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宝,你能识别真假吗?
发起人:xiucang  回复数:0   浏览数:1908   最后更新:2012/07/31 11:43:10 by xiucang
[楼主] wangxiaoer97 2012-07-31 11:43:10

来源:新快报 作者:陈煜堃

 

■白双全的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新快报)

 

“电影”的那些事儿,可不一定非得到影院才能一窥究竟,或许,当你走进美术馆,也会有别样的收获。

日前,就有两个与电影相关的艺术活动分别在广州的时代美术馆和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相继上演。前者,为你准备了20世纪70年代德国新浪潮重要人物的纪录片精选展映,透过《小小迪特想要飞》、《白钻石》等10部纪录片解读导演沃纳·赫尔佐格镜头里那“狂喜的真实”;后者,则在香港艺术家白双全对电影《国产凌凌漆》的“再造”中,给你提供了体现港产电影和城市生活“杂混”、“多元”这一文化特质的另类视角。

 

时代美术馆,上演“狂喜的真实”

 

28日,广东时代美术馆与香港歌德学院共同合作带来了名为“狂喜的真实——赫尔佐格纪录片精选”的一系列展映活动,除了有10部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相继上演,更邀请了香港电影及纪录片教育工作者蔡甘铨出席映后与观众的交流会。

作为20世纪70年代德国新浪潮的重要人物,几乎同“幻想家”同义的赫尔佐格,无疑是电影史上最具争议、最具风格的导演之一。其电影中,拍摄主体多是精神错乱者、侏儒、残疾人、弃儿、冒险家等一些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群体,但在他看来,这些异于常人的主角都不构成“精神病”或者“偏执狂”,而是与大自然抗衡的英雄、远离社会的独行者、心怀狂热野心的狂人。

赫尔佐格认为作为纪录片导演的职责,就是看穿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真实,并透过操控他的拍摄对象,将真相带到观众面前。他曾于1999年的明尼苏达宣言中,批判“真实电影”只是“会计师的真实”,并解释自己所推崇的“令人狂喜的真实”——电影中的真实有着更深邃的层次,那是一种诗意的、令人狂喜的真实,神秘而难以捉摸,要透过虚构、想象和风格化的电影手法方能企及。

 

何香凝美术馆,体验“攞你命三千”

 

29日,一个与香港电影关系暧昧的另类的艺术展《攞你命三千———白双全重看经典电影的角度》,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拉开序幕。

作为香港年轻一代艺术家,白双全一直依据于香港独特文化资源与个人的生存体验致力于跨媒介的实验艺术创作,具有明确香港本土现实文化的针对性。此次,他以观众再熟悉不过的港产喜剧典型———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的对白和场景作为这一专题性展览的创作文本,通过自己与学生、与观众的介入、互动和再创作的过程,给观者提供了一个对“看与被看”具有颠覆性的别样视角。

在白双全看来,周星驰的“无厘头”式笑话,正体现港产电影和城市生活的“杂混”和“多元”的文化特质。而在他的再创作过程里,从五十种自己观看《国产凌凌漆》的方法的观后感答题卷,到收集影片中的窗外风景等三十多件实验性作品,以及配合现场展出的电影选段、对白和场景图片……串连成一条展品线展示在墙上,贯穿展厅的各个空间。以这样一种幽默且独特的创作方式,白双全既表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同时也体现出全球化下电影文化不只是纯粹的娱乐,更可以是城市人和艺术家的启发和创意之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