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rtforum
左:艺术家胡哓媛,Emergency Biennale(紧急双年展)创始人Evelyne Hou Jouanno和侯翰如;右:艺术家段建宇。
全文摄影:除标明外,均为王凯梅拍摄。
新年伊始,外滩美术馆的第一展览是两位风格迥异的女艺术家胡晓媛和段建宇的联合个展,说到迥异,不仅是因为胡晓媛舒缓细腻的黑白影像观念作品同段建宇颜色艳丽充满故事性的大幅油画完全发自两种不同的气场,两位女艺术家就是从外形气质上也是那样地反差:胡晓媛娇小婉约,打理细致的娃娃头不露一丝乱发;段建宇高大英气,一头卷发倔强地倒向一边。开幕式上,胡哓媛一身黑衣黑裙,优雅庄重散发着艺术气质;段建宇穿着时尚的中性西装,瘦裤腿、短皮靴张扬着阳刚之气。策展人凯伦•史密斯(Karin Smith)在策展宣言中大篇幅地强调两个同是七十后的女性实际上成长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这一点从两个人的名字上也可以推敲得到:建宇带着文革那一代人改变世界,建设宇宙的宏大理想;晓媛已是经历了粗犷的革命风潮后父母亲对子女美好怜爱的寄托。当黑白遇上彩色,当观念遇上叙事,当小女人遇上大女人,当小媛遇上建宇… …这些相遇在美术馆的同一个屋顶下将如何发生,这个缠绕策展团队的主题如晴空中的正负电流会带来当空一闪的灵感,于是醍醐灌顶的领悟就是这个展览了。
左:维他命艺术中心的张巍与艺术基金创始人周大为;右:艺术家仇哓飞和服装设计师张达。
外滩美术馆的四个展示楼层平分给两位艺术家,从美术馆入口走上二楼首先看到的是胡哓媛的装置作品。整个楼层的色调是素素的、淡淡的、在室内缺少供暖的元月上海,这里的空气是凉凉的,作品是静静的。放在地上的树根作品和悬在空中的宣纸作品都脆弱地让人不敢走得太近,这种安静的情绪甚至蔓延出来浸入了参观者的潜意识,以至于在开幕式上人来人往的宾客中,人们的说话的声音都禁不住低下来了。胡晓媛本人站在展厅的一头,默默地观察着开幕式上的人流,在作品《夏至》前不少人都疑惑地皱着眉头,旧书桌、老钟表,摆了一抽屉的蝉的蛹壳让对甲壳虫敏感的人不免有点紧张。有人问晓媛蛹壳到底是什么意思,艺术家显然不爱讲解自己的作品,只是用手拨拉着抽屉中的蛹壳,似乎是在自言自语,“这里怎么看上去少了东西,有人拿走了蛹壳?”
二楼的白色情调在三楼被黑色感觉取代,整个展厅以黑布遮掩,拐弯抹角制造了两个沉浸在黑暗中的电影院,一间内放映胡晓媛的新作,三屏录像作品《伐冰渡海》是黑暗中跳动的唯一光源,隐约中听到策展人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压低声音和人交谈,零落抖出“生命力”“时间”等字样,和画面上面对大海缓缓扭动的人的躯体一样引起人们无限想象。在一个和放映故事片的电影院接近的环境中观看观念性的影视作品,现实空间同化成光影的影视空间之间建立起了触及心理和身体的体验,《伐冰渡海》是一个带着诗意和新意的名字,缓慢的画面则带来许多似曾相识的感受, 影像艺术家前辈的影子伴随着画面不断涌出,很美也很平淡。
胡晓媛的静寂空间到了四楼即刻被段建宇的欢喜世界代替了:大幅的油画花花绿绿的色彩透着普罗大众的情趣幽默,热热闹闹的场景让观众也禁不住地兴奋起来,人们跟随着画里的故事,读着绕口令一般的作品题目,“姨妈的表姨夫是厨师”,连说话声音也不由自主地高了起来。段建宇酷酷地站在那幅八米八长的巨幅油画《美与美术馆》前,给上来祝贺的朋友和观众讲述创作当中的故事,“我喜欢鸡,小时候还养过鸡,一群鸡在高雅的艺术场所自由散步,随地拉屎,做自己喜欢的事。”画面上的女人好像没有那么惊人的美,却怡然自得,和艺术家一样充满自信。美女和小鸡听上去带点低俗的幽默,换成英文“chicks and chickens”,让人忍不住发出点坏笑。最喜庆的观众之一莫过于双飞艺术小组的成员之一张乐华,段建宇的幽默在惯于以搞笑生事的双飞小组艺术家那里找到了共鸣,这个大哥子的小帅哥急于要去找段建宇,他们在微博上互粉都有一阵子了,却还从来没有谋面呢。
开幕式的心脏原来在美术馆的顶层,美酒美食在那里恭候嘉宾。走过一路艺术里程的人们得到从心灵到胃口的慰籍,话题就从概念啊、色彩啊开始,飞到随意的什么地方了。两位艺术家在外滩美术馆的相遇讲的其实是一个没有遇见的故事,如同“罗生门”的悬念,看到的是什么,以为看到的是什么,it’s all in your mind!
左:双飞小组艺术家张乐华;右:策展人乐大豆和Art Plus 的Diana Freundi。
左:艺术家郑重宾;右:东画廊的程曦行和艺术家赵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