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主义的小径——陈轴的 I'm not not not Chen Zhou
来源:新浪微博
@艺术时代Arttime:一直以来,我常常对自己缺乏足够的创作冲动感到羞愧。一方面,我对所见的绝大多数展览深感失望,对于绝大多数可能的展览案子兴味索然;其次,我对于自己的懒惰也深感困惑。我甚至懒得去解释,为什么我会对这些展览,对艺术的现状如此失望。@费大为 最新文章 《永不工作》:全文如下
刘化童:我觉得吧,费老师讲的那是欧洲。在俺们这旮旯政治文明还没走出中世纪、社会保障体系漏洞百出、三观颠来倒去像坐过山车一样的奇葩国度,“永不工作”应该和“求包养”配合使用,疗效更好。
春妹酱:艺术界变得越来越“super fashionable”,作品变得越来越“高街”,主宰艺术史的不再是学艺术史的,而是一场场秀的“秀导”。有时觉得纽约太过密集的艺术氛围实在是场灾难,无论对艺术家还是观众!但海德格尔的前工业时代已经回不去了,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时代,制造出来的这些产品总得想办法消费掉
纽约爱美丽:真正有文化的如费老师,哪怕调侃也是发人深省和学养深厚的。可惜现在国内"速成"的策展人和批评家太多。会看外文资料的就自诩为策展人了
余果_:一篇有关艺术圈的散文,这么多人转。不知多少人是自已打自已脸。微博上一刻还是励志剧,发自已的作品,展览和访谈。然后是轻喜剧,转别人的贴,试着和自已想接近的人互动。睡觉前再来感受下悲剧的力量。艺术圈就这么些人,真消极了是件好事,至少混的不好也不会再太責怪自己。
刘逸鸿:最牛逼的人和最可怜的人唯一共同点就是:永不工作。
永不工作者有执著心——为啥不能把工作也玩成艺术?
找不着比尤伦斯更好混钱的工作了吧费先生。你原来不就是系着红围巾在各种场子斗艳吗,你捧得马仔艺术家都不理你了失落吧,工作不好找
看看你的工作也够烂的!
我想说这个,麦当劳和小时工的工作在国外都可以养活一个艺术家,在中国这个不太可能了,不是中国艺术家真的不工作
老费说这样的话总让人觉的假惺惺的,始终是个上海的小开而已。

大家照顾一下老年人好么
@皮力
和长者聊天说到中国文人总在出世受挫后给自己找个道德制高点,用引退来掩饰自己的恐惧。这种道德制高点看起很审美,可恐惧依在。牯岭街中小明跟小四说"这个世界不会应为你而改变的"。同理,宗萨仁波切说,欲望是老虎,佛教的关键不是要杀死老虎,而是学会安静的和老虎相处。少年Pi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和长者聊天说到中国文人总在出世受挫后给自己找个道德制高点,用引退来掩饰自己的恐惧。这种道德制高点看起很审美,可恐惧依在。牯岭街中小明跟小四说"这个世界不会应为你而改变的"。同理,宗萨仁波切说,欲望是老虎,佛教的关键不是要杀死老虎,而是学会安静的和老虎相处。少年Pi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楼上各位如果以微博实名转发的话不知道会说出多恶心的奉承话呢?!如果见了作者本人不知道会是怎样点头哈腰的奴才相呢?!真有意见拿出来直接质疑和反对,这样的酸葡萄小人心理跟上次在微博上力挺暴动或催惨惨 然后又偷偷摸摸跑来art粑粑诋毁人家有啥区别呢!自己做不到的事就先把意见保留着吧!!
红十字会诚聘下岗工作人员
联系人 郭妹妹
联系人 郭妹妹
高价卖了一批中国艺术垃圾给2b洋人,当然不用工作啦。
一个是红围巾费,一个是大肚子皮。

这浊世如同一只怪兽,你躲避它,内心的恐惧尤在,与之抗争,会使自己变强,但你始终斗不过。所以,不如与其交好,做朋友,与它同在。
80年代艺术是个美少女,那时人见人爱,现如今艺术早已卖成个老鸡婆呢,还有那么多烂人乐此不倦的嫖,费不嫖也罢了
中青年受挫是资本,晚年受挫是可怜人生的啦
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