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馆长透露澳大利亚美术馆新方向
上海双年展策展笔记之19 第一次策展人会议

1, 对英文标题和每个单元的名称和内容进行了最详尽的论证。策划人小组对每个“Re”开头的英文单词全面考察和热烈讨论。甚至深入到把Resources变成复数的Resources这样的细节。对于整个展览的总标题,经过多轮反复讨论。则确定为REACTIVATION。每个单元项目的最后标题也在反复论证之后确定。
2, 邱志杰完成了“重新发电思想地图”的绘制,作为策划讨论的起点,引发联合策展人们的热烈反响。这成为进一步沟通和讨论的触发器。晏思说邱画的地图是精神分裂症加伪科学,所以具有策展价值:)这份思想地图随后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3, 策划人小组对第一批艺术家名单进行提名。并介绍各自熟悉的领域的艺术家。进一步的意见交换将在策展人之间的邮件通讯中继续进行。
4, 联合策划人Boris Groys提议重视东欧和中东艺术家的日常生活艺术实践,联合策划人晏思.霍夫曼Jens Hoffmann提出要更加重视容纳年轻艺术家,策划人小组决定在主体展的第二个板块Revisit之中,加入对于“日常生活的重新激活”。这样这部分就除了历史重访之外,增加了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访。同时,这个板块的英文标题也就由Renew变成了Revisit。此外,主题展的最后一个板块所关注的艺术家自我组织,也将更出现年轻艺术家的活力。
主题展的最后一个板块是Republic,讨论艺术家的工作如何致力于共同体的重建和沟通。而实际上艺术家自身也是要依靠共同体来互相取暖和相依为命的。而恰恰是年轻艺术家之间更多地需要沟通和合作。
5, 策划人小组一致同意把主题展的第三个板块Reform做成一个系列个展。这是此前晏思在邮件中提出的想法。呈现一个艺术家的一件以上的作品。现有的各种国际双年展经常出现每个艺术家作品蜻蜓点水地去语境化呈现的弊端。系列个展将对此作出回应。同时,整个主题展的结构因为这个部分呈现出更好的节奏感。
6, 策划人小组对城市馆的城市分别进行了提名,并全面论证了每个城市馆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能性。分别贡献了各自的关系网络。将分头展开工作。
7, 联合策划人张颂仁先生提议将《中国-伊朗书法交流》项目纳入特别项目板块。
8, 多位联合策展人对教育项目《圆明学院》反应积极。联合策划人Boris Groys提议与纽约新美术馆Night School合作。联合策划人Jens Hoffmann提出他所在的旧金山加州美院加入合作,他本人将开设策展教育工作坊。这样,教育项目更为强大。同时,还讨论完善了工作坊的两级听众机制。参加教育项目的学员级参与者必须事先提交材料,获得录取后参与。参与期间必须持续参加讨论并提交作业,系列课程结束后获得结业证书。普通听众则获得旁听权。
9, 会议形成了在教育项目中出版若干系列读本的计划,如Boris Groys和Jens Hoffmann的文集等。
10, 会议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节点和宣传计划。拟定了4月中旬在纽约举办活动,并形成艺术家初步方案。5月中旬在香港艺博会期间举办活动的方案。7月底之前将在上海就空间布展计划再次开会。策展人小组在九月中旬正式到达上海布展。在展览开幕后一星期,两位国际联合策展人将各自展开教育项目工作坊的教学。

1, 对英文标题和每个单元的名称和内容进行了最详尽的论证。策划人小组对每个“Re”开头的英文单词全面考察和热烈讨论。甚至深入到把Resources变成复数的Resources这样的细节。对于整个展览的总标题,经过多轮反复讨论。则确定为REACTIVATION。每个单元项目的最后标题也在反复论证之后确定。
2, 邱志杰完成了“重新发电思想地图”的绘制,作为策划讨论的起点,引发联合策展人们的热烈反响。这成为进一步沟通和讨论的触发器。晏思说邱画的地图是精神分裂症加伪科学,所以具有策展价值:)这份思想地图随后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3, 策划人小组对第一批艺术家名单进行提名。并介绍各自熟悉的领域的艺术家。进一步的意见交换将在策展人之间的邮件通讯中继续进行。
4, 联合策划人Boris Groys提议重视东欧和中东艺术家的日常生活艺术实践,联合策划人晏思.霍夫曼Jens Hoffmann提出要更加重视容纳年轻艺术家,策划人小组决定在主体展的第二个板块Revisit之中,加入对于“日常生活的重新激活”。这样这部分就除了历史重访之外,增加了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访。同时,这个板块的英文标题也就由Renew变成了Revisit。此外,主题展的最后一个板块所关注的艺术家自我组织,也将更出现年轻艺术家的活力。
主题展的最后一个板块是Republic,讨论艺术家的工作如何致力于共同体的重建和沟通。而实际上艺术家自身也是要依靠共同体来互相取暖和相依为命的。而恰恰是年轻艺术家之间更多地需要沟通和合作。
5, 策划人小组一致同意把主题展的第三个板块Reform做成一个系列个展。这是此前晏思在邮件中提出的想法。呈现一个艺术家的一件以上的作品。现有的各种国际双年展经常出现每个艺术家作品蜻蜓点水地去语境化呈现的弊端。系列个展将对此作出回应。同时,整个主题展的结构因为这个部分呈现出更好的节奏感。
6, 策划人小组对城市馆的城市分别进行了提名,并全面论证了每个城市馆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能性。分别贡献了各自的关系网络。将分头展开工作。
7, 联合策划人张颂仁先生提议将《中国-伊朗书法交流》项目纳入特别项目板块。
8, 多位联合策展人对教育项目《圆明学院》反应积极。联合策划人Boris Groys提议与纽约新美术馆Night School合作。联合策划人Jens Hoffmann提出他所在的旧金山加州美院加入合作,他本人将开设策展教育工作坊。这样,教育项目更为强大。同时,还讨论完善了工作坊的两级听众机制。参加教育项目的学员级参与者必须事先提交材料,获得录取后参与。参与期间必须持续参加讨论并提交作业,系列课程结束后获得结业证书。普通听众则获得旁听权。
9, 会议形成了在教育项目中出版若干系列读本的计划,如Boris Groys和Jens Hoffmann的文集等。
10, 会议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节点和宣传计划。拟定了4月中旬在纽约举办活动,并形成艺术家初步方案。5月中旬在香港艺博会期间举办活动的方案。7月底之前将在上海就空间布展计划再次开会。策展人小组在九月中旬正式到达上海布展。在展览开幕后一星期,两位国际联合策展人将各自展开教育项目工作坊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