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藝術心靈與基督信仰
发起人:zhuren  回复数:0   浏览数:3158   最后更新:2013/03/01 23:18:59 by zhuren
[楼主] zhuren 2013-03-01 23:18:59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2012-11-22 09:42:50)

分类:形而上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射殺耶穌"(銅雕作品/The Execution of Christ ,Gao brothers, 2009)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處決」,岳敏君,1995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韓國大屠殺 畢卡索 1951 板油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The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 ,oil on canvas, Édouard Manet,1868-1869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The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 ,oil on canvas, Édouard Manet,1868-1869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The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 , oil on canvas, Édouard Manet,1867

略解銅雕作品《射殺耶穌》

Goya,The third May,1808



這幾幅作品非常有意思,改天再詳細分析,在此僅簡略說說個人對高氏兄弟作品的理解。不難發現,高氏兄弟《射殺耶穌》的銅雕作品直接模仿了馬奈的作品系列的最後一幅,而馬奈的作品是直接受戈雅作品影響的。

在《射殺耶穌》中,最右邊低頭的毛與馬奈系列最後一幅作品相應的形象幾乎相同,幾個槍手的站位也相同,而耶穌的形象則不同,高氏作品的耶穌閉著眼睛,且是復活后耶穌的形象,手裡有釘痕,展開雙手持擁抱狀。資料顯示(待查,http://showstudio.com/shop/product/the_execution_of_christ),高氏兄弟這部作品乃是要反映毛在文革時搞的宗教迫害,尤其是對高氏兄弟父親的抓捕及處決。如果是這樣,他們是以這幅作品紀念自己的父親,耶穌的臉是以其父親的臉為模型所畫,也表示在兒子的心目中,殉道的基督徒父親效法了其救主的樣式。從高氏作品的耶穌的臉似乎沒有憤恨,帶有略微的悲傷,但鎮靜自若,視死如歸,釘痕的手意味著槍口面前的耶穌(高氏父親)已經是勝利者,已經戰勝死亡,並且甚至能擁抱兇手。

稍微讓人費解的是毛的形象。高氏兄弟把槍手全部塑造成盛年時期的毛形象,應該是表示當時執行的人雖是士兵,其實真正的殺手卻是毛,毛是文革的罪魁禍首。讓人最費解的是最右邊的毛,他的臉部表情和姿態都與其他十分不同,那幾個拿著槍對準耶穌的毛澤東,臉部表情認真、堅決,用充滿殺氣的眼神極力瞄準耶穌,而站在一旁的他,低下頭,似乎略有所思,看似有些痛苦及猶豫。這個表情與馬奈所畫系列中的最後一幅的那個站在一旁的人相似。不知道這僅僅只是高氏弟兄的模仿,還是另有深意。這個深意我還沒想到,也許需要更多資料。我猜想, 可能高氏想指出毛澤東性格的複雜性、矛盾性及多面性,或者說這個形象表示真正的毛的內心,雖然他在槍殺,但內心其實是苦痛和憤恨的,這不是褒獎毛的好,說他猶豫或善良,而是指殺人的人其實殺的是自己,自作自受。

銅雕作品在2009年推出,那年正好距離文革發起43年,距離八九20年。所以很可能這幅作品也有影射89的意味,但有待進一步考證。


[沙发:1楼] guest 2013-03-05 00:26:23
2009年土共建政60年献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