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论performative式姿态
他们说,王林不是没有yuan则,他的yuan则是圆的
作者: 一杯生普洱
当朱其说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恶心的时候,我想我本来是要为他喝彩的,但是前提是——我没有看过他在上海策划的《影像志异--中国新概念摄影艺术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做的《青春残酷绘画》;或者2005年做的《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以及在3818库画廊举办的《低和浅的游戏:漫画一代的崛起》。再或者跟女摄影家的“八卦”后策划的女艺术家展,更不用说那年乱轰轰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798艺术节。我坚信朱其厌恶的那些东西(“拼贴、复制、挪用、摆拍、里希特、达米恩·赫斯特、基因交配错误的怪物人、山水画、明清家具、假山石、红卫兵、人民币、麦当劳、卡通人、杜尚、达芬奇、和德拉克罗瓦、矿工、小姐和农民工“),大家都可以在上述这些展览中找到。如果您要知道更多,我也可以告诉你当朱其在嘲笑模仿里希特的风格之前,他喜欢过谢南星(转世时代)和尹朝阳(青春残酷绘画),并且用很长的文字论述过,我也和你们一样很好奇地想问朱其,漫画一代(低和浅的游戏)是不是和卡通一样让他呕吐?或者为什么2008年前不呕吐,2008年后就呕吐了呢?
当王林引述叶永青的话”八十年代的谢幕竟然以一场交易收场“来讽刺吕澎的广州双年展的时候,我想我本来应该为这句俏皮话而佩服叶帅的。但是前提是——我完全没听说过后来关于当代艺术院士失败的野心故事。其实不只是付钱买单才叫交易,当院士也是交易,性贿赂也是交易,它们都不涉及钱。不知道转引这句话的时候,王林想到了这层意思没有?当王林说浪漫是可耻的时候,我特别想找到那年不知道是谁塞到我手里的王林的诗集。我其实没看,但我大概记得有一首诗谈的是昏黄的路灯,挺酸的!
写了这些,并非是要在王林和吕澎的这个内讧中表个态。我的态度其实很简单,首先我很早就说过传统母题和“和谐”意识形态合流的问题;其次是我觉得如果你了解王林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些指责并非出于良知,而是出于他在艺术界中大权旁落后的怨恨,但是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以扮演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来进行道德审判来宣泄这些怨恨。说白了,老文学青年王林是因为讨厌吕澎而批判浪漫,让人呕吐的朱其则是因为他的恶习和私心而被当代艺术圈孤立后才开始对当代艺术呕吐的。作为80年代末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生的王林从西三环文献展出道,其学术生涯20年,主题无非两个:前10年骂栗宪庭买办,后10年骂吕澎投靠政府。在这一点上,王林和朱其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而道德主义其实是目前这些伪知识分子的大棒。如果你们不知道”那些年,他们一起追求过的资本和权力“,你还真容易被他们迷惑。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两年来朱其和王林这些人对于当代艺术的批判,其实并不能被看作是对于当代艺术的严肃的学理性批判。我想说的是,通过对他们的批判的解读,我们要对道德主义保持警惕。在《可耻的浪漫》一文中,王林给当代艺术设定了一个前提——“中国当代艺术所具有的前卫性、先锋性、挑战性和批判性,首先是对于中国当代社会而言的。当代艺术无疑是召唤并推动社会前行、人权进步、思想开放和精神拓展的力量,当然,它还肩负着艺术语言、创作方法及美学思想更新的使命。”如果老文学青年王林和呕吐中的朱其们稍微读些书,例如朗西埃,他就应该知道,将这些“某某性”强加给当代艺术,是简单化的,是19世纪现代主义的浪漫幻想。它们和王林、朱其们的动机一样可疑。人权又是什么?民主的暴力又是什么?什么叫社会前行,这个方向由谁来定?其实当代艺术不是要前行,不是要开放,不是要拓展,不是要人权,而是在思考,反思什么是前行,什么是先锋,什么是人权?从本质上说,它是考察这些观念并呈现其及其困境,而不是呈现和表达这些观念的。同样,王林这些给当代艺术的定义还是工具论的,他的工具论和吕澎的工具论,和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没有任何区别。“当代艺术为社会进步服务”,可是什么是“社会进步”?所以工具论是王林、朱其们的血,是无法换掉的。正是因为这些工具论的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个所谓“民主的”道德制高点进行批判,而他们本身并不分享任何民主的规则。所有和自己不一样的都是五毛,都是民主的敌人,都是可耻的。谁给你这个权力?但这就是这个时代无知争论的特性,就如同韩寒们和方舟子们彼此指责对方是五毛一样。他们道德叫骂越高尚,其动机就越卑鄙!而如果你抽掉他们的道德主义的前提,王林、朱其们就是在发梦呓了。
上面谈的是是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王林、朱其们会跳出来呢?其实王林和吕澎的争论并非是学术争论,并非是学风之争,而是权力利益之争。中国当代艺术的确是少数精英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自觉。但是,艺术不是一个孤立的乐园,就像人要吃喝拉撒一样,它是由展览,评论、收藏、买卖等很多方面构成的。由于85新潮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意识远远早于中国中产阶级及其意识的成熟,所以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经济推动力,其实在那些在北京的外国人那里,来源于那些和外国人圈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人。这些以外国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当代艺术圈子,在90年**始和85新潮以来的本土学术圈子发生分离。严格意义上说,在90年代,大部分的中国艺术的展览和学术认定都是在以外国人为核心体系下建立以来的。这就是王林批判老栗“买办文化”的背景,也是“中国经验”展览的暗指。但是遗憾的是买办和导游性质的艺术生产机制是后殖民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性,如同朱其当年酸楚的描述一样,欧美策划人通过海外中国艺术家来中国,他们被不同城市中艺术家在朋友间传来传去。表面上看,王林、朱其们在抱怨外国策划人看得不彻底,其实真正的问题还是缺乏和海外制度抗衡的有效的本土展览以及评论。而这个问题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
与此同时,从90年代末开始,学术权力的获得,除了和学术的关系外,它是和策划人背后带来的海外经验有关的。比如画廊代办出身的卢杰通过留学英国和长征项目和美国学术界的关联,冷林和Max Protetch以及后来旅居德国和欧洲的互动,皮力通过范迪安借用官方展览渠道建立的关系,(此外,黄笃和南条史生等日韩的联系等等。)说穿了,这些人外语不错,熟悉国际规则,多次充当海外策划人的翻译导游和中国联络人。这些还是学术买办的格局。在这个买办格局下依靠展览的维系,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嫡系艺术家队伍,然后在2000年后,直接变成“策划人画廊”。为什么是这个时候?除了本土经济的增长以外,关键是这个时候中国的中产阶级意识开始明晰了。这些学术展览买办迅速将其嫡系和海外学术关联转化为画廊资本。这一转变是栗宪庭模式的升级版(毫无疑问,王林、朱其们被排除在这些游戏以外了),激发了市场,却伤害了当代艺术的学术体系。这种伤害不是体现在这些人弃文从商,而是体现在依然缺乏本土学术机制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的批评和展览开始变成以画廊为单位展开。这些画廊请来策划人和收藏家,好吃好喝,派公关陪着。你不是这些画廊的圈子,就缺乏海外策划人关注,国际批评家吹捧。以前导游买办体制变成了今天的画廊瓜分学术收藏买卖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去年上海博览会中间大厅的格局。这个格局也对目前正在崛起的年轻批评家以及如站台、空间站一样的空间形成挤压。几乎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要想21世纪第2个十年的中国艺术有所拓展,就必须改变这些结构。不改变这个格局,所谓批判、前进都是买卖的商标。显然,已经企业化的买办结构和王林、朱其们是没有关系的。
最后,说说王林和吕澎争论的实质吧!王林、朱其们所遭受致命一击是来自吕澎。从90年**始,吕澎就试图将当代艺术和中国新贵的阶级意识关联在一起,但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原因,一直不成功。这些新贵,有钱买画,然后挥霍或“犯法”,于是作品散去……直到后奥运时代,吕澎又开始将当代和中国本土的官商势力结合。这个结合撇开意气,其实已和前面提到的买办结构形成制衡,当然在学术上和道德上是有瑕疵的。(可是话说回来,还有别的办法吗?中国中产阶级薄弱,只有官商阶级。也只有他们能和国际买办结构形成抗衡,但是一旦跟他们合作,就必然有道德瑕疵。)但是吕澎的这个官商合作,完全取消了王林的幻觉。王林原来以为,自“中国经验”之后,和买办机制抗衡的是自己,虽然没有甜头,但毕竟是个标帜,现在吕澎的出现,则将这个幻觉颠覆了。“中国经验”被简化成了“溪山清远”,院士艺术家们也开始投靠,结果王林成了光杆司令。如果这个现实出现了,王林20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如果我是王林,我也装清流,骂死你们!
吕澎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那些买办策划人画廊也非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未来在于那些游离在这两股势力间的,正在崛起本土的年轻批评家、杂志和空间。但是怎么玩就要看这代人的智商了。
作者: 一杯生普洱
当朱其说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恶心的时候,我想我本来是要为他喝彩的,但是前提是——我没有看过他在上海策划的《影像志异--中国新概念摄影艺术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做的《青春残酷绘画》;或者2005年做的《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以及在3818库画廊举办的《低和浅的游戏:漫画一代的崛起》。再或者跟女摄影家的“八卦”后策划的女艺术家展,更不用说那年乱轰轰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798艺术节。我坚信朱其厌恶的那些东西(“拼贴、复制、挪用、摆拍、里希特、达米恩·赫斯特、基因交配错误的怪物人、山水画、明清家具、假山石、红卫兵、人民币、麦当劳、卡通人、杜尚、达芬奇、和德拉克罗瓦、矿工、小姐和农民工“),大家都可以在上述这些展览中找到。如果您要知道更多,我也可以告诉你当朱其在嘲笑模仿里希特的风格之前,他喜欢过谢南星(转世时代)和尹朝阳(青春残酷绘画),并且用很长的文字论述过,我也和你们一样很好奇地想问朱其,漫画一代(低和浅的游戏)是不是和卡通一样让他呕吐?或者为什么2008年前不呕吐,2008年后就呕吐了呢?
当王林引述叶永青的话”八十年代的谢幕竟然以一场交易收场“来讽刺吕澎的广州双年展的时候,我想我本来应该为这句俏皮话而佩服叶帅的。但是前提是——我完全没听说过后来关于当代艺术院士失败的野心故事。其实不只是付钱买单才叫交易,当院士也是交易,性贿赂也是交易,它们都不涉及钱。不知道转引这句话的时候,王林想到了这层意思没有?当王林说浪漫是可耻的时候,我特别想找到那年不知道是谁塞到我手里的王林的诗集。我其实没看,但我大概记得有一首诗谈的是昏黄的路灯,挺酸的!
写了这些,并非是要在王林和吕澎的这个内讧中表个态。我的态度其实很简单,首先我很早就说过传统母题和“和谐”意识形态合流的问题;其次是我觉得如果你了解王林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些指责并非出于良知,而是出于他在艺术界中大权旁落后的怨恨,但是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以扮演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来进行道德审判来宣泄这些怨恨。说白了,老文学青年王林是因为讨厌吕澎而批判浪漫,让人呕吐的朱其则是因为他的恶习和私心而被当代艺术圈孤立后才开始对当代艺术呕吐的。作为80年代末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生的王林从西三环文献展出道,其学术生涯20年,主题无非两个:前10年骂栗宪庭买办,后10年骂吕澎投靠政府。在这一点上,王林和朱其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而道德主义其实是目前这些伪知识分子的大棒。如果你们不知道”那些年,他们一起追求过的资本和权力“,你还真容易被他们迷惑。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两年来朱其和王林这些人对于当代艺术的批判,其实并不能被看作是对于当代艺术的严肃的学理性批判。我想说的是,通过对他们的批判的解读,我们要对道德主义保持警惕。在《可耻的浪漫》一文中,王林给当代艺术设定了一个前提——“中国当代艺术所具有的前卫性、先锋性、挑战性和批判性,首先是对于中国当代社会而言的。当代艺术无疑是召唤并推动社会前行、人权进步、思想开放和精神拓展的力量,当然,它还肩负着艺术语言、创作方法及美学思想更新的使命。”如果老文学青年王林和呕吐中的朱其们稍微读些书,例如朗西埃,他就应该知道,将这些“某某性”强加给当代艺术,是简单化的,是19世纪现代主义的浪漫幻想。它们和王林、朱其们的动机一样可疑。人权又是什么?民主的暴力又是什么?什么叫社会前行,这个方向由谁来定?其实当代艺术不是要前行,不是要开放,不是要拓展,不是要人权,而是在思考,反思什么是前行,什么是先锋,什么是人权?从本质上说,它是考察这些观念并呈现其及其困境,而不是呈现和表达这些观念的。同样,王林这些给当代艺术的定义还是工具论的,他的工具论和吕澎的工具论,和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没有任何区别。“当代艺术为社会进步服务”,可是什么是“社会进步”?所以工具论是王林、朱其们的血,是无法换掉的。正是因为这些工具论的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个所谓“民主的”道德制高点进行批判,而他们本身并不分享任何民主的规则。所有和自己不一样的都是五毛,都是民主的敌人,都是可耻的。谁给你这个权力?但这就是这个时代无知争论的特性,就如同韩寒们和方舟子们彼此指责对方是五毛一样。他们道德叫骂越高尚,其动机就越卑鄙!而如果你抽掉他们的道德主义的前提,王林、朱其们就是在发梦呓了。
上面谈的是是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王林、朱其们会跳出来呢?其实王林和吕澎的争论并非是学术争论,并非是学风之争,而是权力利益之争。中国当代艺术的确是少数精英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自觉。但是,艺术不是一个孤立的乐园,就像人要吃喝拉撒一样,它是由展览,评论、收藏、买卖等很多方面构成的。由于85新潮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意识远远早于中国中产阶级及其意识的成熟,所以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经济推动力,其实在那些在北京的外国人那里,来源于那些和外国人圈保持着良好关系的人。这些以外国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当代艺术圈子,在90年**始和85新潮以来的本土学术圈子发生分离。严格意义上说,在90年代,大部分的中国艺术的展览和学术认定都是在以外国人为核心体系下建立以来的。这就是王林批判老栗“买办文化”的背景,也是“中国经验”展览的暗指。但是遗憾的是买办和导游性质的艺术生产机制是后殖民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性,如同朱其当年酸楚的描述一样,欧美策划人通过海外中国艺术家来中国,他们被不同城市中艺术家在朋友间传来传去。表面上看,王林、朱其们在抱怨外国策划人看得不彻底,其实真正的问题还是缺乏和海外制度抗衡的有效的本土展览以及评论。而这个问题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
与此同时,从90年代末开始,学术权力的获得,除了和学术的关系外,它是和策划人背后带来的海外经验有关的。比如画廊代办出身的卢杰通过留学英国和长征项目和美国学术界的关联,冷林和Max Protetch以及后来旅居德国和欧洲的互动,皮力通过范迪安借用官方展览渠道建立的关系,(此外,黄笃和南条史生等日韩的联系等等。)说穿了,这些人外语不错,熟悉国际规则,多次充当海外策划人的翻译导游和中国联络人。这些还是学术买办的格局。在这个买办格局下依靠展览的维系,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嫡系艺术家队伍,然后在2000年后,直接变成“策划人画廊”。为什么是这个时候?除了本土经济的增长以外,关键是这个时候中国的中产阶级意识开始明晰了。这些学术展览买办迅速将其嫡系和海外学术关联转化为画廊资本。这一转变是栗宪庭模式的升级版(毫无疑问,王林、朱其们被排除在这些游戏以外了),激发了市场,却伤害了当代艺术的学术体系。这种伤害不是体现在这些人弃文从商,而是体现在依然缺乏本土学术机制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的批评和展览开始变成以画廊为单位展开。这些画廊请来策划人和收藏家,好吃好喝,派公关陪着。你不是这些画廊的圈子,就缺乏海外策划人关注,国际批评家吹捧。以前导游买办体制变成了今天的画廊瓜分学术收藏买卖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去年上海博览会中间大厅的格局。这个格局也对目前正在崛起的年轻批评家以及如站台、空间站一样的空间形成挤压。几乎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要想21世纪第2个十年的中国艺术有所拓展,就必须改变这些结构。不改变这个格局,所谓批判、前进都是买卖的商标。显然,已经企业化的买办结构和王林、朱其们是没有关系的。
最后,说说王林和吕澎争论的实质吧!王林、朱其们所遭受致命一击是来自吕澎。从90年**始,吕澎就试图将当代艺术和中国新贵的阶级意识关联在一起,但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原因,一直不成功。这些新贵,有钱买画,然后挥霍或“犯法”,于是作品散去……直到后奥运时代,吕澎又开始将当代和中国本土的官商势力结合。这个结合撇开意气,其实已和前面提到的买办结构形成制衡,当然在学术上和道德上是有瑕疵的。(可是话说回来,还有别的办法吗?中国中产阶级薄弱,只有官商阶级。也只有他们能和国际买办结构形成抗衡,但是一旦跟他们合作,就必然有道德瑕疵。)但是吕澎的这个官商合作,完全取消了王林的幻觉。王林原来以为,自“中国经验”之后,和买办机制抗衡的是自己,虽然没有甜头,但毕竟是个标帜,现在吕澎的出现,则将这个幻觉颠覆了。“中国经验”被简化成了“溪山清远”,院士艺术家们也开始投靠,结果王林成了光杆司令。如果这个现实出现了,王林20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如果我是王林,我也装清流,骂死你们!
吕澎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那些买办策划人画廊也非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未来在于那些游离在这两股势力间的,正在崛起本土的年轻批评家、杂志和空间。但是怎么玩就要看这代人的智商了。
转自豆瓣评论
2012-02-23 21:12:29 鱼-yu (自然而为)
作者看的相当明白!
2012-02-23 22:43:26 一杯生普洱
其实这个文章不是骂人,而是说不要骂人,但要觉得这是骂人也没办法。 就好比看见独眼龙,就以为是狙击手一样。错别字太多,明天再改吧!先给大家说对不起了。
2012-02-23 23:59:26 艾芝麻 (任思念长成了一棵树)
真心觉得生普洱写的好!
2012-02-24 10:50:37 大越儿 (Mona (艺术翻译))
"你就会知道这些指责并非出于良知,而是出于他在艺术界中大权旁落后的怨恨,但是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以扮演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来进行道德审判来宣泄这些怨恨。说白了,老文学青年王林是因为讨厌吕澎而批判浪漫,让人呕吐的朱其则是因为他的恶习和私心而被当代艺术圈孤立后才开始对当代艺术呕吐的。"——说得好!!!!!!!!!!!!!
2012-02-23 21:12:29 鱼-yu (自然而为)
作者看的相当明白!
2012-02-23 22:43:26 一杯生普洱
其实这个文章不是骂人,而是说不要骂人,但要觉得这是骂人也没办法。 就好比看见独眼龙,就以为是狙击手一样。错别字太多,明天再改吧!先给大家说对不起了。
2012-02-23 23:59:26 艾芝麻 (任思念长成了一棵树)
真心觉得生普洱写的好!
2012-02-24 10:50:37 大越儿 (Mona (艺术翻译))
"你就会知道这些指责并非出于良知,而是出于他在艺术界中大权旁落后的怨恨,但是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以扮演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来进行道德审判来宣泄这些怨恨。说白了,老文学青年王林是因为讨厌吕澎而批判浪漫,让人呕吐的朱其则是因为他的恶习和私心而被当代艺术圈孤立后才开始对当代艺术呕吐的。"——说得好!!!!!!!!!!!!!
这个格局也对目前正在崛起的年轻批评家以及如站台、空间站一样的空间形成挤压。
这句话暴露了作者的狭隘,要知道,这些年轻批评家们和站台、空间站一样的空间做梦都想挤进那个买办圈子!
所谓的挤压,只是这个买办圈内部的竞争遵守丛林法则罢了。作者的同情揭示了自己希望改变的那个格局依旧有可能是一个幻觉,一个循环。
这句话暴露了作者的狭隘,要知道,这些年轻批评家们和站台、空间站一样的空间做梦都想挤进那个买办圈子!
所谓的挤压,只是这个买办圈内部的竞争遵守丛林法则罢了。作者的同情揭示了自己希望改变的那个格局依旧有可能是一个幻觉,一个循环。
转新浪微博:
@陈劭雄:写得不错,似乎又深了一层。但是最后想指明道路方向的预见性有点不谨慎,毕竟要扮演先知先觉是有危险的。 (2月23日 19:00)
@郑宏祥:文章蛮犀利的,不过不管怎么玩都还是抢地盘这点事儿。 (2月23日 19:15)
@黄含康:这次点到皮下一层了 (2月23日 20:00)
@俞晓函cathy:我覺得分析的比較到位就那點事。。。不過未來也許就沒有批評家策展人什麼事了!藝術家和收藏家都不需要這樣的服務,學術真學術了!但不知是何年啊 (2月23日 20:32)
@小啦_Emma:嘿嘿,猛啊//@长征卢杰:马上要博客实名了,生普洱何必骂自己来让人推迟发现你的时间呢,那些年大家都知道你是谁的日子里,就你自己不知道你是谁 (2月23日 20:33)
@闻松V:是年轻批评家匿名为了寻求不被挤压的空间? (2月23日 21:04)
@伊比利亚的夏季风:有一阵子还不明白生普洱的意思呢,现在明白了。 (2月23日 21:22)
@阿特小白:从近日王林出局后谩骂@吕澎 ,朱其被边缘化后恶人2B语,追溯到王林十年前骂粟宪廷买办,再追溯到旧舞台剧人物洋买办冷林,洋脚力@长征卢杰 、土买办@皮力 等等,这杯生普洱日志有小料,值得众艺术家(限当代板块)众画廊家众批评家众收藏家一读,其实,就是小浮云一朵 (2月23日 21:34)
@专专316:"...如果不知道那些年,他们一起追求过的资本和权力,还真容易被他们迷惑..."貴圈需要普洱生這樣一位啊!看寫張洹這篇,焦應奇jiaoyingqi: 呵呵,後浪推前浪。後浪很猛,好像非要把前浪推死在沙灘上~~呵呵 //@鄢醒:对了,大家注意最后一句话啊! (2月23日 21:37)
@高小翡:看完了,看明白不少事,但对这代人的智商并不乐观//@刘礼宾: 好文章,谢谢! //@刘骐鸣:看了,提了,算是你挥鞭子了!马儿啊~~快些跑~快些跑厄~~ //@付晓东:中间部分"这个格局,就是去年上海博览会中间大厅的格局。这个格局也对目前正在崛起的年轻批评家和如站台「空间站」 (2月23日 21:38)
@袁霆轩:卢杰的错骨分筋手带着狠劲啊~//@刘峥liuzheng: //@没顶公司MADEIN: //@付晓东:艺术圈的扫地大妈阿~提到空间站拉 //@长征卢杰:马上要博客实名了,生普洱何必骂自己来让人推迟发现你的时间呢,那些年大家都知道你是谁的日子里,就你自己不知道你是谁。@---暗香疏影://@陈劭雄 (2月23日 21:50)
@袁霆轩:卢杰的错骨分筋手带着狠劲啊~//@刘峥liuzheng: //@没顶公司MADEIN: //@付晓东:艺术圈的扫地大妈阿~提到空间站拉 //@长征卢杰:马上要博客实名了,生普洱何必骂自己来让人推迟发现你的时间呢,那些年大家都知道你是谁的日子里,就你自己不知道你是谁。@---暗香疏影://@陈劭雄 (2月23日 21:50)
@艺术跟踪:说得在理。当代如何真正在本土生根,是所有相关人士皆当思考与努力的重要命题。//@顶层杂志: 一杯生普洱,有料有深度。//@陈劭雄: 写得不错,似乎又深了一层。但是最后想指明道路方向的预见性有点不谨慎,毕竟要扮演先知先觉是有危险的。 (2月23日 21:58)
@刘骐鸣://@闻松V: 回复@付晓东:我认为王林也好朱其也罢,即使有无法证伪的证据(或猜测),只要他们现在的文章和发出的声音确实有道理,何必摧毁其言论的合法性和针对性。当代艺术小圈子做局少数人掠夺了大部分人的红利已是不争的事实。 //@付晓东:回复@闻松V:哈哈哈 (2月23日 22:37)
@周尔立:回复@刘骐鸣:艺术有木有?学术有木有?利益有木有?阴谋有木有?斗争有木有?质疑权利有木有?————答案:都要有点世界才精彩! (2月23日 23:05)
@墨非数显馬建剛://@l寒江独调l: 说得透彻,透,,,各势力的争斗,各有高招,漏吧,开裆裤下有把戏,哈哈,,, (2月23日 23:37)
@薛峰杭州:生普洱是谁不重要,刚听到"一杯生普洱出新文章看了没",当代的需要这文章! (今天 00:18)
@绘岛岛:最后一句话也引来某些可笑的人,我也是其中一个~ (今天 00:46)
@崔灿灿的:无论海外系还是本土腕,当二元出现的时候,小清新和重口味在底色上都是中国特色土嗨,它透露着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真理在握的幻想。反对工具论,颇有道理,但却是左派在社会实践失败之后(苏联朝鲜中国)的应对策略,解构分析成为被迫的反抗,结果是:我坚信刺破了世界的真相,而我只能无能为力的想象。 (今天 00:59)
@唐步云微评:长文读罢,冷水泡出生普洱,有色无味。反感对粟宪廷学历的调侃戏虐。 (今天 02:42)
@闻松V:回复@薛峰杭州:明白了。我只是觉得这位仁兄文笔很好,经眼也多,完全可以诉诸于可发表的文章,不至于欲遮还羞地抖几个包袱传两个小道,若是对事不对人,其实也不至于就一定会得罪谁。可能太顾虑自身的方位了吧 (今天 02:43)
@王兴伟大围脖:不能也用“道德批判”眼光看待“买办策划人画廊”,规范化、学术能力和利益的合流。开辟更长远、多元、透明、公正的利益渠道。 (57分钟前)
@陈劭雄:写得不错,似乎又深了一层。但是最后想指明道路方向的预见性有点不谨慎,毕竟要扮演先知先觉是有危险的。 (2月23日 19:00)
@郑宏祥:文章蛮犀利的,不过不管怎么玩都还是抢地盘这点事儿。 (2月23日 19:15)
@黄含康:这次点到皮下一层了 (2月23日 20:00)
@俞晓函cathy:我覺得分析的比較到位就那點事。。。不過未來也許就沒有批評家策展人什麼事了!藝術家和收藏家都不需要這樣的服務,學術真學術了!但不知是何年啊 (2月23日 20:32)
@小啦_Emma:嘿嘿,猛啊//@长征卢杰:马上要博客实名了,生普洱何必骂自己来让人推迟发现你的时间呢,那些年大家都知道你是谁的日子里,就你自己不知道你是谁 (2月23日 20:33)
@闻松V:是年轻批评家匿名为了寻求不被挤压的空间? (2月23日 21:04)
@伊比利亚的夏季风:有一阵子还不明白生普洱的意思呢,现在明白了。 (2月23日 21:22)
@阿特小白:从近日王林出局后谩骂@吕澎 ,朱其被边缘化后恶人2B语,追溯到王林十年前骂粟宪廷买办,再追溯到旧舞台剧人物洋买办冷林,洋脚力@长征卢杰 、土买办@皮力 等等,这杯生普洱日志有小料,值得众艺术家(限当代板块)众画廊家众批评家众收藏家一读,其实,就是小浮云一朵 (2月23日 21:34)
@专专316:"...如果不知道那些年,他们一起追求过的资本和权力,还真容易被他们迷惑..."貴圈需要普洱生這樣一位啊!看寫張洹這篇,焦應奇jiaoyingqi: 呵呵,後浪推前浪。後浪很猛,好像非要把前浪推死在沙灘上~~呵呵 //@鄢醒:对了,大家注意最后一句话啊! (2月23日 21:37)
@高小翡:看完了,看明白不少事,但对这代人的智商并不乐观//@刘礼宾: 好文章,谢谢! //@刘骐鸣:看了,提了,算是你挥鞭子了!马儿啊~~快些跑~快些跑厄~~ //@付晓东:中间部分"这个格局,就是去年上海博览会中间大厅的格局。这个格局也对目前正在崛起的年轻批评家和如站台「空间站」 (2月23日 21:38)
@袁霆轩:卢杰的错骨分筋手带着狠劲啊~//@刘峥liuzheng: //@没顶公司MADEIN: //@付晓东:艺术圈的扫地大妈阿~提到空间站拉 //@长征卢杰:马上要博客实名了,生普洱何必骂自己来让人推迟发现你的时间呢,那些年大家都知道你是谁的日子里,就你自己不知道你是谁。@---暗香疏影://@陈劭雄 (2月23日 21:50)
@袁霆轩:卢杰的错骨分筋手带着狠劲啊~//@刘峥liuzheng: //@没顶公司MADEIN: //@付晓东:艺术圈的扫地大妈阿~提到空间站拉 //@长征卢杰:马上要博客实名了,生普洱何必骂自己来让人推迟发现你的时间呢,那些年大家都知道你是谁的日子里,就你自己不知道你是谁。@---暗香疏影://@陈劭雄 (2月23日 21:50)
@艺术跟踪:说得在理。当代如何真正在本土生根,是所有相关人士皆当思考与努力的重要命题。//@顶层杂志: 一杯生普洱,有料有深度。//@陈劭雄: 写得不错,似乎又深了一层。但是最后想指明道路方向的预见性有点不谨慎,毕竟要扮演先知先觉是有危险的。 (2月23日 21:58)
@刘骐鸣://@闻松V: 回复@付晓东:我认为王林也好朱其也罢,即使有无法证伪的证据(或猜测),只要他们现在的文章和发出的声音确实有道理,何必摧毁其言论的合法性和针对性。当代艺术小圈子做局少数人掠夺了大部分人的红利已是不争的事实。 //@付晓东:回复@闻松V:哈哈哈 (2月23日 22:37)
@周尔立:回复@刘骐鸣:艺术有木有?学术有木有?利益有木有?阴谋有木有?斗争有木有?质疑权利有木有?————答案:都要有点世界才精彩! (2月23日 23:05)
@墨非数显馬建剛://@l寒江独调l: 说得透彻,透,,,各势力的争斗,各有高招,漏吧,开裆裤下有把戏,哈哈,,, (2月23日 23:37)
@薛峰杭州:生普洱是谁不重要,刚听到"一杯生普洱出新文章看了没",当代的需要这文章! (今天 00:18)
@绘岛岛:最后一句话也引来某些可笑的人,我也是其中一个~ (今天 00:46)
@崔灿灿的:无论海外系还是本土腕,当二元出现的时候,小清新和重口味在底色上都是中国特色土嗨,它透露着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真理在握的幻想。反对工具论,颇有道理,但却是左派在社会实践失败之后(苏联朝鲜中国)的应对策略,解构分析成为被迫的反抗,结果是:我坚信刺破了世界的真相,而我只能无能为力的想象。 (今天 00:59)
@唐步云微评:长文读罢,冷水泡出生普洱,有色无味。反感对粟宪廷学历的调侃戏虐。 (今天 02:42)
@闻松V:回复@薛峰杭州:明白了。我只是觉得这位仁兄文笔很好,经眼也多,完全可以诉诸于可发表的文章,不至于欲遮还羞地抖几个包袱传两个小道,若是对事不对人,其实也不至于就一定会得罪谁。可能太顾虑自身的方位了吧 (今天 02:43)
@王兴伟大围脖:不能也用“道德批判”眼光看待“买办策划人画廊”,规范化、学术能力和利益的合流。开辟更长远、多元、透明、公正的利益渠道。 (57分钟前)
一看就是付小东写的文章!
她很爱打听这样的陈年旧事并且牢记在心.
美术文献的工作对武汉自然熟悉.
学习国画出身自然爱好中国文化.
哈哈……
关键是搬来的哲学理论全是水货!
她很爱打听这样的陈年旧事并且牢记在心.
美术文献的工作对武汉自然熟悉.
学习国画出身自然爱好中国文化.
哈哈……
关键是搬来的哲学理论全是水货!

一个八卦加口水文值得关注和讨论吗?一些傻逼混子还叫好,什么水准啊!
2012-02-24 13:51:57 草
此文的结尾甚差,落了“智商”的俗套,
2012-02-24 14:35:36 一线天
前面真正个写的好,但是最后似乎也暗示作者的身份不是年轻艺术家就是年轻评论家,动机也逐渐显化。艺术是需要放在一个时代去评价的,美国艺术刚开始时也是各种模仿,但最后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数。其实资本的争夺在年轻艺术家和评论家中也并无消失,这不是评判当代艺术好坏的标准,很多年轻评论家也自己开画廊私底下deal作品。这个时代没有至清或至浊,放缓心态去做自己分内的事,少一些互相毁谤,才是唯一规范中国当代艺术界该走的路。评论家和艺术家以及画商各自钻研自己该做的事情,才是正道。关键是,这个特殊的时代充斥着各种欲望,而每个人都在享受跨界的好处,无止境的追逐资本。
王的假学术,对艺术一知半解与吕一样.王的展览纯瞎搞,最起码的艺术概念都搞不清.评论啥呐.拍罗中力马匹也拍的挺有劲的
真理掌握在“混子”手里,5楼以为自己肚子里装的不是屎
明天策划个傻逼院士展,关键是玩玩院士混子们

最后那段有点对年轻批评家评价过高了吧
本土的年轻批评家更2
@江颐:王林:先是名和利的交易,然后是钱和权的交易,到今天更是人格和利益的交易。 (2月24日 14:21)
@看艺术-廖薇:这个圈子不大,但江湖恩怨太多。现在这年头,有捧臭脚的,自然也泼脏水的,就看自己站在哪一头了。 (2月24日 15:04)
@闻松V:当代艺术都演变成众人利益分赃不均而撕破脸的闹剧了?发骚的是老文青和寂寞的愤青?无论从官商资本结合,还是买办结构权力利益之争,你不能用道德主义和利益旁落简单地一闷棍都打懵,从而抹杀其中的差距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两者所引发的效果有着天囊之别。这种开脱是暗含阴险的。 (2月24日 15:44)
@Koukoucrazy2:绝对的没有道德理想和它的反面一样不太容易达到纯粹。谱儿也在论道德,可能也一样。所以我决定,继续爱厨房,有理。 (2月24日 22:29)
2012-02-25 12:29:45 高乐高 (左执黄,右擒苍)
觉得差的,可以自己写来看看嘛。
2012-02-25 23:17:26 林大畏 (勿狂热,勿自作聪明)
引用:2012-02-25 12:29:45 高乐高 (左执黄,右擒苍)
觉得差的,可以自己写来看看嘛。
这种话语出现在这里也算是奇景了。敢问阁下是高端“普洱黑”吗?按照阁下的逻辑,所有的批评家都要创作出比艺术家更好的作品才能“批评”他们了?
2012-02-25 23:49:12 沈桦
后面的判断过于简单化,结尾的简单对立分类得出的是一个主观臆断。吕也好,买办也好,年轻批评家也好,甚至包括王和朱,他们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衡,是复杂、多元的。“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未来在于那些游离在这两股势力间的,正在崛起本土的年轻批评家、杂志和空间"是一个简单判断,未来属于交混后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由各种势力互相关系(争斗、吸收、交叉、并存等等)的结果,任何独自一方支撑起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都是有问题的。
王灵博客回复一杯生普洱:
看了网友留言,其中有关于文字写作的反馈,其实文章如何写,人各有道。《无》文由广州三年展项目展“中国想象的历史与现状”论坛发言整理而成,故尽量保持原样。我在文尾已有说明,个别网友没注意到。姑勿论。
一位化名“一杯生普洱”的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他们说,王林不是没有yuan则,他的yuan则是圆的》。本来,我是不对匿名文章作答的,这篇文章不仅匿名,还以道听途说似的“他们说”开头。但文章指名道姓批评我,行文2千多字,并做出一付深知内情又煞有其事的样子,为避默认之嫌,在此回答几句:
本人诗集从无“昏黄的路灯”这种意象,但“一杯生普洱”却这样写道:“我其实没看,但我大概记得有一首诗谈的是昏黄的路灯,挺酸的。”——既然没看,又记得;既然记得又不是诗集中有的,那此句从何而来?只能是作者脑子里自己所有,如此一来“挺酸的”该是谁呢?
以这样的根据开始,作者毫无障碍地猜测别人,然后再以猜测为据进行种种推断,由是,不实之语遍布全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有点像香港武打片,突然冒出个不男不女的家伙,比手画脚,对着镜头嗷嗷大叫,实在是很搞笑。
作者没有搞懂很多东西,比如批评涉及道德并不等于道德主义批判,道德批判在今天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并非没有意义,以及批评者皆有道德立场等等。不过,文中提到“买办机制”和“官商势力”,倒是点出了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弊病。本人对此的批评由来已久,“一杯生普洱”如果想要讨论此类问题,又要针对本人,该做的事情是先读文章再作批评,而不是胡乱猜测,肆意攻击,以至实在难以奏效,到最后不得不搬弄点社会进化论的粗浅判断来加以搪塞。
此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有诗为证:
满纸荒唐言,/一杯熟普洱。/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看了网友留言,其中有关于文字写作的反馈,其实文章如何写,人各有道。《无》文由广州三年展项目展“中国想象的历史与现状”论坛发言整理而成,故尽量保持原样。我在文尾已有说明,个别网友没注意到。姑勿论。
一位化名“一杯生普洱”的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他们说,王林不是没有yuan则,他的yuan则是圆的》。本来,我是不对匿名文章作答的,这篇文章不仅匿名,还以道听途说似的“他们说”开头。但文章指名道姓批评我,行文2千多字,并做出一付深知内情又煞有其事的样子,为避默认之嫌,在此回答几句:
本人诗集从无“昏黄的路灯”这种意象,但“一杯生普洱”却这样写道:“我其实没看,但我大概记得有一首诗谈的是昏黄的路灯,挺酸的。”——既然没看,又记得;既然记得又不是诗集中有的,那此句从何而来?只能是作者脑子里自己所有,如此一来“挺酸的”该是谁呢?
以这样的根据开始,作者毫无障碍地猜测别人,然后再以猜测为据进行种种推断,由是,不实之语遍布全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有点像香港武打片,突然冒出个不男不女的家伙,比手画脚,对着镜头嗷嗷大叫,实在是很搞笑。
作者没有搞懂很多东西,比如批评涉及道德并不等于道德主义批判,道德批判在今天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并非没有意义,以及批评者皆有道德立场等等。不过,文中提到“买办机制”和“官商势力”,倒是点出了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弊病。本人对此的批评由来已久,“一杯生普洱”如果想要讨论此类问题,又要针对本人,该做的事情是先读文章再作批评,而不是胡乱猜测,肆意攻击,以至实在难以奏效,到最后不得不搬弄点社会进化论的粗浅判断来加以搪塞。
此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有诗为证:
满纸荒唐言,/一杯熟普洱。/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quote]引用第4楼xhajd于2012-2-24 12:30:31发表的:
一看就是付小东写的文章!
她很爱打听这样的陈年旧事并且牢记在心
美术文献的工作对武汉自然熟悉
学习国画出身自然爱好中国文化
哈哈……
关键是搬来的哲学理论全是水货!

声明一下,真不是我写的。 付小东
一看就是付小东写的文章!
她很爱打听这样的陈年旧事并且牢记在心
美术文献的工作对武汉自然熟悉
学习国画出身自然爱好中国文化
哈哈……
关键是搬来的哲学理论全是水货!
声明一下,真不是我写的。 付小东
小牛花使用手册:
1、口味三俗,请自带避雷针;
2、我真不是这个意思,您千万别往歪里想。
批判买办机制太扯淡了,请问作者能从民族主义狭隘的思路里面出来吗?
敢问现在的所有的中国艺术家,哪位没有卖过作品给老外?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普洱你也不用看当代艺术了,我是不是可以直接说所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就是买办艺术家?
敢问现在的所有的中国艺术家,哪位没有卖过作品给老外?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普洱你也不用看当代艺术了,我是不是可以直接说所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就是买办艺术家?
就你们这帮满眼看到的都是权力斗争的年轻批评家代表未来?开玩笑吧,阶级斗争还会一如既往的发展下去.你们就不断的发嗲吧,
普洱也像阿特姐姐一样,露底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