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卡·沃格特的个展在纽约New Museum开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557   最后更新:2013/08/21 14:43:40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3-08-21 14:43:40

来源:artforum




















阿里斯泰尔弗罗斯特,《不在办公室自动回复》,2012,亚麻布面丙烯,393⁄8 x 311⁄2"。


如果你对苹果产品的美学有所了解看到阿里斯泰尔弗罗斯特(Alistair Frost)2012年的油画不在办公室自动回复》(Out of Office Auto Reply)肯定立刻就能心领神会画面正中是Mac OS的音量图标一个黑叉覆盖在图标上表示静音黑叉边缘被人为地画得参差不齐如此富有表达力的边缘——就像这位伦敦艺术家大部分其他以谷歌图片为基础的作品一样——让人联想到网络剪贴画那么此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被拖过来扔在画面上的符号而其对绘画的隐含定义则是绘画乃是一种无声之物作品标题更是表明不仅这条非声明(nonstatement)是在无人为参与下做出的而且艺术家本人也仅仅是个办公室小职员尽管他刚刚离开了自己的办公桌)。今天绘画这一看似模拟性质的媒介地位大不如前就连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不再受人重视面对如此状况弗罗斯特这幅作品所包含的一切也许都在暗示某种无奈与屈服

那么可以再一次说绘画是沉默的在画布前的体验是在处处嘈杂的世界与数码刺激的喧嚣中稍作停顿对我们许多人而言此处被放大的的静音符号表现的正是沉默在当代的模样这一如背景一样不起眼的平常物在奶油色背景的衬托下于圈内人看来还有另外的指涉意义将一个多重含义的主题一分为二——一个领结或以无限后退视角绘制的画廊——是勒内丹尼尔斯(René Daniels)常用的技法同时弗罗斯特画中的图标整体极简主义色彩浓厚但其中每一个元素都包含多种意义让人联想到乌尔··凯泽(Raoul De Keyser)(弗罗斯特离开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后又到阿姆斯特丹里克斯美术学院学习因此他知道这位来自低地国家的前辈),同时也是对韦德盖顿(Wade Guyton)“X”画致敬正是这种清楚的混乱——面对今天的绘画以及框定它的更大的文化背景所表现出来的决心与困惑——塑造了弗罗斯特的艺术

2009年起弗罗斯特的油画与装置作品将艺术界归纳为一个狂欢与生产力并存之地那一年的作品包括另一方面……要紧的可能只是味道》(On the other hand . . . It could just be the taste):画满五十年代马丁尼酒杯图案的鸡尾酒吧台台上摆放着空酒瓶和弗罗斯特怪里怪气的鸡尾酒器具雕塑整个吧台都溅上了紫色酒渍;《最佳女主人》(Hostess with the Mostess):剪贴画风格的画面上是一位穿着比基尼的女郎在扭动身体。(从这些以酒精为内容的作品中我们尤其能看出弗罗斯特与马修布兰农(Matthew Brannon)在主题上的近似其古怪矛盾的气质与布兰农也颇为类似)。2011弗罗斯特在纽约Zach Feuer画廊举办了名为飞行模式”(Airplane Mode)的个展这一题目和不在办公室自动回复一样也暗示了一种间隙性质处于不在的之间的存在模式弗罗斯特当时画了不少社交性质的蜡笔画内容主要包括老式显示器办公椅女士内衣以及看起来很随意的抽象画同时展出的还有装着各种颜色鸡尾酒的饮水机和成堆的披萨盒

不过暂且不论画中营造氛围的元素弗罗斯特在Zach Feuer画廊展出的画并非信手乱涂这些作品看似轻快但背后有一种平静的适度与统一支撑随意松软的表面奇特的图像全都来自弗罗斯特在造型与构图下的功夫。(艺术家在对谈中引用了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内[Baldassare Castiglione]关于潇洒(sprezzatura)的定义来说明自己的艺术理想让功夫看起来毫不费功夫。)弗罗斯特在该展览中将当代艺术家塑造为普通人为挣钱谋生耗时耗力再与他的同伴们一起稍作发泄换句话说弗罗斯特是一名自我表演的生产者在他所呈现的图景中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一种将生产性奉若神明的全球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是一个已成为被打磨得光鲜亮丽的休闲阶级聚集地的艺术界










阿里斯泰尔弗罗斯特,《好吧你是有远见之人我是有远见之人这里每个人都是有远见之人……但你以什么为生?》(局部),2013,综合材料伦敦Cell Project Space展览现场摄影:Mariell Amelie


尽管无数身处相同困境下的艺术家都在寻求解决方案但没有谁能像弗罗斯特这样制作出如此充满倒错和分裂性的作品弗罗斯特创造的休闲世界——例如用吊床布做画布的个展即将来临的图像”(Image Coming Soon)(2012格拉斯哥Mary Mary画廊或者在浴袍上画棕榈树和马丁尼酒杯图案的苏黎世 BolteLang画廊个展——在人意志软弱时很容易显得极富魅力但却与多数艺术家工作情况极不稳定的现实完全不符与此同时画中被削弱的精确度又防止了走马观花式的观看以及艺术的风格化或装饰化尽管在这几点上弗罗斯特从不忌惮剑走偏锋抵制的同时也不忘调戏他对语言绝大多数来源于网络的运用同样如此。“别使用重复的笔法因为观众看了要打瞌睡,”伴随即将来临的图像一同展出的小册子里如是评论道接着就是一大段有关沙滩休闲正确礼仪的说明文字

弗罗斯特最近在伦敦Cell Project Space群展上的作品将上述文本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装有高浓度伏特加和佳得乐的饮水机一张画着“#”字的利希滕斯坦风格油画和颜色明亮的壁画以外弗罗斯特还在壁画上挂了若干公告牌里面装裱着A4大小的PDF文本为观众说明参与规则”,文本内容基本都是由大家司空见惯的艺术或企业文化建议交替组成举例来说在兴致勃勃地谈论了如何挽救出问题的艺术作品之后他又给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坐办公室坐得更潇洒以及如何获得一个更好的社交生活的建议这位艺术家或者说艺术家在此处呈现的这一角色似乎一边在防御性地自娱自乐一边对社交感到焦虑一边下定决心沉寂在工作室认真做好作品一边又承认希望找到捷径通往严肃而有意义的绘画尽管如此弗罗斯特的这种游移不定本身就已经非常及时而且重要它们是最有说服力的机械回复

马丁赫伯特(Martin Herbert)是一名作家评论家现居英国肯特郡坦布里奇韦尔斯

— 文/ 马丁赫伯特|Martin Herbert, 译/ 邹彧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