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徐震版花旗自行车逛军械库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3   浏览数:2264   最后更新:2014/03/07 19:43:05 by guest
[楼主] 点蚊香 2014-03-06 16:34:20


来源:新浪微博


纪录片有反艺术性的一面。艺术的效果让人领悟完整、和谐、规律,纪录片如果也拿这个目标来装饰和炫耀自己,伤害的必定是客观事实。因而可不可以这样认定,多一分表演,多一分完美,也就让纪录片少一分真实,少一分价值。艺术只是纪录人旁边的一道可以瞭望的风景,警惕自己有多少像艺术。


@纪录片夜谭: 今天的纪录片思维还要停留在巴赞的时代吗?拿真实来反艺术是新发明吗?


老恺博主不懂艺术。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位艺术。当代艺术的开放性、跨界性、交互性远在纪录片之上,对当代艺术而言,纪录片是一种古典形态。


@纪录片夜谭: 纪实风格的纪录片也许古典,另外也有纪录片可作先锋


@动脑筋爷爷_V:当代艺术这么牛逼啊,宇宙第一啊[哈哈]


老恺举例。窃以为@毛晨雨-稻电影 的工作若按照当代艺术坐标来比照大约算一种总体艺术,包括了种植计划、祭祀、劳作、设计、品牌、摄影、文本等诸多方面,若将其纳入单一的纪录片系统,将无法整体解读之。


老恺再举例,@毛晨雨-稻电影 的后期作品所具备的克鲁格式的复杂拼贴以及文本解构特点,已经走向了纪录片表达式的某种极致,但因依旧依赖时间轴的表述和单频道展示,所以依旧只能纳入纪录片系统,虽然其内质是开放的,但其外部形态是封闭的。


理论车间后门基本同意。当代纪录片导演的求真意志,严重损害了纪录片影像的可能性。当代艺术处理纪录时更驾轻就熟。也就是,导演们,你们在镜头后不要太深沉、深刻,不要太裸露美丽心灵终极关怀等等,多学学当代艺术家们的没心没肺,也尽量多二一点儿。我们时代里没有任何阿毛看到了更多真实,你看到了俺也懒得理你


理论车间后门比谁看到的更真实,或比谁看到了更多的真实,比哪个人的镜头里的东西更贴近现实,这是原始得有点淫荡的电影方法。朗西埃原则:纪录片也虚构,而且是更自信、更一去不回头地八卦和三言五拍和《公民凯恩》式地阴谋论的;纪录片的故事最终冲向寓言(也就是去你妈个号召、关怀和思考个鬼!)。


理论车间后门中国现在的纪录片都是学着大学里的瘪三文人的腔调在拍。


理论车间后门我建议,对号称要还原历史真相的纪录片导演,最高判他 三年徒刑。动不动说自己的片子在关心或表现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的导演,应该直接给他打负六十分。


@sun妈: 尽管我从事当代艺术,但我一直喜欢也未放弃使用纪录片这种古典形态


老恺:当代艺术的观念是开放式的,所以一切其他样式均可为其所用。就像录像艺术也有自身的古典形态,譬如对现场行为的“记录”——不是“纪录”。若强调真实性,其实是这种单镜头的录像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