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虚——谭平抽象作品
发起人:嘿社会主义  回复数:3   浏览数:2674   最后更新:2006/12/27 13:37:04 by
[楼主] 嘿社会主义 2006-12-26 16:55:28
影响中国 公共知识分子五十人

南方人物周刊》刊登的《影响中国 公共知识分子五十人》名单

  经济学家:茅于轼 吴敬琏 温铁军 张五常 郎咸平 汪丁丁
  法学家、律师:张思之 江平 贺卫方
  历史学家:袁伟时 朱学勤 秦晖 吴思 许纪霖 丁东 谢泳
  哲学史家:杜维明 徐友渔
  政治学家:刘军宁
  社会学家:李银河 郑也夫 杨东平
  作家、艺术家: 邵燕祥 北岛 李敖 龙应台 王朔 林达夫妇 廖冰兄 陈丹青 崔健 罗大佑 侯孝贤
  科学家;邹承鲁
  公众人物:华新民 王选 高耀洁 阮仪三 梁从诫 方舟子 袁岳
  传媒人:金庸 戴煌 卢跃刚 胡舒立
  专栏作家、时评家:林行止 杨锦麟 鄢烈山 薛涌 王怡
  致敬名单:
  殷海光 顾准 王若水 王小波 杨小凯 黄万里


“公共知识分子50人”并不是一个按照时髦路数做出的排行榜,也不自认为拥有统计学上的精准和完美。我们的标准:一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二是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三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我们推出这50人,并不意味着没有进入这个名单的人就一定不是公共知识分子;50人中的大多数集中在北京,并不意味着外省的批判精神的缺席和苍白;女性比例较小,并不意味着女性公共知识分子的匮乏,实际上她们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活力,发出越来越强大的声音;入选者年龄偏大,也不意味着年轻的知识分子会永远稚嫩下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那时,他们是比如今的明星更加明星的人物。今天,令人晕眩的市场经济又使他们中的大多数迅速回到边缘。而此刻,正是中国前所未有的转型期面临着最多问题,最需要公共知识分子在场和发出声音的时期。我们推出这样一个专题,意在向广大的知识分子呼吁:你们是知识分子,你们也是最普通的公民,你们对国家的兴衰,对社会制度的弊端或完善,对国民的幸福或疾苦,都有一份不容推卸的责任。
heihei
[沙发:1楼] guest 2007-01-03 17:20:07
每人都可搞个50人
[板凳:2楼] rubberpixy 2007-01-03 17:48:17
[s:52]
用橡皮筋弹侬
[地板:3楼] 嘿社会主义 2006-12-26 16:57:14
[hide=50] 影响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另外50人

  王怡

  《南方人物周刊》最近推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专辑。尽
管具体的入选者可能会有非议。但这几乎是国内媒体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彰
显一个议政的知识分子群体。并且除了少数几个借以淡化此专辑政治倾向
的点缀人物,如过气的金庸和文化明星式的陈丹青等,整个名单的自由主
义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致赵勇的公开信》之后,入选卢跃刚;
在新书《给爱你的人自由》被查禁之后,入选茅于轼;在近一年来自由主
义受到官方打压和媒体限制的情形下,入选刘军宁、朱学勤、徐友渔等人
;以及入选著名的政治犯辩护律师张思之。都体现了国内媒体在目前一种
接近于最高规格的勇气。因为一个滑稽的对比是,这份名单上至少有三分
之一的人,同时也出现在与这家周刊同属一个报业集团的另一份报纸的名
单上。但那却是一份“严禁刊登文章”的作者黑名单。
但喟叹《人物周刊》的勇气,不等于这份勇气达到了及格线。事实上我
为这份冠之以“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名单感到汗颜。倒不是因
为我本人被忝列其中,因为这无非一家之言。换一家媒体它自会有不同的
取舍,也就是说具有相似性的人物是可以替换的。你大可以用秋风、萧瀚
、杨支柱等人来替换我,用萧功秦替换许纪霖,用季卫东替换贺卫方,用
崔卫平替换谢泳,用杨德昌替换侯孝贤,等等。任何替换当然也可能诱发
争议,但对于这份名单的公共政治意义并不会有太大的增损。
这份名单真正令人汗颜的地方,在于它从根本上就是残缺的。因为它有
意或被迫的删除了当代公共知识分子中不可替换的那一部分。无论换哪一
家媒体来另开名单,也绝不可能在今年六[和]四之后用蒋彦永替换高耀洁,用
丁[和]子[和]霖替换王选;或者在杜导斌案之后用莫少平替换张思之,在南都案后
用程益中替换胡舒立;或者用倡导修宪的曹思源、出逃国外的何清涟去替
换吴敬琏、郎咸平;也不可能用刘宾雁替换戴煌,用廖亦武替换北岛,用
高氏兄弟替换陈丹青,更不可能用在大陆做海外华人的刘晓波,替换在海
外做大陆华人的李敖;或者用王丹、魏京生去替换任何人。
因为那些不可替换的公共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程度不
一的在公民权利上属于“政治贱民”。他们基本上都被视为异议分子、政
治异见人士、前政治犯、民[和]运分子,或至少是有可能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
虞犯。他们的多数人在国内不能出去,在国外不能回来。他们多半没有这
个国家的护照,或在出入境时受到限制、盘查和要求签署保证书。他们中
身在国内的多数人都被排斥在一个被垄断了的知识与学术资源之外,靠说
真话的写作在一个禁止说真话的时代里谋生。他们最重要的言论几乎都发
表在海外,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电脑、电话和一切档案都受着国家有关部门
的非法监控。他们的名字一旦出现在“google”的搜索栏中,就可能导致
网站无法登录。
但他们同样以言论尖锐的影响着这个国家,以同样分量、同等理性但却
更大勇气的担当。尽管他们对公众的影响也许少于媒体和体制内公共知识
分子的受众,但他们对这个极权制度的批判性,对政体变迁的压力,他们
对这个时代仅存之精神自由的占据,他们在当政者心中所激起的畏惧,都
远在后者之上。在今天这个极权主义依旧气息绵长的时代,这两个公共知
识分子的群体,犹如太极之两仪不可或缺。虽然一阴一阳,才能谓之道。
但就我个人看来,我对这个在公共领域被遮蔽、被打压,在私人领域被侮
辱和被损害的另外50人群体,怀有更大的敬意和关怀。因此在《人物周刊
》的标榜之外,我起意要开列一个我个人心中的“另外50人”名单,并作
扼要的评介。
我的标准是能够凭借知识分子的本色与理性,主要以言论表达,对公共
政治进行有勇气的干预和批判。在一个极权主义的时代,我不屑于以他们
的现实影响力大小和知识界的地位为主要标杆。我的标准是,什么人说出
了对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言论,说出了这个时代最显赫的真话。我更强调
对言论干预的道义担当与批判力度的衡量,和对这种干预在本质上的公共
政治含义的衡量,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我对他们之于未来价值的一种期待和
评估。因此仅仅在学术观念上对中国人的自由事业有较大影响但在行动上
趋于犬儒的书斋知识分子,不在其中。仅仅频繁出没于大众媒体、喜欢对
广泛的社会事务发言的知识明星,也不在其中。如果以此为标准,大概没
有人会赶得上余秋雨。此外完全离开知识分子本色和言论手段的、职业的
民[和]运政治家,亦不在其中。最后,能够与《南方人物周刊》开列名单相互
替换的体制内公共知识分子,当然也不在我这份名单上。
我的列举仍然是不完整的,这受制于我的视野。而我的视野受制于信息
产业部和中共中共宣传部。我的列举顺序,只是他们一一浮现在我脑海中
的顺序。这个顺序固然与我对他们的评价和印象有关,但不可避免的也和
我与他们的熟捻程度,以及我的记忆力的缺陷有关。因此这份名单的顺序
就像在四角没有设计机关的箱子中摸彩票,是不值得认真的,是这份名单
唯一缺乏意义的部分。

1、丁[和]子[和]霖
1989年前,她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学院知识分子。但失子之痛使她成为
一个伟大的母亲。丁[和]子[和]霖以母亲的身份联络六[和]四难属,和他们彼此慰籍。
1999年“天[和]安[和]门母亲宣言”之后,她从一个母亲再次成为知识分子,一个
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公共知识分子。她和两百多名天[和]安[和]门前的母亲和遗孀,
以她们的苦难、血泪和对真相的坚持,不歇止地向这个政权要求着正义、
自由和民主。丁[和]子[和]霖的存在,使中共统治层内的每一个男人在道义上都是
不要脸的男人,每一个女人在道义上都是不要脸的女人。
2、蒋彦永
蒋医生说他忘不了当年协和医院大门上镌刻的圣经语录,“你们必晓得
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这是他说真话的力量来源之一。每一个SARS
中的幸存者,每一个在未来六[和]四平反之后出生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应
该感谢这个七旬老人。终有一天当极权者轰然倒下,才知道自己在2004年
5月逮捕蒋医生、而不是给他颁奖的举动是如何地愚蠢。
3、刘晓波
刘晓波之于这个时代一种最稀罕的价值,体现在下面两个冲突中:他几
乎是身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中,身体最不自由的人。他也几乎是身在大陆的
知识分子中,精神最自由的人。刘晓波在七八个警察看住家门的情形下,
在自己几十平米的范围内做一个精神上的、平和与理性的海外华人。他的
自由写作实现了私有财产权的根本目标:刘晓波拥有产权的那套房子,最
大可能的摆脱了共产党的统治。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假装自己拥有产权的
房屋中,依然是一个奴隶。
这一点甚至比他作为大陆第一政论家的意义更大。因为刘晓波的存在,
让每一个大陆的知识分子无法将自己的犬儒推托给独[和]裁者的凶狠。一个知
识分子能否成为刘晓波,仅仅取决于他是否愿意。
4、廖亦武
廖亦武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肉体意义,是当代中国独一无二的。没
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和一群碎死犯、强奸犯关在一起。也没有一个书生像
他那样在底层卖艺挣扎了多年之后,依然拥有一个如此强悍的肉体,依然
在每个夜晚下楼去长跑五公里。依然坚持为活在底层的、活在冤曲中的人
物一个接一个的立传,为一个时代写下最重要的、且被遮蔽了的证词。廖
亦武的存在,向着孱弱的知识分子发出这样一个拷问:你的思想的强度,
是否能够支撑你的肉体的强度?
5、王力雄
几乎每个认识王力雄的朋友,都由衷敬佩他的人格力量。一个当代的大
陆知识分子,能够如此卓然独立,巍然大气,傲骨之中带着落寞,是一种
很难想像的异数。无论在写作《黄祸》、《天葬》或《新疆追记》时,无
论是在公开退出中国作协、与达赖喇嘛对话还是为扎西活佛爆炸案发起签
名和救援运动时,甚至在孤独的为他的“递进民主制”不懈阐发的过程中
,王力雄身上流着的,永远都是二十年前漂流黄河那一天的血液。
6、余杰
余杰的最大价值,也在下面这个通常看起来的悖论上。他是年轻一代知
识分子在公众中最负盛名的一个,他同时也是坚持说真话、并在批判极权
制度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在国内,余杰作为一个锋芒毕露的文学思想者的
形象被放大。在海外,余杰却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让肉食者寝食不安
的政论家。尽管余杰作为政论家的意义,在国内的媒体甚至网络上受到遮
蔽和忽略,他的公共形象也因此出现断裂。但余杰的存在,也给每一个大
陆的公共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名气拿来做什么?
7、萧雪慧
她羁押在体制内,却在公共领域中始终无法摆脱前政治犯的待遇。她
的评论在网上洛阳纸贵,她却至今不懂得注册邮箱和登陆论坛,并长期认
为“斑竹”是一个在网上非常有名的人。尽管如此,在大陆的女性知识分
子中,充满书卷气的萧雪慧仍然是面对不正义、不自由时一个最坚决的直
言者。她的文字,几乎最完美的集中了在我看来公共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两
种品质,理性与愤怒。而在大多数人那里,这却是两种南辕北辙的力量。
8、杜导斌
迄今为止的杜导斌有两重意义。他以自己赤裸裸的政论,和一种“直白
表达”的胆识,开创了大陆在1957年之后始终沉沦的政论文体。杜导斌之
前的共产中国没有真正的政论。他的写作方式,包括他不时的偏激之辞,
使一切躲在隐晦表达当中、把怯懦当作理性、把曲笔当作策略的知识分子
,在媒体上老奸巨猾的写作,开始丧失了意义。此后,杜导斌再以自己的
受难,让1989年之后老死不相往来的体制内知识分子与异议人士站在一起
发出声音,使“杜导斌案”成为大陆争取言论自由的一个里程牌。
9、郑义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海内外承继了80年代报告文学悲天悯人、俯身向世
的精神和写作品质的作家,在我看来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郑义。
10、王丹
王丹是89学生流亡领袖群体中、几乎唯一一个迄今保持着批判精神和知
识分子气质的人。在读到历史学博士侯选人后,他担任《北京之春》的社
长,成立宪政促进会,发起争取流亡者回国权利运动,担任六[和]四15周年全
球纪念活动召集人,并频繁发表政论。因为他及王军涛的存在,使海外流
亡知识分子集团的声誉,在我看来得<
heihei
[4楼] guest 2006-12-29 03:50:02
孤陋寡闻
[5楼] guest 2006-12-30 07:16:49
我顶! 王怡的文章还是有水平的!!
[6楼] lengluo 2006-12-30 15:14:22
十多个

晕 [s:68]
[7楼] guest 2006-12-30 17:04:03
李银河
[8楼] guest 2007-01-02 09:54:35
艺术界缺乏公共人物啊
[9楼] liufeng 2007-01-03 07:37:47
[s:70]
如果有远方,那就是我的方向
[10楼] guest 2007-01-04 03:27:17
只听说过两到三个名字,是我的错,我错了。
[11楼] guest 2007-01-04 04:34:32
[quote]引用第8楼guest2007-01-04 01:20发表的“”:
每人都可搞个50人[/quote]


中南民大论坛 _ 黑夜灯书 _ 影响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另外50人
作者: 北风 Jun 24 2005, 08:29 PM

王怡


《南方人物周刊》最近推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专辑。尽管具体的入选者可能会有非议。但这几乎是国内媒体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彰显一个议政的知识分子群体。并且除了少数几个借以淡化此专***政治倾向的点缀人物,如过气的金庸和文化明星式的陈丹青等,整个名单的自由主义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致赵勇的公*开***信》之后,入选卢跃刚;在新书《给爱你的人自由》被查禁之后,入选茅于轼;在近一年来自由主义受到官方打压和媒体***制的情形下,入选刘军宁、朱学勤、徐友渔等人;以及入选著名的政**治***犯辩护律师张思之。都体现了国内媒体在目前一种接近于最高规格的勇气。因为一个滑稽的对比是,这份名单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同时也出现在与这家周刊同属一个报业集团的另一份报纸的名单上。但那却是一份“严禁刊登文章”的作者黑名单。

但喟叹《人物周刊》的勇气,不等于这份勇气达到了及格线。事实上我为这份冠之以“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名单感到汗颜。倒不是因为我本人被忝列其中,因为这无非一家之言。换一家媒体它自会有不同的取舍,也就是说具有相似性的人物是可以替换的。你大可以用秋风、萧瀚、杨支柱等人来替换我,用萧功秦替换许纪霖,用季卫东替换贺卫方,用崔卫平替换谢泳,用杨德昌替换侯孝贤,等等。任何替换当然也可能诱发争议,但对于这份名单的公共政治意义并不会有太大的增损。

这份名单真正令人汗颜的地方,在于它从根本上就是残缺的。因为它有意或被迫的删除了当代公共知识分子中不可替换的那一部分。无论换哪一家媒体来另开名单,也绝不可能在今年六***四之后用蒋***彦***永替换高耀洁,用丁***子***霖替换王选;或者在杜***导***斌案之后用莫少平替换张思之,在南都案后用程益中替换胡舒立;或者用倡导修宪的曹思源、出逃国外的何清涟去替换吴敬琏、郎咸平;也不可能用刘宾雁替换戴煌,用廖亦武替换北岛,用高氏兄弟替换陈丹青,更不可能用在大陆做海外华人的刘晓波,替换在海外做大陆华人的李敖;或者用王丹、魏**京***生去替换任何人。

因为那些不可替换的公共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程度不一的在公***民权利上属于“政治贱民”。他们基本上都被视为异***议分子、政治异见人士、前政**治***犯、民***运分子,或至少是有可能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虞犯。他们的多数人在国内不能出去,在国外不能回来。他们多半没有这个国家的护照,或在出入境时受到限制、盘查和要求签署保证书。他们中身在国内的多数人都被排斥在一个被垄断了的知识与学术资源之外,靠说真话的写作在一个禁止说真话的时代里谋生。他们最重要的言论几乎都发表在海外,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电脑、电话和一切档案都受着国家有关部门的非***法监控。他们的名字一旦出现在“google”的搜索栏中,就可能导致网站无法登录。

但他们同样以言论尖锐的影响着这个国家,以同样分量、同等理性但却更大勇气的担当。尽管他们对公众的影响也许少于媒体和体***制内公共知识分子的受众,但他们对这个极***权制度的批判性,对政体变迁的压力,他们对这个时代仅存之精神自由的占据,他们在当政者心中所激起的畏惧,都远在后者之上。在今天这个极***权主义依旧气息绵长的时代,这两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群体,犹如太极之两仪不可或缺。虽然一阴一阳,才能谓之道。但就我个人看来,我对这个在公共领域被遮蔽、被打压,在私人领域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另外50人群体,怀有更大的敬意和关怀。因此在《人物周刊》的标榜之外,我起意要开列一个我个人心中的“另外50人”名单,并作扼要的评介。

我的标准是能够凭借知识分子的本色与理性,主要以言论表达,对公共政治进行有勇气的干预和批判。在一个极***权主义的时代,我不屑于以他们的现实影响力大小和知识界的地位为主要标杆。我的标准是,什么人说出了对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言论,说出了这个时代最显赫的真话。我更强调对言论干预的道义担当与批判力度的衡量,和对这种干预在本质上的公共政治含义的衡量,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我对他们之于未来价值的一种期待和评估。因此仅仅在学术观念上对中国人的自由事业有较大影响但在行动上趋于犬儒的书斋知识分子,不在其中。仅仅频繁出没于大众媒体、喜欢对广泛的社会事务发言的知识明星,也不在其中。如果以此为标准,大概没有人会赶得上余秋雨。此外完全离开知识分子本色和言论手段的、职业的民***运政治家,亦不在其中。最后,能够与《南方人物周刊》开列名单相互替换的体***制内公共知识分子,当然也不在我这份名单上。

我的列举仍然是不完整的,这受制于我的视野。而我的视野受制于信息产业部和中共中**宣***部。我的列举顺序,只是他们一一浮现在我脑海中的顺序。这个顺序固然与我对他们的评价和印象有关,但不可避免的也和我与他们的熟捻程度,以及我的记忆力的缺陷有关。因此这份名单的顺序就像在四角没有设计机关的箱子中摸彩票,是不值得认真的,是这份名单唯一缺乏意义的部分。

1、 丁***子***霖
1988+1年前,她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学院知识分子。但失子之痛使她成为一个伟*大的母亲。丁***子***霖以母亲的身份联络六***四难属,和他们彼此慰籍。1999年“天****安*****门母亲宣言”之后,她从一个母亲再次成为知识分子,一个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公共知识分子。她和两百多名天****安*****门前的母亲和遗孀,以她们的苦难、血泪和对真***的坚持,不歇止地向这个政权要求着正义、自由和民主。丁***子***霖的存在,使中共统***治层内的每一个男人在道义上都是不要脸的男人,每一个女人在道义上都是不要脸的女人。

2、 蒋***彦***永
蒋医生说他忘不了当年协和医院大门上镌刻的圣经语录,“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这是他说真话的力量来源之一。每一个SARS中的幸存者,每一个在未来六***四平***反之后出生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应该感谢这个七旬老人。 终有一天当极***权者轰然倒下,才知道自己在2004年5月逮捕蒋医生、而不是给他颁奖的举动是如何地愚蠢。

3、 刘晓波
刘晓波之于这个时代一种最稀罕的价值,体现在下面两个冲突中:他几乎是身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中,身体最不自由的人。他也几乎是身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中,精神最自由的人。刘晓波在七八个警察看住家门的情形下,在自己几十平米的范围内做一个精神上的、平和与理性的海外华人。他的自由写作实现了私有财产权的根本目标:刘晓波拥有产权的那套房子,最大可能的摆脱了GCD的统***治。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假装自己拥有产权的房屋中,依然是一个奴隶。

这一点甚至比他作为大陆第一政论家的意义更大。因为刘晓波的存在,让每一个大陆的知识分子无法将自己的犬儒推托给独***裁者的凶狠。一个知识分子能否成为刘晓波,仅仅取决于他是否愿意。

4、廖亦武
廖亦武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肉体意义,是当代中国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和一群碎死犯、强奸犯关在一起。也没有一个书生像他那样在底层卖艺挣扎了多年之后,依然拥有一个如此强悍的肉体,依然在每个夜晚下楼去长跑五公里。依然坚持为活在底层的、活在冤曲中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的立传,为一个时代写下最重要的、且被遮蔽了的证词。廖亦武的存在,向着孱弱的知识分子发出这样一个拷问:你的思想的强度,是否能够支撑你的肉体的强度?

5、王力雄
几乎每个认识王力雄的朋友,都由衷敬佩他的人格力量。一个当代的大陆知识分子,能够如此卓然独立,巍然大气,傲骨之中带着落寞,是一种很难想像的异数。无论在写作《黄祸》、《天葬》或《新疆追记》时,无论是在公*开退出中国作协、与达*****赖***喇****嘛对话还是为扎西活佛爆炸案发起签*名和救援运***动时,甚至在孤独的为他的“递进民主制”不懈阐发的过程中,王力雄身上流着的,永远都是二十年前漂流黄河那一天的血液。

6、余杰
余杰的最大价值,也在下面这个通常看起来的悖论上。他是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在公众中最负盛名的一个,他同时也是坚持说真话、并在批判极***权制度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在国内,余杰作为一个锋芒毕露的文学思想者的形象被放大。在海外,余杰却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让肉食者寝食不安的政论家。尽管余杰作为政论家的意义,在国内的媒体甚至网络上受到遮蔽和忽略,他的公共形象也因此出现断裂。但余杰的存在,也给每一个大陆的公共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名气拿来做什么?

7、萧雪慧
她羁押在体***制内,却在公共领域中始终无法摆脱前政**治***犯的待遇。她的评论在网上洛阳纸贵,她却至今不懂得注册邮箱和登陆论坛,并长期认为“斑竹”是一个在网上非常有名的人。尽管如此,在大陆的女性知识分子中,充满书卷气的萧雪慧仍然是面对不正义、不自由时一个最坚决的直言者。她的文字,几乎最完美的集中了在我看来公共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两种品质,理性与愤怒。而在大多数人那里,这却是两种南辕北辙的力量。

8、杜***导***斌
迄今为止的杜***导***斌有两重意义。他以自己赤裸裸的政论,和一种“直白表达”的胆识,开创了大陆在1957年之后始终沉沦的政论文体。杜***导***斌之前的共产中国没有真正的政论。他的写作方式,包括他不时的偏激之辞,使一切躲在隐晦表达当中、把怯懦当作理性、把曲笔当作策略的知识分子,在媒体上老奸巨猾的写作,开始丧失了意义。此后,杜***导***斌再以自己的受难,让1988+1年之后老死不相往来的体***制内知识分子与异***议人士站在一起发出声音,使“杜***导***斌案”成为大陆争取言论自由的一个里程牌。

9、郑义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海内外承继了80年代报告文学悲天悯人、俯身向世的精神和写作品质的作家,在我看来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郑义。

10、王丹
王丹是89学生流亡领袖群体中、几乎唯一一个迄今保持着批判精神和知识分子气质的人。在读到历史学博士侯选人后,他
[12楼] guest 2007-01-07 16:57:04
知识分子?
[13楼] guest 2007-01-26 09:53:15
如果有远方,那就是我的方向
[14楼] 嘿社会主义 2007-02-12 06:26:14
真正NB人物!
heihei
[15楼] guest 2007-02-15 06:35:56
有点意思。
[16楼] guest 2007-03-28 13:52:15
真牛比!!!!!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