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累:知天命后,背起“世界的壳”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9   浏览数:2638   最后更新:2014/04/21 16:04:33 by keleshuidouaihe
[楼主] 陆小果 2013-10-11 10:05:40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 王懿泉

林明弘个展“空位”现场

在你把车开进来之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主展厅里什么也没有。如果严格的说,这里只有地面上的十条白线,和墙壁上黄色和灰色两道涂层,仅此而已。事实上,仅仅凭借这些明确而简单的线条,空间的属性就已经开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画廊原有的面貌消蚀地不可辨认,而这里的环境显然是一个停车场。这正是林明弘在最新个展空位中所精心营造的。

林明弘对画廊的空间干预非常彻底,也极为巧妙。他没有在展厅里放置任何艺术品,而是在地面上用线条规划出了八个标准尺寸的停车位,在画廊门口安装了一个普通的蓝色停车指示牌,并在展厅角落处用音箱实时播放着北京当地司机喜欢收听的广播节目。与那些布展工程日益变得复杂的当代艺术展相比,林明弘的布展实在显得极度简洁,但它的效果却非常显著:画廊的视觉面貌和实际功能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展览空间蜕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停车场。前来展览的观众们则可以将自己的汽车从室外一路开进展厅并停泊在这里,也可以在空间中随意走动或彼此交谈。

除了对物理空间干预,这个展览令人兴奋之处也在于重新定义了观众和展览之间的关系,进而创造出一个社交空间。在当代艺术里,观众总是期待能够在展览里看到新奇的景观,观众也对展览充满了各式的想象。不过,这些期待和想象在这个停车场里被完全地颠覆了。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是需要定睛观看的。人们在这里也并不再扮演被动的观看者的角色,他们的身份转变成了这项艺术计划的参与者。就像前文提及的,这里其实什么也没有,因此人们的一举一动就成为了这项计划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观众成为了参与者,甚至与艺术家一起成为了展览的共同制造者。与此同时,这里集合了各种各样的人际活动,包括开车、停车、走动、交谈等等,这些活动在不断累积,并最终在停车场之中形成为一个社交空间。

林明弘针对空间的实践由来已久。他曾将台湾本土特色的织布图案应用在不同的空间之中,如美术馆墙壁或网球场的地面;去年他的“样板屋”计划关注了上海当地建筑工人的居住环境,并在美术馆中搭建出了工棚。在此次个展中,林明弘的空间干预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效果,画廊、停车场、社交空间三种空间叠加在一起而生产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混合物。它不但挑战了画廊作为商业空间的经济属性,也消除了“白盒子”式的展览形式,而且它还带来了更多的话语。

林明弘个展“空位”将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出至10月30日

观看林明弘的工作室访问视频,请点击这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