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第二季放映:“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发起人:艺术档案  回复数:3   浏览数:2975   最后更新:2012/09/24 19:09:21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2-09-10 14:10:56

来源:台北艺术论坛

文  / 吳虹霏

 

结束了卡塞尔的城市漫游之后,更长久的课题该是如何从此风靡全球的当代艺术大展中作自我的探照,从中寻求一可发展的脉络,以实践在生长地的文化定位。诚如策展人所言,现今关注的已不再是地域及文化、身分的差异,而是寻求一种超越差异的普世主义(Universalism),因全球化早已打破长期以来欧洲中心的局势。然而全球化衍伸出的更多议题至今尚未解除,没有人可以否定这个世界很多个角落正遭遇著麻烦,特别是近年的亚洲经济体崛起及欧洲情势持续衰退之下,五年一度的文件展依然有其区域性脉络可循;也如展览期许的以更开阔的眼光、更开放的讨论空间看待这个世界,以试著解决世界的难题,本篇报导将著重本届展览中亚洲艺术的呈现,并深入探讨亚洲各区域作品如何以自身独特的艺术语汇反映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现况。

 

此届文件展对於地域性的关照也落实在展览分布的四大展点卡塞尔、喀布尔、开罗及班夫(Banff),并在论述上各自赋予精神与地理空间交织之意涵。阿富汗的喀布尔做為仅次於卡塞尔的主要展地,象徵著被他者包围困住的状态;而去年革命成功的埃及开罗则被赋予「希望、梦想、期待」的意涵。可以想见此届展出中,在政治情势上一向受到世界关切的阿富汗及中东区域的艺术家们摇身一变成了艺术舞台上抢眼的角色。从展出作品来看,对於战争与权力分配的批判最為强烈,但不仅止於浅显的抨击,而是更深入地从文化、歷史角度将这持续已久的纷乱意象化:

 

拉宾默(Rabin Mroué)作品关注黎巴嫩内战后的复杂歷史与现况,其位於文化火车站的装置中呈现了叙利亚革命中抗争者以手机录下的施暴者的身影,而常常这影像也代表著记录者的死亡,艺术家藉由最直接的「眼见為凭」重播最接近事件真实的光影。埃及艺术家舒基(Wael Shawky)的十字军东征录像以牵线木偶為主角,在音乐中精巧并富童趣的拼凑出早期阿拉伯与欧洲文化的交会场景,藉著颠覆的观看方式将看待歷史事件的态度与评断权完全中立地交移至观者手中。 

拉宾默(Rabin Mroué)位於文化火车站的装置作品。

 

另一位说故事的专家瓦利.拉德(Walid Raad)自2008年起展开一项关於阿拉伯世界现当代艺术的歷史研究计划,此次他位於卡塞尔市中清真寺预定地的作品结合了现场导览、装置、物品及文件展示,同时也指出近年艺术观光发展蓬勃的中东地区如阿布达比等地,对於这些表面荣景拋出了质疑之声。

瓦利.拉德(Walid Raad)位於清真寺预定地的展出一角。

 

欧玛萨德(Rahraw Omarzad)的四段连结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录像作品呼应著前伊莉莎白医院的老旧红砖空间,影片中一开始安适的行走转為战火下的残肢拐杖,而后在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介入下,喀布尔逐渐高楼林立,伤残者也改使用义肢,录像结束於博物馆的场景,学生们参观著眼前已成文化遗產的拐杖及义肢,此作品完整地投射出阿富汗战乱伴随而来的经济剥削、文化保存议题等社会现况。弗利德利希安农博物馆的大脑展区裡则埋藏著希望,安抚也总结了这些忧虑与投问,这裡展示著一组来自中亚既小巧又精緻的公主人像(Bactrian Princesses),它们於公元两千年之前被创造,在时空的更迭之下有如奇迹的存活下来,骄傲迎接著世人的呵护与赞叹。

欧玛萨德(Rahraw Omarzad)的录像作品, 得到与失去, 2012。

 

於是文件展过滤出最原始乾净的声音,而不只是由区域之外的他者介入报导呈现出的烟硝砲弹而已。展览中不乏将此颠沛游离状态回归艺术精神性的动人之作,例如因黎巴嫩内战迁徙到加州的诗人与画家阿德南(Etel Adnan)的多件小幅抽象油画作品,灵感来自旧金山的山脉,透过鲜艳明亮的几何色块,彷彿艺术家心中渴求著的那片寧静故土就在眼前。

阿德南(Etel Adnan)的油画作品於文件展厅(Documenta Halle)一室展出。

 

此届文件展也有少数东亚艺术家,在几乎一面倒的政治性艺术中绽放光芒: 中国艺术家宋东以生活垃圾堆积成的「白做山」占据橘园博物馆前最醒目的一块草地,积极拋出环境议题之外也深富东方哲思。二次获邀展出的顏磊则在文件展厅裡展示三百六十件从生活中擷取的复製油画,以色彩浓厚迷朦的画风试图减弱肖像人物的政治与社会性色彩,引人反思现今过度泛滥的图像及肤浅短暂的知识。香港艺术家陈保罗以拆掉的书皮佈满整个屋内空间,透过书皮上的油画挑衅影像的表面与内在涵义,同时带有质疑书本权威之意。展出的唯一日本艺术家大竹伸朗(Shinro Ohtake)在卡尔斯奥公园内的一处吧檯小屋满载著回收物件,直指人类当前物质、影像充斥的生存现况。

宋冬。白做山。2010-12

 

颜磊。有限的艺术专案。2012

 

陈保罗。未完成之卷。2012

 

近年韩国当代艺术的荣景也反映在文件展中,并在东亚艺术家中脱颖而出: 杨海固(Haegue Yang)在文化火车站月台的大件百叶窗装置,仿若让废弃车站的火车又重新驶入月台,让这古老的工业大城以另一种流动状态延续。双人团体文敬媛与全浚(Moon Kyungwon & Jeon Joonho)的录像装置取材自William Morris的小说,再度开啟一想像空间,探索人类赖以延续的真实及价值观。

杨海固(Haegue Yang)在文化火车站月台的百叶窗装置。

 

 

 

文敬媛与全浚(Moon Kyungwon & Jeon Joonho), 无声, 2012。

 

卡塞尔文件展以欧陆為基地,透过中亚、中东将全球性的视野扩及至东亚,其中也包含了印度及东南亚的艺术家参与,值得注意的是,本届的印度艺术家皆以录像形式呈现,多数并反映当地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女权低下等社会议题。至於近年在艺术市场上崛起的东南亚艺术则助长了亚洲文化的多元性呈现。当中,本届有三位泰国艺术家获邀参展,作品触及议题则较针对本届策展论述中对於知识领域的探索以及人类与世界其他物种的连结,例如帕切雅(Pratchaya Phinthong)的两隻昏睡的非洲病毒苍蝇,以及阿拉雅(Araya Rasdjarmrearnsook)的流浪狗避难所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