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个展 外滩十八号开幕现场
发起人:上海阿布  回复数:21   浏览数:3266   最后更新:2013/06/21 16:34:10 by guest
[楼主] 毛边本 2013-05-12 01:51:46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 李逦


毛焰新作展现场


椅子上的小魔女,布面油画,330 x 200 cm,2013/佩斯北京画廊提供


5月11日,佩斯北京画廊即将推出毛焰的新作系列,并即将登陆本届巴塞尔艺博会和香港艺博会。众所周知,毛焰始终倾情于肖像,然而他看待肖像或者他表达肖像的角度始终都有自己的方式和缘由,而他的视线也始终偏离了普世的角度。 从90年代的《小山的肖像》到最近的《小花》,毛焰逐渐由外而内,将全部着力点都放在了对于肖像的精神层面的探索上,并且仍旧是单纯的,没有炫技的肖像。长久以来,毛焰一直在表达肖像的“长态”,这有点像老照片的肖像。由于器材限制, 曝光时间过长,必须要借助钢架才能让头保持不动,人长时间处于“凝固”的状态,包括目光。此时,人的精神开始游离,你能从画面中看出笼罩在画面之外的某种精神能量。他所描绘肖像的身体和视线总是呈一个相反的,别扭的角度,在这样“被摆设”的动作之下,人物很自然地流露出某种游离的精神状态和肢体的习惯,以至于眼睛寻找镜头(毛焰习惯按之前拍摄好的照片绘画)的视线锐利空洞。而无意识状态下的目光,也正好透露了人们精神层面某种令人焦虑的共性。

毛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创作,他对于古典主义绘画的认识才开始逐渐清晰起来。他说的绘画的意涵指向更加丰富和广义,而不仅只是一个手段。在新作中,毛焰的画面由简单的肖像因素转为将人体、肖像和简单的场景融合,以此拓展其表达的意涵。

一件好的作品其实是不太容易被简言的。如果说毛焰的智慧就是捕捉日常中的非常,并将其提炼、强调然后样本化,并不表态。因为日常没法描述,日常是没有立场的。毛焰用肖像来比喻日常中的非常,这是一种修辞,是一个最好的比喻。


展览:“毛焰”

展期:2013.05.11-06.22

地点:佩斯北京画廊


[沙发:1楼] guest 2013-05-12 01:09:02
十年前那样现在还那样,从萨维尔那搞点变形,谢南醒毕生展就这末玩的啊.
[板凳:2楼] guest 2013-05-12 11:34:42
佩斯都成行画铺子了
[地板:3楼] guest 2013-05-13 19:16:27
好吧,反正我是灰到底了
[4楼] guest 2013-05-13 22:38:53
很好!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