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婚姻300万年进化报告
发起人:灌水  回复数:0   浏览数:2842   最后更新:2006/11/23 16:55:19 by
[楼主] 老大 2006-11-23 16:55:19
超級收藏家與當代藝術的追逐遊戲
转子典藏今艺术

文/林文珊

當代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持續飆漲,和全球超級富豪越來越多而且個個越來越有錢呈現正相關的態勢。

今年經濟雜誌《富比士》(Forbes)公布全球億萬富翁名單,顯示全球億萬富翁的數量激增,在過去的一年中增加了102位新富,使排行榜人數爆增到793位,總財富較去年提升18個百分點,共計創造出2兆6千億美元的新資產。這批首富絕大多數在美國(共371位),其次是歐洲,德國共有55位;而經濟崛起的亞洲進步的速度驚人,俄國在共產制度瓦解後創造出一批富商,他們接收國家鋼鐵、石油事業致富,現在國內股市攀升,加上油價猛漲,造就七位新進榜富人,使俄國的億萬富翁達到33位;印度有23位富豪,其中十位是新面孔、中國有八位躋身億萬富翁之列,較2004年一口氣增加了六位。

執世界之牛耳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吸引了全球藝術貴族到瑞士參觀。圖為2006年巴塞爾藝術博覽現場。 (王焜生)

歐美億萬收藏家

在資本主義掛帥的世界,藝術和金錢財富總是彼此需要,相互輝映。在富比士公布的億萬富翁名單中,有不少人是藝術界的座上貴賓,他們通常是各國知名博物館的董事、贊助人,這樣的超級收藏家在歐美大約有十幾位,他們很有錢而且他們積極投入藝術收藏的角力戰。法國時尚精品集團LVMH總裁亞諾(Bernard Arnaoult,財富全球排名第七,身價215億美元),熱衷收藏當代藝術,投資大筆資金在藝術拍賣公司,並以企業之名設立年輕藝術家獎。加拿大出版商湯姆森(Kenneth Thomson),擁有三千件收藏,2002年以美元7,700萬的天價買到魯本斯名畫《屠殺無辜者》。

化妝品企業巨頭勞德(Leonard Lauder,惠特尼博物館董事會會長)喜愛塞尚的作品,也擁有驚人的立體派藝術家收藏,他身邊領有一群有錢的美國收藏家跟隨著他;他的兄弟羅納.勞德(Ronald Lauder)(為MoMA董事會會長)在紐約開設畫廊,推薦德國與奧地利優秀藝術家,估計收藏品價值約4億5千萬美元。而因投資基金榮景而致富的科恩(Steven A. Cohen),收藏範圍從竇加的舞者、波洛克的滴畫、到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囊括現代及當代名作。拉斯維加斯賭場大亨溫恩(Steve Wynn),對於所有昂貴的藝術品都感興趣,一般相信他就是今年4月從紐約佳士得標得泰納的《View of The Giudecca》的買家(3,500萬餘美元)。

俄羅斯億萬富豪投入藝術收藏也不落人後,七位新進榜的富商就有三位是知名收藏家,分別是石油及鋁業大亨Viktor Vekselberg,身價從去年60億美元漲到100億、俄羅斯第四大銀行Alfa Bank總裁Pyotr Aven,以及去年於威尼斯雙年展展示其當代藝術收藏的烏克蘭媒體巨頭Victor Pinchuk。隨著財富快速的增長,俄羅斯富有階級在海外勤走,從美國及歐洲各大拍賣會與藝博會上買回祖國的藝術精品,接著準備加入國際藝術市場的競技舞台。

熱錢流竄藝術市場

藝術對大多數的英國及歐洲富有階級是一個很重要的生活元素,從歐洲經濟發展史來看,今日的億萬富翁有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新興權貴、或如17世紀新興的阿姆斯特丹商人,他們買藝術品來珍藏,提升修養,從中學習、汲取靈感,有時並能從中獲取利益,實有歷史淵源可尋。

這個月當代藝術的光芒在歐洲閃閃發光,執世界之牛耳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將全球藝術貴族吸引到瑞士,今年沒有威尼斯雙年展的搭配和加持,參觀人潮仍然不斷湧入,100架私人飛機準時抵達巴塞爾,較去年增加了25%,歐美收藏家正在享受歡樂的藝術血拚日,此時熱錢在手,不論是資深收藏家與投資客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馬上行動。現場不僅當代藝術賣得好;現代經典大師如畢卡索、德庫寧也是如此,所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都供不應求,一堆收藏家排隊等著買;一件德庫寧1970年代的作品,據說由財經鉅子馬汀尼茲(David Martinez)以1,550萬美元買走。而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作品《727-727》標價150萬美元,是村上隆作品首賣作品定價最高的作品,開幕後一小時內便賣給一位北美收藏家。

法國精品業大亨及佳士得負責人皮諾(Francois Pinault)以18世紀中期由古典建築大師馬薩里(Giorgio Massari)設計的威尼斯格拉西皇宮(Palazzo Grassi)做為藏品展示與安置空間;皮諾的收藏資歷已有36年,範圍從印象派畫家到現代藝術,從戰後藝術家到當代作品,藏品超過兩千件。

當代藝術市場幾乎到達一種魅惑甚而迷亂的境界,有能力帶走作品的收藏家不在意高乎常理的畫價,反倒是會場裡多元的參與者讓人驚訝,來自亞洲各地的經濟新貴,包括中國代表團、俄國的收藏家、印度、中東地區以及杜拜的有錢人,亞洲成員的加入讓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還有變化可言。

當代藝術讓人上癮也讓人富有

藝術收藏的建立並不容易,法國精品業大亨、及佳士得負責人皮諾(Francois Pinault,全球排名第74,身價70億美元)將收藏藝術當作他事業經營。去年他決定放棄將其收藏與基金會留在巴黎,選擇進駐威尼斯格拉西皇宮(Palazzo Grassi),以這座18世紀中期由古典建築大師馬薩里(Giorgio Massari)設計的經典建築做為收藏品展示與安置的空間;皮諾的收藏資歷共36年,範圍從印象派畫家到現代藝術,從戰後藝術家到當代作品,超過兩千件,幾乎都是保值與升值中的藝術家作品。

在他收藏中重要藝術家有一大串,包括Mark Rothko、Lucio Fontana、Carl Andre、Dan Flavin、Donald Judd、Jeff Koons、Damien Hirst、Gerhard Richter、Cindy Sherman、Pierre Huyghe、David Hammons、Bruce Nauman,連村上隆的作品也在其收藏之列,看得出他對當代藝術已經成癮,不過銳利的眼光幫他找到好藝術家,更捉到他們的代表作。他的最新採購是剛從巴塞爾博覽會挖到的寶,諾曼(Bruce Nauman)作品《3 Heads Fountain(Three Andrews)》,他計畫在威尼斯格拉西皇宮展示這件作品。

美國億萬富翁(新聞及出版企業家)布蘭(Peter M. Brant)是另一個選擇收藏當代藝術的例子。18歲開始收藏第一件藝術品的布蘭和畫廊界淵源深厚,他體認到收藏當代藝術而非印象派或任何現代學派(這些作品很多都已經進入博物館),能使他的收藏具有代表性及前瞻性。他買Jasper Johns、Robert Rauschenberg、Andy Warhol、Roy Lichtenstein、Jean-Michel Basquiat、Jeff Koons以及Richard Prince的作品,並且和藝術家交朋友,專心地聆聽藝術家的想法,建立自己買藝術品的評論標準。2002年布蘭憑著敏銳的判斷力,以80萬美元買下馬里立歐.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托洛斯基的情歌》,二年後以美元180萬於蘇富比賣出,賺到「有眼光的收藏家」美譽,也賺到大筆財富,實在是睿智的藝術投資。

財富與藝術 循環加乘的關係

當代藝術市場正處於一個榮景、大好時光,收藏家的實力都大大超過他們的前人——1980年代末期的收藏家,蓬勃的藝術市場吸引資金流入,相對地也使一些收藏家因而變得更有錢,甚至晉升全球億萬富翁如英國富豪Andrew Lloyd Webber(身價12億美元),以及Fred Loch(700萬美元),Janet de Botton(490萬美元),他們的收藏品都比去年更有價值!日前《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公布富人名單,從中挑出英國新興百萬富翁從事藝術產業人士,有今年新進榜的藝術家赫斯特;另一位藝術家維卡里(Andrew Vicari),目前正接受沙烏地阿拉伯委託繪製世界最大的油畫,酬勞有4,500萬美元。再來是公開大量購買藝術品,希望建立收藏樂園、影響市場的知名收藏家沙奇(Charles Saatchi),另外還有二位藝術經紀人也在英國超級富翁名單中。當代藝術收藏果真能讓人致富!

全球新富有階層一直在增加,而當代藝術的漲勢還看不到底限,在藝術市場上遊走的富人荷包滿滿,來自亞洲的新興億萬富豪,陸續加入這同時能贏得品味和身分表徵的藝術戰場。眼看大量的熱錢流入,當代藝術品的漲勢還要持續攀高,藝術品的價格越高越能激起全球首富競爭的心態,這些富豪們享受熱絡的競買氣氛,又讓藝術品更昂貴。看來這場超級富豪與當代藝術的追逐戰,還很有得玩。或許這個論點可以梳理目前全球當代藝術當紅的道理。


日期:2006/7/10 上午 12:00:0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