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谈谈九十年代(系列)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6   浏览数:2347   最后更新:2014/07/29 17:06:35 by guest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4-07-28 10:36:53

来源:artforum


芭芭拉克鲁格个展现场,2014


牛津现代艺术 | MODERN ART OXFORD
30 Pembroke Street
2014.06.28–2014.08.31


“IS THAT ALL THERE IS?”牛津现代艺术的墙上喷洒着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的那些标志性的字体她的最新展览在此举行其中包括一件新装置两个录像以及一些早期的图片拼贴虽然创作颇丰复杂多样但她的作品却经常被埋没在图片一代的老生常谈中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如男性化的注视消费文化挪用其实克鲁格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陈词滥调这场展览就是一个极佳的证明观众得以近距离在一个复杂的场所中去领略她的创作广度

克鲁格曾经提出建筑对她的创作产生出重要的影响所以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不应该忽略这一因素很多绿色和黑色单词指向不同阶层的人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幸存者艺术家恋人这些词语布满了画廊从下至上的斑驳砖墙负荷过重的空间里还有克鲁格的照片拼贴阐述时过境迁这些贴上的文字也许多少有些图文不符一些甚至还越过了纸张的边缘造成的效果是再造了一些具体的空间而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语言表达同样克鲁格的录像十二》(Twelve),2004,《充沛LA》(Plenty LA),(2008),以将画廊的空间作为一个媒介对人类互动的荒诞性进行了评判克鲁格将这件作品投射到墙角这样录像就仿佛在画廊里时隐时现一般地流动着就如这场展览所清晰表达的那样向外去看简化的后现代框架就是去接近未曾预料到的分析性空间

— 文/ William Simmons, 译/ 王丹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