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9-8 “天人之际-磕头机”沈少民作品展
发起人:两点五万  回复数:0   浏览数:1660   最后更新:2008/01/31 03:04:53 by
[楼主] 两万五 2008-01-31 03:04:53

“纸上谈兵”名家纸面作品邀请展

[attachment=80115]

展览空间:四方当代美术馆
展览名称:“纸上谈兵”名家纸面作品邀请展 
展览开幕日期:2007-4-21
展览开始日期:2007-4-21
展览结束日期:2007-4-29
展览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央路6号
策划人: 李小山
艺术家: 李山、尚扬、余友涵、何多苓、罗中立、汤国、毛旭辉、王广义、孙良、周一清、管策、叶永青、张晓刚、洪磊、丁乙、黄峻、岳敏君、方力钧、杨少斌、曾梵志、常青、王兴伟、毛焰、谢南星
官方网站:[url]www.sg-art.org

造纸术的发明,让人类的文明进入了一个“纸本时代”,从此,人类文明的相关一切,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承载方式,可以说,纸与我们人类缔结了一种质朴的亲密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而对于绘画来说,纸作为一种媒介、一种材料,常常从学艺开始,就伴随着一位艺术家终生。从空白状态到满幅的精彩,与纸的对话,充满着只有艺术家才能体会到的乐趣,这种乐趣唤起的是直觉、显现的是率性、激发的是灵感。
    本次受邀参展的艺术家,长期从事艺术实践并取得相当的成就,虽然,纸面并不是他们主要的实践方式,作品也很少示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纸面”方式的理解与感悟。因为对于“纸面”的实践,他们往往具有“私密性”和“游戏性”,所以,可以心无旁骛,直接诉求于内心,更在乎捕捉心、手与纸面之间的微妙灵犀,或许他们的纸面作品与我们惯常看到的他们完整作品之间存在着判断上的差异,但却有助于我们完善对于他们的艺术实践的认知,也可以让我们从这些作品中邂逅到意想不到的感动,这正是我们举办展览的目的。

前言:
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就多数反映在绘画这一层面上,这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家背后的支撑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艺术家如何产生持久的创造力及辐射力,其作品在何种程度上与艺术史的进展保持同步,是具有挑战性意义的。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实践,开掘更为广阔的表达的空间,提示和鼓励艺术家在争取心灵自由的同时,也显现出从时代到个人无法跨越的必然,这个必然是:它时时被无形的墙包围着,每跨越一步,都表示这堵墙如影随形的延伸。
此次展览邀请了众多当代艺术领域的名家大腕,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是当代艺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们的作品的图式已广为人知,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社会上,都显示了足够的张力和分量。
然而,人们很少了解这些艺术家的另一面,除了严肃认真的创作,还有轻松随意和率性的“小品”,看似不经意的涂抹中蕴涵的才华和灵性。“纸面”作品在许多艺术家那里是最能够体现本质的,因为它不加修饰,不矫情,也不造作,素面朝天地面向观众,这正是我们得以观看这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的细微处,它能潜移默化地让我们获取启发和享受。
                                               

李小山 2007.4.12

[attachment=80116]

[attachment=80117]

[attachment=80118]

[attachment=80119]

[attachment=80120]

[attachment=80121]

[attachment=80122]

[attachment=80123]

[attachment=80124]

[attachment=80125]

[attachment=80126]

[attachment=8012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