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抽象,1910-1925”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764   最后更新:2013/06/09 10:04:29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3-06-09 10:04:29

来源:artforum


Rudolf Steiner,55届威尼斯双年展Giardini,“百科宫殿展览现场


现任西九龙M+高级策展人的皮力在威尼斯双年展开幕期间透过微博持续吐槽”,针对本次双年展的策展理念以及各个国家馆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批评我们特此邀请皮力将他的想法加以明晰与总结

威尼斯双年展我到现场看过两次另一次是2001年哈洛德塞曼(Harald Szeemann)策划的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人类的平台”(The Plateau of Mankind)。那次展览让我震撼即使如此我仍然不准备说这次双年展没有那次好因为今不如昨是双年展评论中最廉价的一种

就观展体验而言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的确实现了图像生产动机下各种界限的消融漫步其中它甚至不像一个双年展为了消融这个界限,Massimilliano採取了非常系统的博物馆陈列方法以致于展览好似一个博物馆展览而不是双年展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人类学博物馆的展览但我认为这一雄心勃勃的理念的动机还是应承了启蒙以来的早期现代主义观点如果从历史角度看似乎每个世纪的头二十年这种东西都会来一次不过对我们来说这种雄心其实隐藏着殖民主义或甚至欧洲中心的潜台词我们说到的殖民从广义上看还并非是政治地缘的上概念同时也还包括不同文化层次之间弱肉强食虽然是取消了高级和原始图像图像之间的界限但是其实却是高级对原始一次伪善的掠夺这种掠夺如此粗鲁以至于我们无法将其归结为后殖民本次展览的亮点是涌现了一批"民间艺术家"(非职业艺术家,outsider artist),他们被分门别类的放在了博物馆的盒子里让人惊讶过后双年展又为他们的市场进行了背书而萧条的艺术市场又被植入了新的活力这又让我想起列宁说的殖民主义源于帝国主义内部无法消灭的经济危机文化上又未尝不是如此

我并非后殖民主义妄想狂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出场我们就发现在此展览把各种图像生产的差异性平面化后艺术观念上的丰富性相反被减弱了在我看来阚萱郭凤仪和香港的林雪之间却是存在着实实在在的差别可惜在双年展中这种差别没有了因此我们期待看到的那个充满活力实验的主题展没有了现在我们看到是一种被骄傲的现代主义理性纵容的精致的收纳癖”。所以这是一个与我无关的充满巧智主义色彩的展览好看得让人怀疑

至于国家馆我觉得就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展览很难有实际的政治指涉因此把展览做好就好了德法互换展馆德国馆对别国艺术家开放台湾试图收容没有国家馆的艺术家这些策展观念的游戏其实并不能应对艺术中权力场的复杂性相反在百科宫殿这个主题背景下今年有些朴素的国家馆别有天地中国国家馆的问题还没法上升到艺术层面展览粗糙其实跟预算也无关而是艺术家的基本素质问题艺术家是否敬业爱艺术尊重自己和作品比如有些录像作品贪大占去半个厅录像屏幕却没调整齐为了作品占据进门的位置让录像屏幕面对大门如果说主题展中暗含的对非欧洲或者对中国艺术的简单认定是粗暴而无理的话那么中国国家馆的这种稀奇古怪出场方式无疑印证那那些希奇古怪的偏见和中国有关的平行展并没有时间看

在国际三双年展的作用和模式问题问题上我是个相对论者就像PS1创始人Alana Heiss说的双年展其实就是每两年一次的展览

— 文/ 采访/杜可柯


[沙发:1楼] guest 2013-06-09 13:52:37
皮老师嘴够贱
[板凳:2楼] guest 2013-06-09 16:42:22
张小桃还不来伸冤报仇!骂死这个pp,
[地板:3楼] guest 2013-06-09 17:03:51
骂的好!
[4楼] guest 2013-06-10 15:53:12
想必pl对贝尔庭不熟啊
[5楼] guest 2013-06-11 03:42:26
外行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