里韦斯(Jeffrey Weiss)是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高级策展人纽约大学美术学院特约教授

— 文/ 杰弗里韦斯 | Jeffrey Weiss /王丹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