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最后一代》5月11日麦勒画廊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689   最后更新:2013/04/13 21:22:58 by 展览预告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3-04-13 21:22:58

作者:Jillian Steinhauer(陈颖编译)    来源:Hyperallergic


“The Maybe”

当我第一次听说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在纽约MoMA的行为表演“The Maybe”时,我叹了口气,耸耸肩,无奈地笑了一下。又一件非原创的作品变成了文化热点——出于媒体大肆报道、出于真实且生活的场景的原因,一场单调乏味的表演变成了前卫的先驱者。你能做什么?然而“The Maybe”也以它自己的方式慢慢钻进了我的脑袋里,我发现自己常常难以控制地回想起它来。直到一两个星期后,当我读到Jason Farago在《The New Republic》发表的文章时,我立刻就意识到了我为什么如此在意这次表演了:因为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

在关于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这次表演的消息在西半球的各媒体中出现之前,我在某个星期三的晚上前往新学院(New School)参加了一次关于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的现象的专题讨论会。现场的嘉宾有来自《The New Republic》的Ruth Franklin,自由撰稿人、准博士Christine Smallwood以及来自《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的Jennifer Szalai,由《Harper》杂志的副主编Christopher Beha担任主持人。这场讨论会的目的是探讨诸如“目前是否仍存在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是否已经在一个更高的文化水平上消失了”、“如果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已经不复存在,我们是否想念它;如果它没有,那么它现在存在于什么地方”等大问题。

在新学院(New School)进行的研讨会,从左至右分别为Christopher Beha,Jennifer Szalai,Ruth Franklin以及Christine Smallwood

如果你对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这个词还很陌生,那么简短地介绍一下它:“中产阶级文化”是批评家及其他人用来解释和分类文化形式的三个术语之一。据Christopher Beha介绍,尽管“高雅文化”(highbrow)这个词带有一点令人不舒服的种族色彩,但它已经使用了近150年;它通常指的是先锋派的艺术与文化——比如James Joyce的小说《Ulysses》,毕加索的画作“Les Demoiselles d’Avignon”。“低俗文化(lowbrow)”是在20世纪初进入到人们视线中的,它指代的是通俗、大批量生产的艺术:比如托马斯·金凯德(Thomas Kinkade)和玛丽·希金斯·克拉克(Mary Higgins Clark)的作品。“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代表了某种跌落至中等水平的文化——比如那些渴望成为先锋派但又不完全合格的艺术,使用了“高雅文化”(highbrow)的形式但却以一种更容易接近、更容易消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艺术:比如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在MoMA的一个玻璃柜里睡觉。

有许多评论家就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的现象写过东西,比如Virginia Woolf;但几十年来,几乎只有批评家Dwight Macdonald作于1960年的《Masscult & Midcult》对其提供了一站式的解读。Dwight Macdonald在其中批评并攻击了“‘Midcult’(它是middlebrow的另一种说法)不温不火的渗透物”。以下是他开始的界定:“在这些更加进步的时代,‘高雅文化’(High Culture)面临的威胁并不太来自‘大众文化’(Masscult),反而是后者与前者不自然的交流所产生的特有的混合物对其威胁更大。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文化开始形成,并且它有可能会吞噬它的‘父母’。这种过渡的形式(让我们称其为‘Midcult’吧)具有大众文化的本质——比如准则、固定的反应以及对除去流行之外的任何标准的缺乏——但它又恰好用一块文化的‘遮羞布’来掩盖了这些东西。‘Midcult’的秘诀是要简单、清晰,以任何方式来取悦大众。然而‘Midcult’也有它的两面性:它假装尊重高雅文化(High Culture)的标准,但同时又稀释它们,使它们变得通俗。”

之后的一段有更加刻薄的语言:“很容易识别墙外的敌人。正是它的模糊才让‘Midcult’令人惊恐,因为它将自己表现得像是高雅文化(High Culture)的一部分,而不是那些小圈子里的东西,也不是那些所谓理智的势利眼。它虽然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主流,但却广泛而且清晰——虽然不那么深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从1960年之后基本上就变成了一个消极的词。

不出所料,这场研讨会提出的问题比它回答的问题要多,直到一小时之后,它仍然让人感觉关于这一主题还有许多方面几乎没有提及到。Jennifer Szalai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将“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用在那些以雄心勃勃的方式看待或使用文化的人的身上、而不是用在文化产品本身之上的话,那么它也许将是一个更好的词。Ruth Franklin鉴定了我们周围的“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的例子,比如Jonathan Franzen与Paul Auster的小说以及电视剧《The Wire》。Christine Smallwood提出了许多极其精明的想法,比如文化间的差异并没有消失——“也许它们只是重组了,”她说;又比如人们并不一定非要追寻启迪、改善或真相——他们也许只需要寻求体验。

最后一点似乎与视觉艺术尤其相关,因为体验已经变成了展览及其它项目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这些普遍、在社交媒体上可共享的体验的推动也许正好导致了——至少在一部分上——我们在目前经常得到的被稀释了的伪前卫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体验艺术都是中级或是不好的)。


[沙发:1楼] guest 2013-04-14 10:55:18
天地榕树://@设计师胡涛: //@郑无邪: 这样的作品在一些国家老早就被很厉害的艺术家搞过了。查韦斯也想搞,没搞成。

史普尼克:"前卫"往往是最顺手易摘的幌子,不过是一种肿胀错位,现代版的萨里埃利/

DadAdADadaDADAdadadaDAdaDADa:中产阶级开始批评自己了-_-''

姜丝瓜:Is middlebrow plain bad art?

热波李岱:应该叫中间文化吧而不是中产阶级文化

Janeerin:稀释的先锋,不管放在哪个领域这提法都挺惊心的
[板凳:2楼] guest 2013-04-14 10:58:07
裸思者:中产阶级是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天敌。

LsamLee:刚开始还是被swinton吸引

丫要开荤:“中产阶级文化”(middlebrow)毫无疑问还要延续很多年,因为当下没有哪种文化能够真正战胜商业逻辑,看看我们周遭那些海量的艺术文化时尚类期刊就明白了。大开本的《生活》就是一个典型——它仅仅提供给读者关于高雅和品位的一种想象或一种形式,但读者们就都已经心满意足了……

babychest:这是啥 ,行为艺术吗

翟倞:我只是单纯的喜欢swinton啊

@张洁白:swinton的新闻长期以来在折磨我//

条纹依子:當代藝術fraudulence泛濫,太多context與reference,缺乏豐富藝術知識背景的觀眾很容易迷失其中,不稀釋恐難以被消化#先鋒藝術還是屯兒不錯?##自古以來貴族就愛消滅中產階級#/

grasshopper:'中产阶级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艺术家对事物本身的妥协,内容本身通俗易通,形式采用'先锋艺术'框架。简单理解就是当婊子立牌坊。是绝对的对高雅艺术的稀释,不过听起来确实不错,婊子也有自己的长处嘛

vegm:好!具有大众文化的本质,比如准则、固定的反应以及对除去流行之外的任何标准的缺乏,但它又恰好用一块文化的‘遮羞布’来掩盖了这些东西。文化间的差异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被重组了''/
[地板:3楼] guest 2013-04-14 11:01:18
仇凹梨:「人们并不一定非要追寻启迪、改善或真相-他们也许只需要寻求体验。体验已经变成了展览及其它项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这些普遍、在社交媒体上可共享的体验的推动也许正好导致了-至少在一部分上-我们目前经常得到的被稀释了的伪前卫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体验艺术都是中级或是不好的)」

AyeBru:真不懂,虛心請教,觀念藝術的表現形式真的應該很在乎原創或非原創嗎?//@泥头车-杨振: 不那么容易理解

stoneheadcn: //@domanda: 难道所有人都已经忘了储云有个差不多的睡觉作品吗?从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抄袭吧。。

ReneLyons:不,人们需要真相,最赤裸的真相/

00-00_00-00:今天刚看。比较尖锐,套用各领域都可以躺枪一片 不过认为middlebrow所迎合的某些普世价值可能还是有意义的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