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rtforum
座谈会现场。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一直是将华语电影介绍到北美的重要口岸。1992年刚刚完成处女作《落水狗》的昆汀•塔伦蒂诺在当年的电影节上带着全剧组成员为徐克制片、程小东导演的影片《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捧场。多伦多TIFF Bell Lightbox的艺术总监诺阿•科文(Noah Cowan)作为当年亚洲地区的电影节选片人清晰地回忆起这一幕。20年后,他将更具雄心的计划带回多伦多——回顾中国电影百年的展览“两岸三地百年电影光华”6月6日拉开帷幕。
活动首次集合中国电影资料馆、香港电影资料馆和中华台北电影资料馆,在两个月内,集中放映超过80部馆藏作品。从默片时代仅存的珍藏(《劳工之爱情》、《西厢记》)到经典大师级杰作(《小城之春》、《花样年华》),从开创新纪元的新浪潮之作(《黄土地》、《投奔怒海》、《悲情城市》)到反哺好莱坞的功夫、黑帮及神怪类型片(《侠女》、《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科文将80余部影片按制作时间顺序划分呈现,并邀请陈凯歌、谢飞、成龙、施南生、杜琪峰等嘉宾开谈,从中追溯三地电影之间的共同文化和历史渊源。
片单从整体来看,并无多少意外之选。“我希望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及可能被忽略的重要作品,希望让多伦多观众知道当谈论中国电影时,最重要的作品都有哪些。” 科文对于片目的选择这样解释,“一些影片的保存和修复状况,放映版权等问题也会影响最终的选择。同时也有些人为的条件设定,比如同一个导演尽量不放映超过两部作品。”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作为以观众为导向的电影节,每年9月颁出的最高奖便是“观众选择大奖”。在影评人口味和观众视角中,后者显然更为重要。这意味着胡金铨最具知名度的影片《侠女》比艺术表现上更为纯粹的《空山灵雨》更适合进入这个名单。“面对艺术影片放映环境的恶化,我们不得不一再放映最经典、最重要的作品,以此提醒观众电影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位置,而这一位置在我看来正在不断地遭受威胁。”科文特别强调。
对于中国三地电影而言,这种威胁似乎更加迫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通过充满人文思潮和革命精神的新浪潮作品重新发现了中国电影,这种关注持续到上世纪末,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或可作为一个高潮般的结点,《花样年华》捧得最佳男演员和最佳技术大奖;评委会大奖授给《鬼子来了》;而《一一》得到最佳导演奖。不过此后华语影片的表现,也许可以直接从本次影展2000年后选片的捉襟见肘中反映出来。
香港电影已难返黄金时代的辉煌,而台湾电影则从未真正“市场”繁荣。大陆近年终于有了世界第二的电影票房,但仅凭国内市场便可运作收回投资的创作环境,已无需提倡艺术性的国际电影节市场的支持,投资者和创作者自然愿意把把都打安全牌。影片内容跟风,趣味乏陈,电影被植入到了大银幕广告中。
而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艺术家影像逐渐成为令人关注的兴奋点。本次活动也延伸到视觉艺术领域,展出影像艺术家杨福东的新作《新女性》(New Women),邀请电影摄影师杜可风呈现视频装置《离言万语》(Away with Words),并做现场艺术表演。
在五屏录像作品《离言万语》中,杜可风按“火、土、气、水、木”划分的屏幕上,播放着他所拍摄的电影画面:《花样年华》、《阿飞正传》、《堕落天使》、《春光乍泄》、《英雄》、《无间道》、《如果爱》,甚至还有崔健导演未公映的影片《蓝色骨头》以及杜可风用摄像机在北京随意捕捉的街头生活画面。所有画面都被重新剪辑、配乐,《花样年华》中梁朝伟和张曼玉房间内大跳摇摆舞这种被剪段落也在其中。
“《离言万语》是我对于文字和画面关系的隐喻。需要找到一种对待文字的方法,用以传达语言、叙事……作为电影人我们也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远离‘文字’,使得情感、经验、颜色、能量可以直接成为电影力量,击打观者……”现场艺术表演中,杜可风伴着他的电影画面做阐释。
TIFF Bell Lightbox的艺术总监诺阿•科文(左)与杜可风(右)。
杜可风作为华语影坛视觉风格独树一帜的摄影师,同时拥有最为混杂的语言系统——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亚洲,粤语和普通话甚至成为了这位澳洲出生长大的白人的母语。影像更像是一个他可以统一并得以自由表达的语言。《离言万语》中将电影画面从它原有的影片叙事语境中拎出,被赋予新的视觉指向。现场表演时,摄影师回到他熟悉的影像系统,自我审视地表达如何将文字转化成画面,用回响填满空间的自然过程。
与杜可风作品比邻的是杨福东的新作《新女性》,五屏黑白无声影像装置。参与演出的五位女子全裸演出,在空荡的空间中游走、坐定、出神。如果将作品视为与百年华语电影回顾的一次对话,不仅作品名称可直接联想起本次活动中放映的30年代蔡楚生导演、阮玲玉主演的同名影片《新女性》,杨福东的影像进一步将女性在电影银幕中被崇拜(女神)或被抛弃的形象(妓女)做了心理层面的抽离,并用裸体——最自由最禁忌的方式,对于无畏、进取的女性精神给予肉体化的视觉隐喻。
“视觉艺术展览与电影放映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坦白的对话和争锋——我们以此为观众提供更多层面接近电影的方式,并将电影再次带回视觉艺术的语境之中。” 诺阿•科文如是说。
— 文/ 谢萌
成龙参加“两岸三地百年电影光华展”
接受外媒采访:不知道艾未未是谁?
香港电影演员成龙在加拿大接受媒体采访时,极力为中国的人权迫害辩护,他并表示,不知道正在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是谁,从没有听说过艾未未这个名字。
加拿大多伦多正在举办“两岸三地百年电影光华展”,展映中、港、台80多部经典影片。
许多电影制作人、演员等,都在此期间到访多伦多。加拿大国际广播公司CBC电视台,日前请到访的香港电影明星成龙上一个热门的访谈节目。节目长约26分钟,主要围绕成龙的电影生涯,主持人和成龙谈到他以将近六十岁的年龄,继续主演武打片电影的体会;以及如何看待中国电影市场等。主持人请成龙解释,此前曾经公开说过:“中国人就是要被管的”是什么意思。成龙辩解说,所有人都是应该被管的。不单是中国人。在主持人谈到中国的人权纪录话题时,成龙开始显得非常激动,表示,中国的人权问题被夸大了:“我认为只是中国,主要是因为人们盯着中国。我认为世界所有地方都有人权问题。”
成龙接着有些语无伦次地说,他感到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的人权问题:“在所有的事情上他们都盯着中国,例如空气污染,等等等等,所有方面。媒体上都是关于中国的,我认为这非常不公平。”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即将在多伦多艺术馆展出,但是中国不准许艾未未前来多伦多出席活动。主持人问成龙怎么看待艾未未的处境:“那么像艾未未这样的人呢,最近受到媒体关注,他仍然处在监视居住的状况。我们和他在北京取得联系,他谈到作为一个艺术家所面临的巨大人权困境。”
这时成龙打断了主持人的话,表示自己不知道谁是艾未未:“艾未未?谁是艾未未?我,我不知道谁是艾未未。”
主持人有点诧异地说:“我相信你知道艾未未,那个画家,他还设计了北京鸟巢体育馆。他是一位艺术家。你不知道?那好吧。”
这时成龙辩解说,电视访谈节目是关于电影的:“我们在谈论男演员和女演员,是吧。我又不是一个艺术家。”
在这段访谈节目播出后,引起众多听众的议论,许多人认为,成龙作为一个举世知名的武打电影明星,和影片中的好伸张正义、正直勇敢的形象相距太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锡红从加拿大发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