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策展人斯图尔特·科默跳槽MoMA博物馆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297   最后更新:2013/06/17 10:25:13 by 叮当猫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3-06-17 10:25:13

来源:artforum


我是在慕尼黑办公室通过网络获悉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去世的消息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321日离开这个世界享年82那天快要结束时这一不胫而走的消息通过电话短信在报纸新闻社交媒体非洲文学listservs、教室酒吧以及非洲城市的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回忆是忧伤的集体的哀思却也充满了对这位史上最伟大的非洲之子的敬意阿契贝的离世令我一时哑然但是想到他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内心又最终释怀对于我们这些生于后殖民时代的非洲人而言他的作品犹如终生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初次读他的小说瓦解》(Things Fall Apart)(1958)所感受到的震撼这本书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受人爱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种震撼和他在书本上所创造的世界给人带来的认同感是分不开的在伊博村庄里随着基督传教士和英殖民者的到来村民们不得不挣扎于文化和精神传统不平等交流所带来的灾难之中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过去与现在如此多的交错之处使我们从书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世界另外让人欣慰的一点是阿契贝所呼唤的充满自信的后殖民文学愿景也是我想象力遗产的一部分

惊悉他离世的消息虽然一时无法接受但却不得不面对现实这位在非洲文化图景中雄踞一席的文学雄狮那笑起来有些困惑的温和面孔一切的一切从此以后都只能化作记忆但是现在他漫长的蜕变才刚刚开始——从凡间的偶像到冥界的神祗他的生命是在生生不息中发挥着光和热仿佛传说中伊博族的象征神物蟠蛇

钦努阿阿契贝伦敦,1970521摄影:Corbis。


阿契贝和我都属于尼日利亚最大的少数民族伊博族用伊博族的话讲他的离世就像一棵大树倒掉了”(Oke osisi adago)。阿契贝是二十世纪非洲文学的大树”。他的思想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他在二十八岁那年发表的小说瓦解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使非洲现代写作实现了彻底转变The Root网站上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里,Kwame Anthony Appiah简洁地进行了概括:“对于那些想用英语写非洲生活的人而言阿契贝为他们树立了伟大的榜样。”瓦解之后阿契贝又发表了动荡》(No Longer at Ease) (1960) 神箭》(Arrow of God )(1964); 三本小说加在一起构成了阿契贝的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三部曲在他写作的年代非洲正处于政治激变中很多国家宣告独立新的民族国家大量诞生对于后殖民的精英而言这种转变伴随着挑战与责任必须创造一个现代独立的非洲意识同时传递非洲经验的普世价值阿契贝对这项事业的贡献和他作品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在于他将非洲人民作为历史主体和再想象的自我载体放到了写作当中然而阿契贝既不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也不是理想主义者他的第四部小说人民公仆》(A Man of the People) (1966)完成于尼日利亚政府危机之际以其对病入膏肓的政府腐败的清晰诊断而具有了预见性的意义这本书预言了1966115日军事政变这也成为一年后尼日利亚-比夫拉战争的先兆

钦努阿·艾尔伯特-阿契贝(Chinualumogu Albert Achebe)19301116日出生在尼日利亚东南部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名基督传教士也是老师他在自己的信仰下将孩子养大但同时也将伊博世界的非基督传统渗透到了他们的教育中基督教和伊博文化欧洲与非洲之间殖民主义以及对殖民主义的反抗——这些因素的融合构成了阿契贝作为作家大学教授编辑出版人杂文家敢于对腐败和其他社会隐疾直言的批评家终身创作的主题伊博口述传统的古老智慧在他对谚语的自如应用中犹如一口文学和哲学的深井也正是伊博文化构成了他作为作家和思想家的身份核心

阿契贝也兼具其他的身份他是一位尼日利亚作家非洲作家也是世界作家但他最重要的身份还是伊博族作家——不是在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意义上这样说而是就像我们将狄更斯称为英国作家沃兹沃斯称为英国诗人一样阿契贝是当之无愧的伊博族作家对他而言伊博传统和它的复杂语言对先锋的普世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说起来有些矛盾正是通过语境的特殊性对一个错综复杂的特殊文化的召唤),阿契贝如同狄更斯一样才达到了一种普世性阿契贝的成就在于打破了非洲社会以及个体之间的藩篱明确向世人宣告这些社群和个体也是人类普世思想化身的一部分尽管西方世界总是将他们看做是野蛮人或原始人

作为老师的小说家》(The Novelist as Teacher) (1965) 非洲形象》(An Image of Africa) (1977)充分表明了阿契贝的问题意识在后者中他通过细致的解读对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所渗透的种族主义进行了颠覆性批评在西方学术界康拉德的小说被奉为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书中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往往被人忽略阿契贝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他写道非洲在这本书里变成了一个抽象战场没有人性的迹象欧洲人不顾自身安危进入其中。” 他指出对整个非洲大陆的这种定位表现了一种荒谬的狂妄”,同时强调:“真正的问题是非洲和非洲人的非人化这种根深蒂固的态度过去如此并且将会继续下去。”如今很难去理解阿契贝在1977年对康拉德的解读是有多么激进在当时后殖民研究的批评语汇几乎没有存在过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是一年后才出版的)。

尽管从一开始阿契贝就立志摆脱地方主义和类型化的束缚但他作品中的普世性是慢慢才被认可的在我们哀悼又向他致敬的同时却不可以忽略掉这样的事实虽然瓦解在六十年前受到了热烈追捧但人们并未能够以普世的角度去看待它的悲剧化的平民主角Okonkwo。50年代末,《纽约时报书评栏目的一名评论家对这篇小说的评价是:“《瓦解属于为数不多的从内部描写原始社会的敏感作品之一。”“原始社会”?以这样的方式去解读阿契贝背后的文化不知阿契贝看到后会作何感想


报贩尼日利亚卡拉巴尔街头,2013323摄影: pius utomi ekpei/afp/getty images。


作为一位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先锋作家阿契贝将自己视为作为老师的作家”。对于我们这一代出生于60年代的人非洲大陆对自由的追求正处于实现的边缘很少有作家或思想家能像他一样如此彻底得代表我们的理想在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今天故事的平衡性》(Today, the Balance of Stories) (2000)他认为世界文学必须给大量故事和传统腾出更多空间实际上阿契贝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重述非洲故事或者如他所言是肯定他的人民的故事他更追求一种历史小说模式非洲生活在其中不是处于边缘而是中心位置因此能够作为复杂的艺术和哲学思考主题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

就我自己的写作批评和策展工作而言阿契贝重新讲述非洲历史的批判性文字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开始做艺术策展和写作的时候也是抱着同样的诚挚信念坚信当代非洲艺术和非洲艺术家的创造视野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的主流叙事中具有一定的分量当我选择伊博的词语Nka(做艺术的意思作为一本研究当代非洲文化杂志的名字时(90年代和一些同仁创办),多少都是受到阿契贝70年代创办的文学刊物Okikei(伊博语的意思是创作的影响阿契贝作品对艺术普世性的基本脉络的完美阐释也令我深有同感这一普世性允许差异性多重声音异质性的存在但又强调了差异的存在并非绝对

阿契贝的离世为非洲后殖民文学划上了一个精彩而无可替代的收梢他与他的尼日利亚同胞朋友索因卡非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充分证明了这一代非洲作家所产生的经久不衰的影响他们可谓是非洲文学中的阴与阳阿契贝的文字精简有力索引卡则是滔滔不绝阿契贝代表着阿波罗式的节制内敛索因卡则丰盛满盈索因卡的声音更激昂诙谐耀眼带着一种不管不顾的态度随时要举起武器对抗专制挑战权力而阿契贝的声音沉稳具有思考力也许有点忧伤怀有一种人们所说的那种文学矛盾性他细腻简约的行文和极简主义的优雅源于一种信念他始终相信一篇文字的叙述力量在于它是否能够通过剔除掉赘肉而深入到思想的骨髓之中他不断干扰那些老套的叙事技巧从不自顾自沉迷于想象的世界中而是努力创造一个与自己所观察的社会同步的虚构平台这也是作品所存在的并对历史产生质疑的真实世界通过这种手法他那简洁娴熟的叙述不断生产出强有力的观点令读者看到并感受到支撑着被压迫者和压迫者之间权力关系的那些扭曲的人类逻辑和社会瑕疵

奥奎·恩佐(Okwui Enwezor)是慕尼黑美术馆馆长

— 文/ Okwui Enwezor, 译/ 王丹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