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术眼
展览日期:2013-4-6 至 2013-5-6
主办单位: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策 展 人:朱朱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原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计划在2013年4月同步推出开春三重展,“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作为本中心更名后的第一个项目。
参展艺术家白双全、洪磊、梁绍基、刘野、徐累、杨福东,是策展人朱朱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从不同的艺术媒介及领域遴选的最具代表性的人选,以彰显“轻逸”之美学的力量与深度——这些优异而自觉的艺术家已确立起卓然不群的地位,且影响跨越地缘与国界——“轻逸”是他们不同的美学个性中的叠合之处,也是解读他们创作形态的重要线索。
“轻逸”(Lightness),自从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1985年的诺顿讲座中,将它当做未来千年的美学首要品质加以阐明之后,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他的具体论述中,“轻”是一种表达的语言与结构,是一种运用不同的角度与逻辑认知沉重的现实世界的方法,这样的“轻”经历了深思而与“轻浮”有别,它与精确和坚定为伍,同时,在它之中包含了重,回应了重,成其为一种积极超越的美德。
在中国的古典美学史中,“轻逸”或可对应到“逸品”或“逸气”之说,相对于倾向宏阐儒教人格的“神品”而言,逸品倾向于道家心性的“踪任无方”、“同自然之妙有”的灵秀之姿,两分之中有抗衡有对话,李嗣真、董其昌的独标“逸品”,倪瓒在自题画竹时述及:“余
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均可为轻逸之价值提供典范、佐证与后续之思。
中国当代艺术的天平倾斜于政治化对抗,社会介入与现实反讽,以及自我标榜的一端,种种的策略化出击,伴之以不断衍生的话语狂欢,却难掩其粗砺、贫瘠乃至投机的色调,相对而言,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审美个体为支点,以轻灵、优雅的方式穿行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以E.W.萨义德所言的“缓慢的政治”治疗人性进而影响现实社会的艺术始终未获充分尊崇与深入探讨。通过本次展览可以明示和辨析“轻逸”这样一种美学品质的历史与今天,同时,为我们的艺术寻找一个可能的未来。
刘野 《自画像》
刘野 《艺术家米菲》
刘野 《艺术家米菲》
刘野 《米菲和彩色铅笔》



洪磊 《六个柿子》
刘野 《花2号》
刘野 《花》
洪磊 《黄金条枝子》
洪磊 《湖石系列》
洪磊 《湖石系列》
洪磊 《正大光明》
洪磊 《正大光明》
洪磊 《正大光明 竹笛》

徐累 《一生悬命》
洪磊 《隐居之一、隐居之二》
洪磊 《隐居之一》
徐累 《海天二号》
徐累 《霓石》
徐累 《海天三号》



杨福东 《小重山》
杨福东 《小重山》
白双全 《2011.7.27—2011.11.14》

梁绍基 《噗噗噗》
梁绍基作品
梁绍基 《听蚕》
梁绍基 《食桑》
梁绍基 《补天》
策展人朱朱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