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拉斯克在佩德尔·伦德画廊个展闭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524   最后更新:2014/06/06 10:34:08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4-06-06 10:34:08

来源:artforum


洪松明和艺术家Nadim Abbas、Magdalen Wong 负罪的愉悦试听派对现场春季工作坊香港,2013818摄影:Ken Fung。


新加坡艺术家张奕满的作品常常打破文学表演艺术平面设计之间的界限他的最新项目Moderation (s),是一个为期两年的试验性平台涉及艺术家策展人和作家之间的合作性项目日前正在香港的春天工作坊和鹿特丹的Witte de With艺术中心举行这个月在鹿特丹以群展“The Part in the Story Where a Part Becomes a Part of Something Else”收尾展期从522日到817

Moderation(s)是在两个非常不同的机构进行的春季工作坊是一个很新的空间为艺术家提供驻留计划艺术家通过这个计划可以反思自己的作品。Witte de With则是一个有着二十年历史的机构致力于做内容至上的展览。Moderation(s)的每一部分都运用每个机构的优势提出两种模式相互渗入的新方式

整个项目围绕着将艺术作品作为一个选择的过程而展开参加者可以在一个指定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这个地方以一系列邂逅或场景为主通常有一个开放式结尾的任务”。例如参加者要在一个星期内写一个短故事然后在会议上发言但故事的内容实现并没有确定下来参加者需要自行构思

结果是否清晰或是否形成一个一致媒介对我而言并不重要我将Moderation(s) 所在之处本身就看作是艺术作品而不是里面发生了什么这个项目我也没想要作者著作权我的角色就是个观察者顺其自然就是作品的一部分这也是Moderation(s)与关系美学的不同之处最后的结果是这不象一个展览而是一系列的场景其中涉及的元素在一个展览里并不常见

作品主要是让人们发现他们能将什么做得最好这和我的背景有关,1999年我在新加坡成为一名艺术家我们那一代的艺术家魏明福(Matthew Ngui), 曾凯丰(Chun Kaifeng), 黄汉明(Ming Wong),洪松明(Song-Ming Ang), 李鸿辉(Michael Lee), 蔡艾芳(Genevieve Chua), 林育荣(Charles Lim),会看彼此的作品讨论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开始做项目做的就是今天策展人做的事我们写方案和赞助人聊直接和机构谈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因为当时还没有专业的自由策展人如今去试着理解这些互通的角色之间的间隔对我来说更有意思当时的工作方式更具有灵活性少了官僚气

艺术史的很多部分都是与描述有关但很多却无法用批评性语言来描述一件作品如今谈起Moderation(s)我觉得放松多了我尚未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

— 文/ 采访安静(Lee Ambrozy) /王丹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