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聚焦:布鲁塞尔艺术日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297   最后更新:2013/10/22 18:05:06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3-10-22 18:05:06

来源:artforum

:“锐舞派对现场:《新视线主编彭杨军艺术家陈天灼与邱黯雄.
全文摄影杨北辰

当我们坐着黑车颠簸地找到位于七棵树创意园的星空间新址时社交网站上大肆宣传本来说好晚上9点钟开始的陈天灼酸俱乐部派对现场因为有采访的关系被推迟到10点半了看来艺术界的活动还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不过准点到场倒是可以尽情享受主办方慷慨提供的各类酒水

趁场地还没热闹起来灯光还亮着的时候赶紧好好看一眼作品原本是星空间仓库的地方已经被改建成了新的画廊空间不当被陈天灼的作品进驻之后画廊摇身一变似乎成为了个群魔聚集的地下俱乐部耀眼的白光照在墙上端的天眼旁边挂着张设计直白的大旗旗中央是由三个男性敏感部位构成的圆形符号底下的字句如墙上的白光一样抢眼,“Jerk off in peace”。言简意赅手淫和意淫一样都是大家的权利不应被外界打扰

建筑师臧峰与时装设计师张达星空间总经理房方.

大旗下的台上堆放着肠子被老鹰扯出来的裸女雕塑不禁让人想起普罗米修斯因盗火种而受的处罚还好陈天灼的创作风格不走写实路线否则在这雕塑面前坐着的人应该也不会如此淡定地聊天吧另一侧的墙上投影了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的飞行器录像和整齐陈列的大麻烟筒相呼应笔者打趣道会有人提供给我们使用这些道具的机会吗一位年轻艺术家环顾四周后压低声音说在每一个画廊开展我都看到过同一位大叔总是一个人来永远站在角落里也不跟人打交道他应该是上面派来审查活动的人开展必到你要是不知道有什么活动他还能拿出个小本儿告诉你所以说这儿肯定不会有什么违禁物品查到了就立马给封了这样说来陈天灼的酸俱乐部是不会有真的“acid”

差不多10点的样子派对终于要开始了虽然到场的人已经不少但大家似乎都怯于移步到舞池毕竟灯光还未暗下在众目睽睽下率先展示舞姿可不是一般人愿意做的事情环视一圈今晚来的不是画廊开幕常见的那波儿业内人士”,可能是因为陈天灼参与的行业诸多所以覆盖的人群更多元化来的人有他在圣马丁和切尔西读书时的同学有艺术家有通过Vice知道这个活动却不认识陈天灼的文艺青年也有涉世未深的美院学生因此大家选择的服装也风格迥异有保暖实用型的有萝莉妖艳型的有摇滚朋克型的也有传统职业装而陈天灼自己穿着和上官喆合作的品牌SankuanzT外套脱后看到白底黑字写着“Fuck it let’s dance”。他和好友陈轴自娱自乐率先跟着DJ的节奏跳了起来

香港跨媒体创作人欧阳应霁画廊外候场的人群.

在主角的带动下起初羞涩的大众也慢慢往前挪移开始跟着音乐甩起了脑袋扭动起身躯人群中似乎有另一个人穿着陈天灼设计的外套问了才知道这位陈飞先生是天灼多年的好友但衣服这样的身外物并非天灼之作——真迹在跨部的纹身看来捧场的人里头既有来路不明的圈外人也有艺术家的铁杆哥们儿

抬头一看有不少人在二楼透过玻璃俯瞰下面仿佛在参与邪教聚会的大众对于酸俱乐部这样的开展派对星空间的建筑结构提供了满足偷窥欲绝佳的场地地面也有一部分人坚守自己舞池外的阵地选择看的主动而不是被看的被动

我们离去的时候还不断地有车到达看来这酸俱乐部正如艺术界一位同仁所说的像是一场盖茨比般的盛宴出席的人什么行业都有认识陈天灼的不认识陈天灼的全部在场大家就是图个热闹虽然名曰酸俱乐部但星空间既不会出现或别的猛料”,也不会看到像纽约的开幕派对里出格的舞姿不管怎样陈天灼继续用他充满宗教符号的视觉语言来冲击大家的感官也希望各位在这活动中享受到了Laura Mulvey说的通过凝视(the gaze)而得到的主动权和优越感

艺术家胡向前艺术家杨圆圆苑瑗与宋琨.

艺术经纪人马小鸥与艺术家郭鸿蔚艺术家叶甫纳朱洽与刘诗园.

艺术家叶凌翰与萧涵秋空白空间的张迪与艺术界资深编辑孙冬冬.

艺术家赵天汲魔金石空间的Billy Tang与艺术家陈轴.

艺术家王芮与林科:La Esfera Azul画廊总监Lupe Frígols与泰康空间推广总监窦子.

— 文/胡婕箖

[沙发:1楼] guest 2013-10-23 10:40:26

来源:墙报

 

 


展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临时地下派对。这种艺术想法和展出的光怪流离的作品融为一体,大抵猜得出艺术家陈天灼是个年轻“玩家”。至少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叛逆和变着玩花样做艺术,在他身上尤为明显。陈天灼受英伦文化的影响也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作品中,而且对时尚也不排斥。这些综合因素,大概形成了他在星空间个展的特质。所谓“酸星俱乐部”,是不是多款鸡尾酒和不同风格的电子乐混搭的临时避难所?我们拥有的记忆,或在派对上遇到的年轻人,那些偶尔交汇的眼神和停留在作品上的思考,是不是在“一夜情”后就很快变得模糊不清?

那么,这个展览想说的,是不是我们都在臆想的现实与幻像之间的交替?光陆流离的色彩不能抹煞我们内心的失焦。


以下文字来自赵梦莎:


酸星俱乐部,是由艺术家陈天灼在星空间建造的临时俱乐部。当然,你也可以将它理解成一座避难所、冥想室或朝拜堂。在这里,陈天灼以艺术家的身份进行一次召集,动员一切可能的观众,通过一场狂欢集会来测试普通观众以及艺术界内部对观看展览体验的双重反应。在这一场集会之中,画廊作为艺术宣传与流通平台的政治空间含义将被艺术家恶意隐去,陈天灼妄图能颠倒昼夜,让画廊转身成为艺术家、自由职业者、意见领袖、网络红人、毒贩、骗子、掮客、买办们的冒险乐园。

事实上,陈天灼正试图建构出一套当代的宗教,并最终成为自创宗教的施教者。借用共济会的格言“秩序来自于混乱”与佛教中描述的末法时代的预言,宗教世俗化与单一信仰的崩溃也同样映射到当代艺术界内部,规则的失效、视觉艺术对理论的依附、创造力消退的恐惧——这就恰好为艺术家构建出一个“当代宗教”提供了现实场景。混沌中方生出新秩序,陈天灼希望从不同宗教中借鉴并提取出现实生活中可被挪用的部分,生产出一种可普适于我们生存世界的内部与外部的方法。同时,宗教符号和图像中的传播功能亦为他的实践提供了合法性。西方古典绘画对圣经的视觉化呈现,由此传达的生死、赎罪的情结,激发出的神圣感或警示作用比文字传播更为直接,在陈天灼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相同的叙事方式。


陈天灼的“宗教”是感染式的,“信仰者”基于精神上的互信而达成共识,通过内向传播与蔓延,最后形成精神的结盟。较之艺术强调对集体意识的唤起,陈天灼追求的则是个体意识的独立,那些被压制在经验之下灵魂的独立。陈天灼的目标观众是普通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求道者,并期待将他的作品植入参与者的体验中。也因此,他向所有观众发出公开公平的邀请,放下对“艺术”的模式化阅读,以及对意义的热衷或冷漠,抛弃经验,期待更有效地精神交流,更对等的热情。在酸星俱乐部这座临时圣所中,护法、毒物、神坻作为信仰的证物是被观看的主角,构成了整个仪式化空间的基调,所有的形象都是确信而充满力量。可以选择抚摸倒塌的雕像,与全知全能之眼的凝视迎面相击,观众终得以通过信仰远离大厦,逃离陷阱。

酸星俱乐部欢迎你。艺术家,欢迎你,失意者,欢迎你,短暂而伟大的幻觉。欢迎交换体液和思想,享受廉价卑微的快感,狂欢痛饮有限的明天。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