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用“迷楼”诠释化学反应
看网讯 2012年2月18日下午3点,洪磊《迷楼》近作展在草场地前波画廊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受到关注的摄影风格外,还将其表现形式延伸到刺绣,雕塑和装置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25日。
此次展览中,他把主题转向隋炀帝(公元604年至618年)所建的宫殿“迷楼”。隋炀帝是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的末代皇帝,在位时一方面是好战的勇士,在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的战争中使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耗损。而另一方面,他又富有远见,修建了北京到杭州的运河,从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隋炀帝也是一个梦想家,晚期在江都(今扬州)建造了宫殿“迷楼”,供其及宫妾们恣意享乐,他最终也是在这里被谋害了。于是,这座直立的迷宫最终成为他统治时期的铺张浪费和颓靡生活的代名词。
通晓此类传奇的洪磊通过其创作的装置肯定了这些故事依然吸引着我们。就如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艺术家通过明亮与黑暗、白天与黑夜、历史事实与传说等之间的对比来表现出深刻的事实。洪磊此次创作的悬浮三维装置《迷楼》在强烈的荧光灯照射下毫无神秘感,只有当艺术家利用针孔成像的原理将其反射在隔壁漆黑的房间里后,才体现出作品的感性化和真实感。
在另一间展厅,洪磊则通过一系列独立的作品来探索相关的题材,有些与迷楼的情欲生活有着非直接的联系,而另一些则是对迷楼和21世纪中国之间的巨大区别的评论。作品《翠鸟》、《枫丹白露画派》及《波提切利的手》中体现的对雅致情色的迷恋与以风景为主题的《倾斜的大海》、《一树梨花的伤春》及《三月的片石山方》形成了对比。而洪磊的作品中,相对平静的主题却往往带有着讽刺意味或是反映了深深的忧郁,例如,在扬州著名花园的摄影作品中,跋涉参观的人群丝毫没有察觉到创造者赋予园林的精神体验,而占据经典的浪漫海景则是狗而非情侣。
艺术家洪磊延续了其一贯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路,将一些作品表现与情欲有关联,但最本质的追寻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诠释。在展览现场,洪磊表示“我用摄影的方式呈现中国的审美的趣味,并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尝试,达到呈现。在这次展览中,我最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的思考。”
透过洪磊的作品,看到一种对于中国文化趣味的探索,并很好的融合在画面上,透过细细的诠释着一种人与人内在的心理,并把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产生的效应用化学反应的思考来进行理解。希望洪老师之后会带来更多对于中国文化趣味的尝试。