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非营利艺术机构时我们谈些什么?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942   最后更新:2014/04/29 10:26:29 by 点蚊香
[楼主] 毛边本 2014-04-29 10:26:29

来源:泰康空间微信


错的是你 | YOU ARE DAMN WRONG



看到这个带有些许挑衅意味的标题莫要抵触,这其实是艺术家刘辛夷一件作品中的元素,顺便也成了泰康空间近期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合作的一个展览项目的名称。

这次泰康空间推荐了刘窗、刘辛夷、苏文祥、辛云鹏、赵要5位艺术家参加展览。

不过…人没去,作品也没去,“基因”送去了~

通过莱斯大学多位艺术专业的童鞋之手,作品被成功“克隆”再现于大洋彼岸的展场当中。

甭多说了,有图有真相——

展览现场(摄影:Nash Baker)


--------------------------------------------

刘 窗

收购你身上所有东西,2005至今,现成品收集

(左:刘窗原作;右:莱斯大学项目“克隆品”)


《收购你身上所有东西》这件作品开始创作于2005年,地点是在深圳一个人才市场门前的广场,我与来找工作的人交谈,告诉他们我想收购他们身上的物品并会在美术馆展出,经过耐心的沟通,只有少数人同意,最后我们在对面的服装店完成了交易。被我收购的人中有些是刚来到深圳,有些人失业很久。


这件作品从没有在深圳以外的地方制作过。刘窗的建议是,在制作之前先设定一个或好几个情景,例如在什么地点购买?向谁购买?如果你的预算很小你如何说服别人?等等。


--------------------------------------------

刘 辛 夷

万用抗议牌,2010,木方,木板,油漆, 丙烯,450×224× 80 cm

(左:刘辛夷原作;右:莱斯大学项目“克隆品”)

制作“万用抗议牌”缘自艺术家对于对抗性的政治的侧面观察。木制,白底和手写的红色标语,几乎是抗议牌的全球美学规范。英文的普及又使远程诉求和跨地域解读成为可能。尽管标语的指向可以千差万别,但语言技巧的运用却大有相似之处,其中包括使用简单的词句并在语意上强调自身的正义性。综合二者有利于营造被不公正对待的公共形象,且在最大程度上将问题归咎于他人。

在白盒子里展示制作精良、纪念碑尺寸、语言突兀的抗议牌,是对抗议体验的一种夸张的演绎。以此为习惯于确定性的观看经验设置些障碍,争取判断形成中的间隙,以检视政治言说可能带来的错杂关系。

--------------------------------------------

苏 文 祥

普通美学教程,2011,野生植物、水墨手卷,尺寸可变

(上:苏文祥原作;下:莱斯大学项目“克隆品”)


这个作品在北京与新加坡实现过两次。


去临近的山野挖掘一些植物,数量依据空间与场地而定;或者给它们一个固定的地面栽植,比如在一个5x5米的花台里;所有的植物不应是绿化或盆景常用的植物,以“不知名”为好;最好不要把它们放进展厅;请人用中国画的方法去客观地画它们,或者用写实的方法水彩之类的媒介去画它们,把它们在展厅陈列出来;在展期内要浇水、养护它们,让它们活下来。



--------------------------------------------


辛 云 鹏


奶油蘑菇汤,录像,2008,HDV 1080i 单荧幕, 纵向放映,4 分04 秒

(左:辛云鹏原作;右:莱斯大学项目“克隆品”)

将硬币不断地投入罐头,汤汁从罐口流出,将罐子外包装覆盖。

材料灵感来自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奶油蘑菇汤罐头印刷品,和辛云鹏对此商品表皮内部的食物的好奇。在制作这件作品之前,艺术家完全不知道这里面到底装着什么样的东西。这使他想通过特殊的方式把其内部的物质呈现在包装表面。


作品通过录像记录了这个行为的过程。影像平面化的叙事,从一个构图精致的类似POP商品广告的画面开始,但最终这只是作为某种诱饵为新的艺术认知与表达做了有趣的铺垫。


制作要求是,架起摄像机,记录一个有趣的行为在艺术史的夹缝中所呈现的独特感觉。如果这不容易,就忘掉逻辑的条条框框,随便干点什么你认为具有可能性的事情。



--------------------------------------------


赵 要


微笑+安静,2009,钱币,数量可变

(左:赵要原作;右:莱斯大学项目“克隆品”)

安静

选取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世界各国硬币。


把全世界各种硬币打磨掉表面只剩下形状和金属质感,根据材质考虑不同程度的抛光最后让躁动的金属安静。根据数量多少变化尺寸陈放在黑色的玻璃上。


具体步骤是,先使用粗糙的手动砂轮机,打磨掉表面的图案和文字,然后在使用抛光的磨片打磨光滑金属表面。

微笑

选择大头人物的各种纸币,面额不限,但是人物一定要面带笑容。


先把纸币背面涂黑,使用铅笔涂抹,涂到发亮,死黑死黑带金属光泽;涂抹完纸币背面之后,反转过来,先用铅笔画出人物外轮廓,然后从这个轮廓开始往外涂,使劲涂抹铅笔,涂到发亮,死黑死黑带金属光泽;完成一定数量之后把这些纸币并排成列在一起。


--------------------------------------------

【项目背景】

此项目起源于2013年夏天,莱斯画廊的助理策展人Joshua Fischer来北京期间对泰康空间的参观访问。当时我们正在展出的是政治主题的群展“消极或抵抗?”。他觉得策展人的思路清晰明确,挑选的作品紧扣展览主题、富有深意,表现方式幽默并具有诗意,这个展览给Joshua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与泰康空间策展人许崇宝的深入交流,他对展览的初衷和背景有了进一步了解,回国后还向其所工作的画廊推荐了这个项目。

今年莱斯大学亚洲学院CHAO中心、火柴盒画廊Matchbox莱斯画廊共同策划了将持续一周的亚洲当代艺术节contemporary Asian art festival——“你能听到我”My Voice Would Reach You。在艺术节中,要呈现一个与泰康空间联合策划的展览项目。为此,莱斯的策展人与泰康空间策展人许崇宝通过Skype多次交流策划想法,做了充分沟通和筹备。展览线索从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做》(Doit出发,许崇宝挑选了几位适合此次展览的年轻中国艺术家,并推荐了他们的相关作品。


最终展览呈现的面貌是一次跨越中美文化的、艺术家思想的国际交流。这个展览给了在校的艺术专业学生以启发,不仅只能通过互联网和图片去了解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再次创造一件“新”的作品。这有点像传话游戏,这些被“复制”和重新调和的作品探讨了它们将转译什么,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说。另外该项目也对艺术家身份、作品制作技艺、艺术面貌的地域性等话题及可能存在的悖论进行了反思和质疑。展览标题借用了本次活动参展艺术家刘辛夷的作品“Universal Protest Banner”(《万用抗议牌》)中的一句口号“错的是你”,对于北京、休斯顿或其它地方来说,这个展览希望能让年轻人、青年学生们共同思考“新”的可能性。

[沙发:1楼] guest 2014-04-29 15:41:24
文艺青年的屌丝作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