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发东作品“让朱发东同志先走”2006
发起人:艺术暴徒  回复数:9   浏览数:2862   最后更新:2006/12/30 02:30:47 by
[楼主] 陈云昭 2006-12-23 10:35:16
《满城尽带黄金甲》,老谋子喊出的“造反有理”

我要迫不及待地要为这部影片写上几笔,因为周杰伦进步了,当然这个前提是张艺谋进步了,而刘烨更稳健了,当然这是相对于他在《无极》里的浮躁表现而言的,巩俐还是原来的巩俐,周润发离大师还差一步。

想当年还是姑娘的巩俐表示,她就是喜欢有才华的人,如今我不知道张艺谋还算不算得上她眼里的有才华的人,也许只有在陈凯歌、冯小刚等人相继痿去,而张艺谋依然雄起不倒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正像《满城尽带黄金甲》海报上那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中国电影第一人还是张艺谋。

“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电影界把这句话贯彻的如此充分的只有张艺谋。当2001年张艺谋的《英雄》给他带来无限市场快感的时候,有勇无谋的陈凯歌和有谋无勇的冯小刚,相继给大伙捎上了《无极》和《夜宴》,但大家看到的却是陈凯歌不会讲道理了,冯小刚不会讲故事了,而在这方面《满城尽带黄金甲》却几乎做到了尽善,这不能不归结于张艺谋对以往大片实践的总结,以及对旧有习惯的继承。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张艺谋这个人最大的优点,至少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他做到了该继承的继承了,该突破的突破了。本片首先是讲好了一个故事,杜绝了逻辑硬伤,更杜绝了对白中最容易出现的漏洞,文学修缮的过程很见功夫。而人物塑造的成功,则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也正是这个亮点才使得《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些极其奢华的场面不显得那么多余,用得恰到其处。

我并不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从《雷雨》那里讨了多少巧,除了某些局部情节受到《雷雨》的启发之外,《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它和《雷雨》在情节和故事内涵上并没有多少互文,如果说《雷雨》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那么《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都算不得上是什么悲剧,它只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下讲述了一个有关“权欲和秩序”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在每个朝代都或隐或明的发生着,它甚至是中国这样一个“外儒内法”的国度,所拥有的某种宿命,尽管血流成河、骨肉相残。

没有人知道《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故事的结局是王后的兵变得到了彻底的失败,但这并不能说明那个代表着某种秩序(这种秩序的全部内涵都在王所说那句“给你的,你才能拿;不给你的,你不能抢”中)的王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王最后得到的结果同样不是胜利的,太子被小儿子杀了,小儿子被自己活活打死,最为器重的二儿子又在背叛自己失败后自刎于王后膝下,这难道就是王想以此换取胜利的方式吗?王胜了吗?表面是这样,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敞开的,它给我们提供了有关王的诸种可能性,在那个礼乐崩溃、群雄并起的年代,王的归宿无非也是被人继续篡位或把王位交给他人,而这其中无论那一种可能,都是对王所维护的那种秩序和规矩的极端破坏,而谁又能说那个颠覆了“我说你有病,就有病”这句话的王后,就是最后的失败者呢?

在焦躁和不安中,张艺谋完成了某种破与立的思辩,而这一次有关于此的思辩,显然没有了在《英雄》中那样的鲁莽,更没有某种斩钉截铁的定论,但对宏大叙事的热情却是被张艺谋从《英雄》那儿继承下来了,而且这是一次革命性的继承,这似乎也是张艺谋本人对“破”与“立”的交代,当然这次他说得很隐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谋子这次是不是想借《满城尽带黄金甲》,掏心窝子的喊出一句“造反有理”呢?

                                        陈云昭
[沙发:1楼] guest 2006-12-25 07:58:35
强! 顶!
[板凳:2楼] guest 2006-12-25 08:19:21
写得真好.你看问题就是比别人深刻透彻,思路总是与众不同,文笔也好,我就是欣赏你这些!继续加油哦,将来写出更好的文章,呵呵. [s:78]
[地板:3楼] guest 2006-12-23 08:55:58
楼主原创帖啊顶!

顶原创!
[4楼] guest 2006-12-23 09:15:06
看了楼主的文章,倒有点想买来看了!
[5楼] guest 2006-12-24 10:09:48
让我看看
[6楼] guest 2009-07-21 02:25:31


[7楼] guest 2009-07-21 10:11:47
烂掉的东西怎么可能再新鲜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