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柠:艺术,还是艺术家?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1   浏览数:1895   最后更新:2014/06/10 19:13:48 by guest
[楼主] 蜡笔头 2014-06-10 17:36:41

来源:孙超 吴念秋 ESTRAN微信


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1951年生于美国纽约。70年代维奥拉开始用8毫米胶片制作实验电影,之后师从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三十多年在美国长滩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对新媒体、数字影像的制作手法和拍摄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如艺术家自己所说,他和影像艺术出生于同一个年代,事实上他和影像艺术也在同一种步伐中生长。现在63岁的比尔·维奥拉被认为是当代最优秀影像艺术家之一。

维奥拉的影像作品从不运用复杂的场景或镜头,也没有戏剧荒谬的情节,而其作品的力度却能透过极纯粹的画面展现出来。这次在巴黎大皇宫的回顾展是他在法国举行的最大的展览,艺术家用自1977年到2013年间20件重要的影像作品,围绕三大形而上的问题(我来自哪里?我是谁?我要去那里?)让观众体验到了一次超感觉的旅行。生、死、梦境、潜意识……维奥拉总是关注于这些人生中最根本、最普遍却最难以用语言说清的经历,并试图探寻一种超然的体验。

《云泥之别》Heaven and Earth, 影像装置,1992




时间的雕塑

The Sculpture of Time


"时间的雕塑",是这次展览的一个重要标题之一。对于不同作品,维奥拉运用不同的手法展现时间,可能是完全自然主义的,可能是尽可能放慢速度无限拉长时间的。他希望观众可以“浸入”到他的作品之中,能够像感受某种实际材质一样感受不同质地,重量,大小的时间。在整个观展的体验中,维奥拉将时间"物质化",时间可以是缓慢流动的,凝固的,突然十分尖锐的,又或甚至是稀薄的,仿佛你可以站在瞬间和瞬间之间一般。

《在边缘上行走》Walking on the Edge, 12分钟33秒,2012

《邂逅》The Encouter,19分钟19秒,2012




如果你开始旅行,你便会到达

If you engage in travel, you will arrive——Ibn Arabi (1165-1240)


维奥拉带给观众的旅行,并不是简单的从起点到达终点。他并不试图给这个旅行任何结论,并不意于通过这个旅行回答那三大问题,而是通过自己的视角在作品中演绎和提出问题。"当你发现你也在提出同一类的问题时,你就会(在他的作品前)停下来。"Kira Retrov,维奥拉的妻子,也是他长期的合作伙伴这么说。整个展览的结构对于艺术家来说,如同他所说"三种结构模式"中的"矩阵模式"一样:一种非线性的模式,观众可以从任何一点进入,以任意的方向、速度移动,可以随时随地的跳出来。而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场内心的旅行,我们可以把它形容为是一段"冥想"。

《惊愕五重唱》,The Quintetof Astonished, 15分20秒,2000




若认知之门具是开朗,则人之所遇均为无量

If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were cleansed every thing would apper to man as it is, infinite——William Blake(1751-1821)


不仅是"冥想"这种观展体验,比尔·维奥拉的作品中充满了神秘的隐喻,象征性的手法和带有宗教意味的叙事元素,以至于会有人将他的作品简单的归纳在宗教艺术之中,并认为他是基督教信徒。事实上并没有证据表明艺术家来自一个信奉天主教或新教的家庭,或者是其本人信奉任何一种宗教。艺术家在回答有关自己信仰的问题时,称之为"倾向于古希腊时期的思想的"。


《四双手》Four Hands, 23分钟,2001

《凯瑟琳的房间》Catherine's Room,18分钟,2001


然而比尔·维奥拉确实早在70年代就对于各类宗教,东西方哲学产生兴趣。对于他来说,从远古开始各类宗教与哲学也和他一样在询问同样的问题。因此他不仅认真研究基督教的各种文献,并且从日本禅宗到威廉·布莱克,从古希腊到印第安塞内卡,维奥拉的研究并不限于各种思想发源的地域或是年代。正是这样开阔的眼界和广泛的研究,使得在比尔·维奥拉的影像创作中能够同时具有非常系统的理智与极为纯粹的直觉,科学严谨的方法和东方的哲学思想,可以运用大量的新技术进行拍摄和制作,却能够触碰到人们常常不自知的最原本的精神世界。

《炎之女》,"Fire Woman", 11分21秒,2005


同时,维奥拉也大量研究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能够找到与其相关的古典大师的作品原型。比如《理性之眠》(The Sleep of Reason,1988)之于戈雅,《惊愕五重唱》(The Quintetof Astonished,2000)之于耶罗恩·博斯(Jerome Bosch),《白日出行》(Going Forth by Day,2013)之于乔托等等。

《理性之眠》The Sleep of Reason,声影装置,1998

《理性之眠》,版画局部,戈雅,1797-1799

对于维奥拉来说,这些古典时期尤其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大师给他带来的不仅是画面上的灵感。他曾说过“这些艺术家真正地在感受事物而并非只是描绘事物,专注于事物之灵多过事物之形,对于他们来说,绘画是让他们的灵魂与圣灵对话的一种方式”


在这次回顾展中另外一个几乎贯穿着整个展览的元素就是水。几乎可以认为这和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是很有关系的:在维奥拉年轻时,曾经在和家人一起登山旅行的时候差点跌入湖里淹死,而他形容这段经验为“人生中所遇到最为美好,平静,无畏的”。这段经历无疑影响了他之后的创作,决定了他对于水的执着

《映之池》The Reflecting Pool,7分钟,1977-1979

《屈服》Surrender,18分钟,2001


维奥拉对于水的表现非常的丰富,在他作品中,不同状态的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映之池》(The Refelcting Poor,1977-1979)中,水是仿佛是一面有时会和现实相错的镜子,反射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倒影。而在《屈服》(Surrender,2001)中,艺术家直接将水面之外的现实都去掉了,让人难以分辨呈现出来的画面到底是现实,还是平静水面上的倒影。在《三个女人》(Three Wowen,2008)中,静静的水幕仿佛象征着生死之间的屏障。在《白日出行》中,水又分别代表了孕育的希望,摧毁一切的绝对力量,死亡的别离和超脱之后的重生。而在《梦中人》(The Dreamers,2013)中,水不再是与生死相对或是与现实相对的代表物了,它又变成了一种超然状态的载体:人们完全浸在水中,并不是已经死去,也并没有实际的活着。维奥拉对于水的运用和思考,体现了他在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之间的自如转变,源于他的个人经验,也同时受益于东西方文化给他带来的影响。正如同威廉·布莱克的“一沙一世界”,也如同佛家有云:"一叶一菩提"。

《三个女人》Three Women,9分6秒,2008

《梦中人》The Dreamers,影像装置,2013





艺术是一场心灵的练习

Art is a sort of spirituel excercise——Bill Viola


对于比尔·维奥拉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创作对精神性生活和人的灵魂进行不断探索。他希望他的作品在观众眼中成为一个个神秘的谜题,就如果古老的隐喻和神话一般。而他在创作过程中一直试图探索的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最深处,也存在于超出我们之外难以解释的世界的东西。经历又生到死的过程,我们的灵魂该去向何处?我们的灵魂是否能够找到它的归宿?我们和艺术家一同向自己,向这个世界发问。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