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rian Searle(陈颖编译) 来源:The Guardian
两天的时间远远不够我们去探访本届利物浦双年展。
Audrius Bucas & Valdas Ozarinskas的作品“Vilnius Black Pillow”是一个巨大的黑色充气枕头。
我匆匆参观完约翰·摩尔斯绘画奖(John Moores Painting Prize)的作品展,那些作品几乎没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然后我又迷失在了展览“City States”中,它将我们从伯明翰带到格丹斯克,从格陵兰带到台北;它占据了利物浦前邮件分类办公室的很大一片面积,我在其中好像可以去到任何地方。我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去环绕一个巨大无比的黑色充气枕头;它被塞进了地板与天花板之间的空间里,臃肿的黑色似乎意味着长眠。每过几个小时我便会来到海滨查看安东尼·麦考尔(Anthony McCall)备受期待的云柱是否已经上升到了能够横跨默西河的高度。
安东尼·麦考尔(Anthony McCall)的作品
自1999年创立以来,利物浦双年展一直在尝试各种方式去腾飞。在2011年被任命为艺术总监的Sally Tallant的管理下,利物浦双年展正在尝试重新调整聚焦点。作为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好客(hospitality)”的本质比它听起来的含义更加复杂;不过它究竟能否帮助我们在利物浦的27个不同场所里反复搜寻由242位艺术家带来的作品还有待讨论。
库斯( Markus Kahre)的作品
坐在一个房间里专心思考也许效果更好,但芬兰艺术家马库斯( Markus Kahre)在Monro酒吧底层布置的假的酒店套房却不太适合坐进去。从台灯、门窗到墙面,这一切事物全都是由艺术家组装起来的完美的幻影。直到我们看到墙上的镜子里照出了除我们自己以外的所有东西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这不是真的。这实在有些令人不安而且不可思议——除非你碰巧是一个吸血鬼或是幽灵。这里甚至连日光都是假的。
马库斯(Markus Kahre)的作品与本届双年展主展的标题——“不速之客(The Unexpected Guest)”十分一致。我们习惯于期待艺术中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尽管那是非常罕见的。现在的双年展一场接着一场,相似的时髦的名字与人们已经熟悉了的艺术策略也反复出现。这边是总是出现在各个地方的多拉·加西亚(Dora Garcia)的作品,那边又是“对我们将自己置于空间中的能力提出了质疑”的豪尔赫·马基(Jorge Macchi)的作品。但它们看起来似乎影响不大,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佩德罗·雷耶斯(Pedro Reyes)在FACT里设置的游戏室。
一名保镖站在Elmgreen & Dragset在Liverpool One购物中心展出的作品“But I'm on the Guest List Too”前。
有时我并不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客人,倒更像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尤其是我在排队进入Elmgreen & Dragset在Liverpool ONE购物中心门前竖起来的一扇“VIP入口”背后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夜店时。一名看起来友好、始终站在门前的保安告诉所有前来询问的人他们不在宾客名单之列。
未完待续…
迷失在展览空间中的2012利物浦双年展 Pt.2
作者:Adrian Searle(陈颖编译) 来源:The Guardian
2012年利物浦双年展
本届利物浦双年展展出了许多令人心情愉悦的作品,从栖息在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屋顶上的五彩斑斓的塑料鸽子(这件作品模仿了莫瑞吉奥·卡特兰
艺术小组Superflex的作品“Liverpool to Let”在康诺德大厦展出
日本摄影师吉行耕平(Kohei Yoshiyuk)在Open Eye画廊展出的著名而又极少见的作品“The Park”让我们更像是下流的偷窥狂而非客人。这些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捕捉到了夜晚在东京某间公园里发生的性行为的画面。它们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展出,与其说画面淫秽倒不如说是有趣的。你举着手电筒搜索这些照片,成为了监视着他们一举一动的鬼鬼祟祟的观众。
吉行耕平(Kohei Yoshiyuk)的系列作品“The Park”
有人喜欢观察,有人喜欢被观察,还有的人则喜欢听。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的作品“The Source”被布置在了由David Adjaye特别设计的构造物里展出,呈现了对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物进行的关于其创造力来源的访问。作品的声音非常小,而且数部视频是同时在这个圆形空间里放映的。这让人们很难听清William Eggleston略带沉思的喃喃自语或是麦克·凯利(Mike Kelley)在自杀前接受的最后一次专访。这些访问都非常棒,但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却将它们转变成了某种鸡尾酒会似的喋喋不休。
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的作品“The Source”在艾伯特码头展出
本届双年展最优秀的作品莫过于约翰(John Akomfrah)在Bluecoat画廊展出的“The Unfinished Conversation”。这件三屏幕的影像作品是以出生于牙买加的思想家Stuart Hall的生活、工作与演讲为基础的。与普通的传记电影不同,约翰(John Akomfrah)将新闻的存档画面、Stuart Hall自己对William Blake等人的解读综合到了一起以描绘这个世界的混乱状态。Stuart Hall关于身份、移民与自我的观点通过生动的图像发生了进化。与Stuart Hall作品的本质类似,约翰(John Akomfrah)的影像作品是关于生存在这个世界中的难题的,而它的优秀则让人意想不到。
约翰(John Akomfrah)的作品“The Unfinished Conversation”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